痴呆症的非藥物療法:用自然與回憶點亮生活

2025年03月29日10:12:09 健康 1000

說到痴呆症,比如阿爾茨海默病路易體痴呆這些,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藥物治療,比如膽鹼酯酶抑製劑或者谷氨酸受體拮抗劑。但實話實說,這些藥物在中晚期效果有限,尤其是當神經元損失過多時,能調動的「資源」實在太少,藥物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這時候,非藥物療法就成了一個溫和又實用的選擇。它們沒有藥物副作用,還能讓患者和照護者都感受到生活的溫暖。

今天,我就帶大家看看這些方法是怎麼回事,多舉幾個例子,比如用動物、種菜、香氛這些奇妙的方式,幫患者找回一點生活的光彩!

痴呆症的非藥物療法:用自然與回憶點亮生活 - 天天要聞

非藥物療法:為什麼越來越受重視?

痴呆症的核心問題是神經元不可再生。就像一棵樹,枝葉枯萎了還能修剪,但根爛了就很難救回來。藥物能做的,往往是刺激剩下的神經元,或者減緩癥狀,但無法逆轉疾病進程。而非藥物療法呢,不追求「治癒」,而是讓患者在現有狀態下活得更舒服,同時也減輕照護者的壓力。它們通過調動感官、情感和記憶,給大腦一些「溫柔的刺激」,讓患者的情緒和行為有所改善。

1. 園藝療法:種菜種花,治癒心靈

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平時焦慮不安,總覺得「家裡有事沒做完」。有一天,你帶他到小院子里,讓他摸摸泥土,種幾棵小白菜。他一邊挖土一邊哼歌,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這就是園藝療法。

園藝療法利用大自然的治癒力,讓患者參與種植、澆水、除草這些簡單活動。研究發現,這種方法能顯著降低焦慮和抑鬱情緒。比如,英國有個案例,一個70歲的老人確診路易體痴呆後,情緒低落,還常發脾氣。家人帶他去社區花園種番茄,每天半小時,一個月後,他的照護者發現他不僅脾氣好了,連睡眠都更規律了。為什麼呢?因為接觸自然能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和血清素,讓人感到平靜。而且,種菜這種重複性勞動還能激活患者的肌肉記憶,讓他覺得自己「還有用」。

痴呆症的非藥物療法:用自然與回憶點亮生活 - 天天要聞

2. 寵物療法:毛茸茸的「心理醫生」

說到治癒力,怎麼能少得了小動物呢?特別適合那些不排斥動物的痴呆症患者。狗狗、貓咪甚至小兔子,都能成為他們的好夥伴。

舉個例子,某海外護理中心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引入了一隻金毛犬「巴迪」。一個82歲的老太太,平時沉默寡言,連家人的話都不怎麼搭理。可巴迪一來,她竟然主動伸手摸它的頭,還笑着說:「這狗跟我小時候養的一樣!」後來,每次巴迪出現,她都會多說幾句話,甚至願意陪它散步。研究表明,寵物能降低患者的血壓和心率,緩解孤獨感,還能激發他們的情感表達。對照護者來說,寵物也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少他們的情緒爆發。

痴呆症的非藥物療法:用自然與回憶點亮生活 - 天天要聞

3. 回憶療法:用老歌老照片喚醒記憶

痴呆症患者的顯性記憶(比如記住昨天的事)會嚴重受損,內隱記憶(比如騎車的感覺、對老歌的情感)卻能保留很久。回憶療法就是抓住這一點,用音樂、老照片這些「鑰匙」打開他們的記憶寶箱。

比如,羅夕夕認識的一位阿爾茨海默病中期患者,平時記不住家人名字,但一聽到年輕時喜歡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尤其是口琴版,竟然跟着哼了起來。音樂療法是這樣工作的:熟悉的旋律能激活大腦的邊緣系統,勾起情感和回憶。同樣,老照片也能起到類似作用。荷蘭有個項目,讓患者看自己年輕時的照片,結果發現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社交互動都明顯改善。照護者也可以參與進來,一起聊聊照片里的故事,既溫馨又實用。

痴呆症的非藥物療法:用自然與回憶點亮生活 - 天天要聞

4. 香氛療法:嗅覺帶來的放鬆

你有沒有發現,聞到某種味道會突然想起過去的事?香氛療法(或芳香療法)利用的就是嗅覺的魔力。精油、香薰,甚至艾灸的味道,都能讓患者放鬆下來。

比如,一個阿爾茨海默病晚期患者,平時煩躁不安,家人試着在她房間放了精油,結果她居然安靜地坐了半小時,還說:這味道真舒服。還有個案例是用按摩結合香氛,一個護理師在患者背部輕輕按摩,同時用迷迭香精油,患者不僅情緒穩定,連睡眠質量都提高了。嗅覺直接連通大腦的杏仁核和海馬體,能快速影響情緒和記憶,所以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情緒波動的痴呆症患者。

痴呆症的非藥物療法:用自然與回憶點亮生活 - 天天要聞

5. 經顱磁刺激:被動的「大腦按摩」

經顱磁刺激(TMS)聽起來有點高科技,其實原理很簡單:通過磁場刺激大腦皮層,激活神經元活動。它不像種菜那麼「接地氣」,但效果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認可

比如,一個60歲的路易體痴呆患者,注意力渙散嚴重,連句話都說不完整。醫生用TMS在她前額放個磁板,每天20分鐘,持續4周後,她的家人發現她能更專註地看電視了,甚至還能回答簡單問題。TMS的好處是無創且被動,特別適合那些行動不便的患者。不過,這需要專業設備,國內目前多在康復醫院或研究機構開展。

痴呆症的非藥物療法:用自然與回憶點亮生活 - 天天要聞

6. 小遊戲與玩具:寓教於樂的腦力操

別小看簡單的拼圖、填色遊戲,它們對痴呆症患者來說可是「大腦體操」。比如,一個護理中心給患者發了個數字連線遊戲,一個78歲的老爺爺從1連到10,雖然慢,但完成後特別開心。這種活動能鍛煉注意力、手眼協調,還能提升成就感。

還有個例子是用毛絨玩具,一個晚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抱着個布娃娃,整天跟它「聊天」,情緒明顯穩定了。對照護者來說,這種方法操作簡單,還能讓他們喘口氣。

非藥物療法的意義:不只為患者,也為照護者

這些方法有個共同點:它們不改變疾病進程,但能讓患者當下過得更好。比如,園藝和寵物療法能減少焦慮,回憶和香氛療法能激發積極情緒,經顱磁刺激和小遊戲則能維持認知功能。更重要的是,很多療法是患者和照護者一起參與的。照護者的壓力不小,他們也需要放鬆和支持。比如一起種菜、聽老歌,既是陪伴,也是雙向治癒。

預防勝於治療:生活方式是關鍵

最後說說預防。痴呆症風險能通過生活方式降低30%-40%,記住這四點:腦力鍛煉(多讀書、下棋)、體力鍛煉(每天散步半小時)、飲食調節(多吃蔬果、少油膩)、三高控制(管好血壓、血糖、血脂)。從小事做起,健康就多一分保障。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專家在身邊丨反覆咳嗽,「真兇」竟是胃酸!壞習慣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專家在身邊丨反覆咳嗽,「真兇」竟是胃酸!壞習慣趕緊改掉

【來源:杭州市衛健委_工作動態】本期專家方瑜●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 主任醫師個人簡介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20餘年,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疑難急重症的診治處理方面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門診時間下沙院區專家門診:每周五(全天)、周日下
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聚焦乙肝臨床治癒 - 天天要聞

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聚焦乙肝臨床治癒

3月26日至30日,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在京召開,會議以「多元合作,創造消除和治癒的奇蹟」為主題,吸引了全球肝病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其中,乙肝臨床治癒成為本次大會的熱點話題,我國多個乙肝臨床治癒研究項目發佈了最新成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做報告 病毒性肝炎作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協宣我國著名內科學家、血液病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教授宋善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晚23時30分離世,享年84歲。1941年宋善俊出生於湖北省公安縣,1963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在武漢協和醫院工作...
2025年3月榜|四川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來了 - 天天要聞

2025年3月榜|四川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來了

今天四川省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2025年3月榜)和大家見面啦!全省衛健系統高質量發展健康傳播力大PK!誰能名列前茅?這個榜單很有料!市(州)衛生健康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市(州)衛生健康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囊括了我省21個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市(州)衛生健康委。在2025年3月排行榜中,「健康成都官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