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習慣,卻在悄無聲息地傷害肝臟,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傷肝的十大「雷區」。
01
攝入霉變食物
霉變的堅果和糧食含有強致癌物——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進入人體後,會嚴重破壞肝臟組織,長期攝入不僅會損害肝功能,還可能引發肝癌。而且,黃曲霉毒素耐高溫,普通烹飪方式難以清除,就算把霉變食物加工成別的製品,黃曲霉毒素依然存在。
02
喝太多酒
酒精即乙醇,進入人體後,90%經肝臟代謝分解,轉化為毒性極強的乙醛。乙醛為一級致癌物,也是造成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損傷較輕者,會造成肝臟轉氨酶一過性升高,形成酒精性肝炎或脂肪肝;較重者可能形成酒精性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03
濫用藥物
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深度參與藥物代謝。不少人覺得,只有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才容易出現藥物性肝損傷。實則不然。在日常生活中,自行服用感冒藥、退燒藥、止痛藥,以及濫用抗生素或各類保健品,都可能引發藥物性肝損傷。

04
吸煙及被動吸煙
香煙燃燒後會產生尼古丁、焦油、多環芳烴等上千種有害物質,讓肝臟氧化應激水平升高,引發炎症,破壞肝細胞,影響肝臟對脂肪、蛋白質等物質的代謝功能,誘發非酒精性脂肪肝,還會降低肝臟的解毒能力。
05
慢性壓力累積
生活節奏快,學業、職場、生活壓力持續增加,慢性壓力不斷積累,就會悄悄傷害肝臟。長期壓力大,身體應激反應過度,皮質醇等激素大量分泌,會讓血糖升高,肝臟代謝壓力增大。壓力還會干擾神經對肝臟的調節,導致肝臟血液循環變差,膽汁分泌異常,加重肝臟負擔。而壓力帶來的不良情緒,會讓人暴飲暴食或食慾不好,也會額外增加肝臟負擔。
06
重口味
很多人愛吃高糖、高油、高脂的重口味食物,比如奶油蛋糕、炸雞、奶茶等。長期大量進食此類食物,肝臟就會處於超負荷狀態,攝取合成增加,轉化利用減少,脂肪在肝臟內大量堆積。不少人認為,脂肪肝的脂肪都在肝臟表面,其實這些脂肪都在肝細胞內部,造成肝細胞脂肪變性。而且,過量的脂肪堆積會導致肝細胞損傷,大大增加肝硬化、肝癌的發生風險。

07
愛吃腌制食物
腌制食物多為深加工食品,其中含有的硝酸鹽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會變成亞硝酸鹽,在胃裡合成致癌物亞硝胺。這些物質會增加人罹患胃癌、肝癌的風險。燒烤類食物也屬於深加工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多環芳烴、雜環胺等致癌物,會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
08
喜歡生食海鮮和貝類
很多人喜歡生食海鮮和貝類,像生魚片、牡蠣、鮮蝦等。這類生鮮如果不潔,攝入後隱患極大。甲肝、戊肝病毒容易通過生冷不潔食物感染人體,老年人、孕婦和有基礎疾病的人感染後,可能出現嚴重的肝損傷甚至肝衰竭。不慎攝入有寄生蟲蟲卵的生魚片等生鮮,可能增加罹患肝吸蟲病的風險。吃海鮮一定要吃熟透的。
09
運動鍛煉不足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出行依賴交通工具,工作時長時間久坐,休閑時躺着刷手機,運動鍛煉的時間被大幅壓縮。當人缺乏運動時,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會顯著減緩,脂肪分解代謝受阻,多餘的脂肪便在體內堆積,尤其是在肝臟堆積,進而誘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0
熬夜
加班工作、刷劇、打遊戲……人們的睡眠時間一再被壓縮,很多人長期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夜晚本是肝臟休養生息的黃金時段,當人進入深度睡眠後,肝臟的血流量會大幅增加,可以更高效地進行自我修復、解毒及代謝。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