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隊「把脈開方」助力墨玉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06月19日20:00:18 健康 1233

6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率專家團隊深入新疆墨玉縣田間地頭,為當地辣椒產業「把脈開方」。此次調研不僅是一次技術與市場的深度對接,更是為墨玉縣農業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的關鍵舉措。

專家團隊「把脈開方」助力墨玉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團隊深入辣椒種植基地查看辣椒長勢 (墨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科技下沉:院士團隊把論文寫在邊疆大地上

「辣椒耐旱怕澇,滴灌水量要精準控制。」「品種選擇要兼顧抗病性和市場效益。」在普恰克其鎮的辣椒基地,鄒學校院士俯身撥開葉片,仔細查看植株長勢,向農戶講解關鍵技術要點。作為我國辣椒育種領域的權威,鄒院士團隊此行不僅帶來前沿技術,更通過「田間課堂」將科學種植理念深植人心。

專家團隊「把脈開方」助力墨玉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鄒學校帶領專家團隊實地了解墨玉縣辣椒產業情況 (墨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墨玉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發展辣椒產業的天然沃土。然而,過去因品種單一、技術粗放,產業始終難成規模。近年來,當地引入新疆天椒紅玉、金源農業等企業,推廣「企業+基地+農戶」模式,逐步形成集育苗、種植、加工於一體的產業鏈。此次湖南農業大學的深度介入,則為產業升級按下了「加速鍵」。

「從品種改良到智慧農業,院士團隊的建議讓我們少走了彎路。」新疆天椒紅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

專家團隊「把脈開方」助力墨玉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辣椒長勢良好 (墨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產學研融合:破解「小農戶」對接「大市場」難題

湖南農業大學將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墨玉縣定向培育抗旱、高產的辣椒新品種;企業負責訂單收購與深加工;政府則搭建平台,推動土地流轉與政策配套。這種「科研+企業+農戶」的協同模式,讓產業鏈各環節緊密咬合。

專家團隊「把脈開方」助力墨玉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群眾參與辣椒種植 (墨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過去種辣椒怕賣不掉,現在企業包收,院士教技術,心裏踏實多了!」喀爾賽鎮農戶艾合買提算起賬:去年種了5畝色素辣椒,畝均收入超4000元,今年又擴種了3畝。

數據顯示,墨玉縣辣椒產業已帶動6900餘戶農戶參與,戶均年增收逾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專家團隊「把脈開方」助力墨玉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普恰克其鎮辣椒基地辣椒長勢良好 (墨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全鏈升級:小辣椒「長」出大產業

如何讓辣椒從「論噸賣」轉向「論克賣」?座談會上,墨玉縣與調研團隊圍繞《墨玉縣辣椒產業發展》展開深入研討。雙方從辣椒品種培優、種植技術創新、產業鏈延伸等維度交換意見,明確將通過校地合作引入先進科研成果,探索「科研+企業+農戶」協同發展新模式。同時,雙方就加大政策扶持、優化產業營商環境、打造辣椒產業資源聚集高地等方面達成共識。

專家團隊「把脈開方」助力墨玉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召開座談會 (墨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把科技動能注入田間地頭,讓每一寸土地都孕育希望。在墨玉縣的辣椒田裡,科技與產業的碰撞讓人振奮,從院士團隊的「把脈問診」,到企業與農戶的「攜手共舞」,一條以特色農業推動邊疆振興的路徑愈發清晰。(趙飛 烏卜力阿西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 天天要聞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們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現代人的生存標準了。現在中國14億人口,超過70歲以上的人有1億3139萬之多,未來20年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雖然這些高齡老人想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但是絕大多數體育運動已經不適合他們了。基本上各類體育場...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 天天要聞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爆表」,空調、風扇全力運轉都難以驅散周身暑氣。這時,一條「男子抱冬瓜睡覺降溫」的新聞迅速走紅網絡,不少人紛紛效仿,把冬瓜從廚房「請」上了床。那麼,抱冬瓜睡覺真能有效降溫嗎?從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養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5578 篇文章創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學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萬方醫學網、上海市科普事業中心、「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共同發起,光明網、中國醫學傳播學教學聯盟、醫學傳播學創新實踐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遴選活動正式啟動。附:推薦表格第...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 天天要聞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魏文藝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佈了一則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在醫療界人士看來,這一喊停並不突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處了解到,早在國家衛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該主任醫師所在醫療機構所在地的...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 天天要聞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來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責編:雷斑努 虞有琪審核:張崇喜 們文傑往期回顧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遊指南面對暴雨,這些知識要牢記「馬路市場」退市 芒市山貨交易有了「新家」「700開頭」 15位電話號碼要來了!@芒市創業者,市婦聯2025年...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 天天要聞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要問最近菜市場什麼最火,無疑是冬瓜了。不僅是夏天家家戶戶必吃的一道菜,冬瓜「本瓜」還有消暑功效。近日,不少網友購入整個冬瓜,清洗後交給孩子或自己抱着用來消暑。抱着冬瓜真的能降溫嗎?湖南省中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熊暑霖介紹,冬瓜含水量高達95%以上,當人體接觸冬瓜時,它能快速吸...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王大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資深銷售,年輕時候為了跑業務,不得不參加各種酒局,經常把自己灌得爛醉。一來二去這種「不得不」就變成了習慣,退休之後每天不喝兩口酒就感覺渾身不舒服,身邊人常常勸他戒酒,他反倒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長期服用硝苯地平,確實能幫助維持血壓穩定,但這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高血壓是個慢性過程,藥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環,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用藥知識的重要性。吃藥不能光靠醫生開,自己也得明白點門道,尤其以下5個問題,搞不清楚,葯吃再久也可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