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2025年07月10日19:52:13 健康 1603

王大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資深銷售,年輕時候為了跑業務,不得不參加各種酒局,經常把自己灌得爛醉。

一來二去這種「不得不」就變成了習慣,退休之後每天不喝兩口酒就感覺渾身不舒服,身邊人常常勸他戒酒,他反倒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然而過了75歲之後,他身體中的各個器官都開始發生着變化,與同齡人相比他的記憶力越來越差了、走路也越來越不穩,就連精神頭都大不如從前。

這讓很多人產生疑問,是所謂的「酒是糧食精」到底從哪來的?為何每天喝酒的人身體會與同齡人大不相同呢?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一、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是一句在民間流傳甚廣的俗語,常常被用來勸酒或自我調侃的一種「理論依據」。

這句話的誕生與釀酒工藝和糧食崇拜有關,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卻存在一定的悖論

傳統的釀酒技術是以高粱、青稞、豌豆、大米等穀物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後提取精華。古人認為酒的釀造濃縮糧食的營養,因此將其稱為「糧食精」。而在詩詞、祭祀中,酒還被賦予了豪邁或雅緻的象徵,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則讓喝酒成為了一件樂事。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不過很多人不清楚的是,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茶是樹中魂,越品越精神」。

所強調的並不只是飲酒,而是提醒人們適度品飲的養生觀。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飲酒反倒成為了損傷身體健康的罪魁禍首,所謂的「益處」也十分有限。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紅酒中確實有抗氧化劑,但是其效果遠遠不如新鮮的蔬果。酒精對血管產生的擴張效果,確實能讓人感到「暖身活血」。

但實際上這只是血管的應激反應而已,長期飲酒非但不會促進血液流通,反倒會損傷血管彈性,引發動脈硬化等疾病。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現如今酒精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與肝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社會上有「安全飲酒量」的標準,也就是男性每天飲酒不得超過2兩白酒。但這一標準只是基於統計的風險閾值,並非健康推薦。醫學雜誌《柳葉刀》中明確指出,安全飲酒量為「0」。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若是我們每天都飲酒的話,年輕時候可能只是會出現啤酒肚,但到了75歲之後身體卻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

與同齡人相比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二、每天都喝酒75歲後會怎樣

酒精會長期抑制神經系統,導致腦細胞出現萎縮。

到了75歲之後,長期飲酒者就會出現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等情況,誘發老年痴呆的風險比不飲酒者高出10%-30%。而睡前飲酒雖說能短暫助眠,但也會干擾我們的深度睡眠,第二天會出現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長期飲酒除了會對大腦造成影響之外,對肝臟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傷。90%的酒精都由肝臟代謝,每天飲酒超過30克酒精,75歲後患酒精性肝病的風險大大提升。

長期飲酒者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是典型進程,70歲後肝臟代謝能力減弱,毒素堆積更容易致癌。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長期飲酒到了75歲之後,血壓也會比同齡人更高。

酒精會刺激血管收縮,長期飲酒者75歲之後高血壓發病率比不飲酒者高出20%-42%。

高血壓則會進一步誘發腦梗心梗等諸多疾病,即便是被認為「安全」的紅酒,也同樣會增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風險。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長期飲酒者與同齡人相比,也更容易患上骨質疏鬆

酒精會抑制鈣的吸收,長期飲酒者骨密度比同齡人低10%-15%,75歲之後更容易骨折,並且恢復的時間也是不飲酒者的三倍。

酒精還會損傷神經信號傳導,導致肌肉流失,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步態不穩、極易摔倒。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不過若是長期飲酒者突然在70歲後戒酒,極有可能引發戒斷反應,每周適量減少飲酒量,逐漸戒酒才最安全。

並且戒酒這件事,越早越好,但哪怕是過了70歲後在戒酒,也一點也晚。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三、只要戒酒無論何時都不晚

40歲戒酒是對身體的黃金修復時期。40歲前幹細胞再生能力強,戒酒6個月,脂肪肝就能逐漸逆轉,肝功能指標也基本恢復正常。

同時酒精對大腦的抑制也會解除,只要1-3個月就能感覺自己的注意力、記憶力顯著提升,情緒也變得更加穩定。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40歲-60歲這一階段戒酒,雖說肝臟的再生能力會下降,但只要我們保證1年不飲酒,輕度的肝纖維化就能停滯甚至部分逆轉,肝癌的風險也會降低50%。

戒酒之後6個月,高血壓會出現下降的情況,中風風險也大大降低,為之後的老年生活奠定健康基礎。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60歲之後戒酒,能夠讓大腦「清醒重啟」,睡眠質量也大大提升,上了年紀之後不容易患老年痴呆。同時我們骨骼的鈣吸收能力也得到回復,摔倒後骨折的風險也有所下降。

此時戒酒就是在給我們壽命「充值」,哪怕是75歲之後戒酒,也能夠將預期壽命延長2-3年。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酒精從來不會給身體帶來好處,只會干擾人體自帶的修復程序。

無論多晚開始戒酒,都會讓身體系統重新恢復運行,將毒素清除出體外。不喝酒的清醒時光,也同樣能為我們帶來更長的光陰。

結語

科學研究表明,適量飲酒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但現實生活中,真能做到「適量」的人寥寥無幾。

而每天小酌一杯這樣的習慣,雖說不會在年輕時顯現出來,在步入老年後,卻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各項機能都將遠不如同齡人。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我們的心臟、神經、肝臟、血管,都會因為酒精的作用受到損傷。因此若是想有一個健康的晚年生活,減少飲酒頻率和飲酒量是最直接的方式。若想更好的守護身體健康,戒酒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若是自己戒酒有困難,不如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為晚年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

有人說「男人不喝酒,活那麼長沒意義」,但這句話卻可以反過來說,「人一生的壽命不過三萬多天,除了喝酒之外處處都是意義。」

【參考資料】

巧奪天工 2025.1.15 酒不是害人精嗎?為何老話卻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廣西疾控 2023.6.16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常說這話的人都……

青島廣播 2025.7.5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的人,多數到75歲後,身體或變成了這樣

生命時報 2018.4.25 每周攝入酒精不超100克的人,你可能比同齡人更長壽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 天天要聞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們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現代人的生存標準了。現在中國14億人口,超過70歲以上的人有1億3139萬之多,未來20年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雖然這些高齡老人想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但是絕大多數體育運動已經不適合他們了。基本上各類體育場...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 天天要聞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爆表」,空調、風扇全力運轉都難以驅散周身暑氣。這時,一條「男子抱冬瓜睡覺降溫」的新聞迅速走紅網絡,不少人紛紛效仿,把冬瓜從廚房「請」上了床。那麼,抱冬瓜睡覺真能有效降溫嗎?從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養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5578 篇文章創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學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萬方醫學網、上海市科普事業中心、「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共同發起,光明網、中國醫學傳播學教學聯盟、醫學傳播學創新實踐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遴選活動正式啟動。附:推薦表格第...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 天天要聞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魏文藝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佈了一則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在醫療界人士看來,這一喊停並不突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處了解到,早在國家衛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該主任醫師所在醫療機構所在地的...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 天天要聞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來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責編:雷斑努 虞有琪審核:張崇喜 們文傑往期回顧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遊指南面對暴雨,這些知識要牢記「馬路市場」退市 芒市山貨交易有了「新家」「700開頭」 15位電話號碼要來了!@芒市創業者,市婦聯2025年...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 天天要聞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要問最近菜市場什麼最火,無疑是冬瓜了。不僅是夏天家家戶戶必吃的一道菜,冬瓜「本瓜」還有消暑功效。近日,不少網友購入整個冬瓜,清洗後交給孩子或自己抱着用來消暑。抱着冬瓜真的能降溫嗎?湖南省中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熊暑霖介紹,冬瓜含水量高達95%以上,當人體接觸冬瓜時,它能快速吸...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王大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資深銷售,年輕時候為了跑業務,不得不參加各種酒局,經常把自己灌得爛醉。一來二去這種「不得不」就變成了習慣,退休之後每天不喝兩口酒就感覺渾身不舒服,身邊人常常勸他戒酒,他反倒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長期服用硝苯地平,確實能幫助維持血壓穩定,但這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高血壓是個慢性過程,藥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環,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用藥知識的重要性。吃藥不能光靠醫生開,自己也得明白點門道,尤其以下5個問題,搞不清楚,葯吃再久也可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