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2021年01月23日21:36:15 歷史 1220

1950年的12月31日,註定是偉大的一天。此時距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僅一周,我志願軍乘勝出擊,聯合朝鮮人民軍全線突防。僅用13小時突破臨津江防線,僅用1天突入防線縱深20千米,僅用2天就讓敵方「三八線」陣地防線全面崩潰,4日,我軍便成功攻佔漢城。

這場由我軍和朝鮮人民軍主動發起進攻並取得全面勝利的戰役,再次打破了美聯軍戰無不勝的神話,政治上粉碎了美聯軍的「以退為進」陰謀。

在氣候條件極為惡劣,志願軍又剛經歷一場大戰且大獲全勝的情況下,為何我軍不稍作休整,待將士們恢復至最佳狀態再進行戰鬥?還有人不解我方為何不借第二次戰役的勝績嘗試談判,將勝利最大利益化呢?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

短時間內發起第三次戰役自然是有原因的。1950年12月14日,在沒有中國代表參加討論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操縱聯合國通過成立了「朝鮮停戰三人委員會」的決議,要求「立即停火」。

周總理對此發表聲明:在沒有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以及朝鮮的內政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作基礎來討論停戰的談判,都將是虛偽的。

毛主席在給彭德懷將軍的電報中明確指出:「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

在收到毛主席的指示後,彭德懷將軍立刻作出規劃、解決困難、調整軍隊、協調友軍,迅速進入戰時狀態。我志願軍的六個軍和朝鮮人民軍的三個軍團,近30萬人,組成了浩浩蕩蕩的大軍。

幾日後在歲末的夜色中自北向南極速往三八線方向行進,這是志願軍入朝以後組織的第一次進攻戰役,也是志願軍和人民軍兩軍的首次大規模協同作戰

臨津江畔第一聲炮響,自此,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的號角正式吹響。

中朝軍隊英勇善戰,第三次戰役的勝利令世界刮目相看。麥克阿瑟不再是美國的英雄,李奇微也不再遊刃有餘,美國總統杜魯門緊急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研究這場「災難性失敗」所帶來的危局。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斯大林(最右)、羅斯福和丘吉爾合影

在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深入敵軍內部,攻佔驪州、利川之時,經過八個晝夜的戰鬥,「聯合國軍」節節敗退,已撤至平澤、安城一線。此時任中朝聯合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的彭德懷將軍決定停止追擊。

這一舉措令許多人不解,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對彭德懷將軍的做法十分不滿,表示「好戲才開場,雙方剛接觸不幾天,怎麼就鳴金收兵了呢?」

在他看來,在敵人大崩潰的情況下,此時乘勝追擊,就可以將敵人趕下海。此時朝方很多人都和金日成持相同看法,即便如此,彭德懷將軍還是頂住巨大壓力毅然決定放棄追擊。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前蘇聯共產黨中央總書記斯大林

中朝爭執這一大分歧也驚動了毛主席和斯大林,毛主席在戰後收到來自彭德懷將軍的詳細彙報,十分贊同彭德懷將軍的決定,表示了支持和理解。

斯大林得知消息後稱讚彭德懷將軍是「領兵奇才」,針對朝鮮方面向蘇方提出的質疑,斯大林回電蘇聯駐朝大使:彭德懷是久經考驗的統帥,今後一切聽彭的指揮。

不少人不解彭總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如果對當時的具體情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也就能知道這個決定有多麼具有戰略意義。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毛主席和彭德懷將軍

首先,戰場的氣候和地形兩大自然因素是當時行軍的最大問題之一。時值寒冬臘月天寒地凍,臨津江一戰,零下二十多度江北岸雪夜中,志願軍們隱蔽在已被冰塊和積雪覆蓋的交通壕中,咬着牙一動不動,跺腳都不能跺。

為了隱蔽行蹤,每個人發一塊白布,戰士們蜷曲着身子在雪地的戰壕中,堅持一天一宿,全身都被雪覆蓋。

時任第20軍連副指導員孫榮臣這樣形容當時的條件:「我穿的襪子、鞋子、肉皮這三樣粘在一起了,戰爭結束了,脫不下襪子了,也脫不下鞋子了,我在老百姓那個熱炕上坐了一個月,才脫下鞋子襪子來」。

敵軍以江河為防,結冰的江面被炮炸碎,我軍戰士都是蹚着刺骨的齊腰深的冰水渡江。上岸後棉褲凍了,鞋也凍了,志願軍有時彎腿都很困難,一場戰鬥結束後全身幾乎已失去知覺。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運輸部隊的戰士們在檢查車輛(1952年6月攝)

過江的時候,為了防止過江後鞋子褲子和肉粘貼在一起無法分離,戰士們都是徒涉,將棉褲棉鞋脫了頂在頭上過江。

水是刺骨的扎,將士們腳下去後都是木的,不知腳下是泥巴是沙子還是石頭。有些戰士穿着鞋過江,戰後鞋都脫不掉了,一脫連皮都被一起撕掉。

可見在嚴寒行軍對於戰士們的身體是有不可逆轉的傷害的。極低的氣溫已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條件了,但將士們所處的環境卻遠比想像中的更嚴峻。極端的地形條件也行軍中惡劣環境的另一因素。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1952年,在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在炮火支援下,攻上537.7高地北山

漢城以北75公里,臨津江橫斷南北,其中一段正好橫瀉在「三八線」上,兩岸山高坡陡,江面寬度100餘米,並且被擺在第一線的南朝鮮軍在南岸構築了縱深約9公里的3道防禦陣地,多道鐵絲網加上巨大的雷場,還設置了密集的碉堡群。

聯合國軍將臨津江稱為「銅牆鐵壁」,是「不可逾越的地方」。即使臨津江一戰順利破防,但天然的阻隔線並不會因防破而消失,將大後方與一線戰士們阻隔開來。

敵人是在已有防禦準備的條件下,越是深入,敵軍的防陣越是牢固。我軍實施進攻是也愈發艱難。

當時的偵察部隊為了摸清敵人的兵力部署,以及他們的地堡、工事、縱深、前沿,即使地形條件極為不利,每晚都需要冒着生命危險趁夜摸排。第346團偵查員張國漢同志,在臨津江突破口的冰面上,邊爬行邊測試冰層的厚度近一個鐘頭,南朝鮮軍哨兵射出的子彈從他頭上一道道划過,他也絲毫未退縮。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在上甘嶺戰役中堅守在坑道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積蓄坑道岩壁上的滲水,以解決缺水問題

步兵受地形影響前行艱難,炮兵部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炮兵行進速度若是太慢,目標極易暴露,炮兵部隊因地形原因多次遭美軍轟炸。為了隱蔽位置,只能將炮埋在地下坑裡,以躲避美聯軍的空中襲擊,很難達到指定位置。

惡劣的氣候以及不利的地形,這些問題都令彭德懷將軍焦慮不安。

在戰場上聯合國軍的陰謀,「暫時停戰」的假象,容不得決策者遲疑。時任彭德懷將軍軍事秘書楊鳳安同志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況:彭老總一接到主席的命令,馬上就布置部隊打第三次戰役。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堅守在坑道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準備夜間出擊

軍事必須服從政治的需要,彭德懷將軍拋開困難,準備迎戰,並很快向毛主席彙報了越線作戰的計劃,當晚志願軍們便奔赴戰場。

可見第三次戰役伊始,將士們是在絲毫未休息的前提下,直接奔赴了新的戰場。連續作戰八個晝夜,以我志願軍右縱隊為例:1日突破臨津江前進12千米;2日推進到坡州里、仙岩里、七峰山及議政府東北一線;3日轉入追擊作戰,進至高陽以南佛彌地;4日攻佔漢城;5日渡過漢江,繼續追擊;6日進佔砥平里。

他們沒有代步車,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沿線推進幾乎是靠雙腳在雪地里一點一點走出來的,歷經艱難的第二次戰役後,馬不停蹄的八晝夜幾乎不休眠的前行。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射炮部隊在夜間猛烈射擊敵機

作為一線最高指揮官的彭德懷將軍知道,在三次戰役之後很多人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繼續前進了。他們是有血有肉為祖國奮戰的的英雄,不是用來征戰的機器。

即使一場一場的勝利足夠回報他們無畏生死的勇敢,即使彭德懷將軍知道只要一聲令下,志願軍們依舊會不顧疲憊奮勇前行

同時彭德懷將軍也知道,他們是祖國的英雄們,盡最大程度地結合戰事情況保障他們的安全,亦是一個司令員所應該做的,也必須做的。

儘可能多的減少無謂的傷亡,儘可能多的讓英雄們榮歸故里,儘可能冷靜地判斷勝利背後的代價。最終彭德懷將軍做出了停止追擊的決定,身心俱疲的將士們急需休整,第三次戰役要達到的目標已然完成,甚至比預期結果更好,此時便是停止的最佳時機,否則就是過猶不及。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人民志願軍某部渡過漢江後圍殲殘敵

另外,彭德懷將軍還需要考慮,逐漸消耗的物資是否足以支撐再繼續打下去。

前有深入的敵軍陣營,後有橫斷的臨津江阻隔。志願軍將士們與大後方越來越遠,第三次戰役後期,原本後勤部隊距國內運輸線100餘公里,隨着我軍的繼續深入,運輸線突然拉長至500公里,志願軍後勤供應愈發困難。

由國內運出的糧食只能保障最低需求的四分之一不到,到後期僅能靠朝鮮政府牽頭髮動北朝鮮地方群眾給志願軍募糧,即便是這樣,也只籌到了3萬噸糧食,僅能解決一時的急需。長期作戰的糧食問題依舊無法解決。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油畫《志願軍同志辛苦了,喝口水吧》(局部)

在極度的飢餓與幾乎毫無營養可言的飲食條件下,成千上萬的將士得了腸炎、痢疾。多天吃不了一頓熱的飯,幾乎沒睡過什麼覺,這已經成了戰士們的常態。每人每天可以分得一點米,再加上自己挖的野菜,這便是他們一整天的食物。

離大後方越遠,部隊的糧食供給越艱難,到後期,糧食的定量已經減少到極低的限度,前沿部隊每人每日一斤,兵團機關每人每天半斤。

戰爭的極度疲憊下忍着飢餓短暫睡去是他們每天都在經歷的日常。然而這只是規定的分發數目,第三次戰役後期大多數時候就連這個標準也無法達到。

即使是前沿部隊,在那個艱難的時期也存在供應不足,彈盡糧絕的時候。從前沿部隊回來的參謀員說,有的連隊沒有糧食,就在地里挖一種名叫「拖拉機草」的植物簡單充饑,食用野草是會出現很多無法預料的後果的,當時就有許多戰士因為食用了有毒的植物,致使鼻子流血甚至有一些戰士因為極度飢餓而導致昏迷,餓死在陣地上。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工兵戰士們搶修被敵機炸毀的渡橋

時任第20軍師後勤部幹事的陳煜軒同志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總的情況就是後方供應不上,到老百姓家裡去動員。在百姓家食物煮熟後再送到陣地上去,保暖不行,送到陣地後都凍住了,咬不動了。

時任第27軍連副指導員鄒士勇這樣形容當時的飲食條件:一個戰士分三四個馬鈴薯,怎麼吃?我們就採取辦法,就是拿一個馬鈴薯放到胳肢窩裡,一邊一個夾着,化一層啃一層,啃完了再繼續化,就這樣子,在冰天雪地里把幾個馬鈴薯啃完。

除了匱乏的食物資源,衣物資源更為緊缺。大多數戰士都是一身一套一層薄薄的棉服,就這樣奔赴前線了。面對時常下雪的寒冷天氣,將士們只能扛着捱着,稍微有一點熱氣冰雪一融化成水衣服就透濕了,再一凍上就是鑽心的涼。更不用說手部的保暖,手上一道一道皸裂的冰口,滿手滿腳滿耳朵的凍瘡,幾乎每一個將士都是這樣。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運輸部隊的戰士奮勇搶救被敵機轟炸起火的軍需物資

隨着前線傷員的不斷增多,醫療物資也幾乎用盡。小的傷口不用管,大的傷口管不了,基礎的醫療物資完全不夠用。很多傷員只能負傷上陣,每一個將士身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傷口。大部分陣亡的將士都是因為醫療物資跟不上,生生的在冰天雪地中耗盡生命。

還有越來越少的彈藥資源,後方供給跟不上,前線的仗就沒法打。我軍裝備本就落後於美軍,在彈藥愈發不足的情況下,前線的推進也變得愈發吃力。

並且我軍的槍支在極嚴寒的環境下,還有一大部分的損耗,這為本就彈藥不充裕的部隊雪上加霜。

考慮到當時的資源供給問題,再繼續打下去也不是明智之舉,彭德懷將軍的決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1952年3月1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女護士在戰場上為傷員包紮傷口

最為關鍵的是站在戰略高度上看,第三次戰役後聯合國軍迅速後撤很有可能是想實現「誘敵深入」。自第三次戰役開始,除了臨津江第一戰打得敵人猝不及防,自那以後我志願軍及朝鮮人民軍一路推進,沿途攻進速度之快。

1月1日晨我軍便突入防禦縱深15千米,割裂了南朝鮮第1師與第6師的聯繫。但即使這樣,當午時我軍左翼迂迴突防欲與我軍第117師合圍南朝鮮第6師時,其大部隊已然趁隙逃走。

在此後大小戰鬥十餘次,1月2日聯合國軍在「三八線」所設的防線就輕易完全崩潰,而美聯軍將領李奇微於1月3日晨即刻下令全線撤退。

馬修•李奇微二戰後冉冉升起的軍界新星,登上過《時代周刊》雜誌的封面,朝鮮戰爭伊始,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助理的李奇微就主管朝鮮作戰事宜,朝鮮半島上幾乎每一處地名他都耳熟能詳。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油畫《彭德懷司令員在朝鮮前線》

軍事科學院原軍事部副部長齊德學少將這樣評價他:李奇微是朝鮮戰爭期間,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當中,軍事指揮才能最強的一位美國將軍,既不同於前任麥克阿瑟的狂傲,也不同於他的後任——克拉克的謹慎作為。李奇微是會治軍,也會打仗的。

美軍中的佼佼者,新星將領李奇微,又是出於什麼判斷,快速放棄前線陣地,迅速後撤呢?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1月3日,聯合國軍放棄漢城,繼續後撤。僅僅3日,在和裝備、物資完全不及己方的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戰鬥後,頻頻撤退。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美軍士兵在戰友懷抱中哭訴

雖然聯合國軍由多個實力較強國家的士兵組成,但其早已是貌合神離,靠北防線幾乎都是南朝鮮士兵把守,英、美大部分軍隊則防守大後方防線直至1月8日,聯合國軍已撤退至北緯37度線,平澤、安城一線。

在第三次戰役中敵方人員的大部分傷亡,很大一部分是南朝鮮軍隊士兵。在這種前提下,靠北的南部防線全線後撤,向大後方的英美主力軍隊靠攏,我軍若繼續推進,便是瓮中之鱉。

到那時中朝軍隊和南韓軍隊鷸蚌相爭,躲在後方養精蓄銳的以美為首的聯軍便可坐收漁翁之利了。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志願軍突破臨津江

鑒於當時敵方部隊一直有序撤退,一切都似有計划進行。彭德懷將軍當機立斷,窮寇莫追。即便敵方真是不敵而退,也需適可而止,否則窮鼠嚙狸,我軍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事實證明彭德懷將軍的考量是完全正確的,早至12月31日,美聯軍司令李奇微就曾下令表示,如若臨津江破防,則放棄陣地,有秩序照調整線實施後撤。

而「聯合國軍」在南朝鮮半島設置的兩道防線,一道是臨津江沿「三八線」至東海岸襄陽;第二道則是高陽至冬德里。而在第二道防線和北緯37度線之間,設有三道機動防線。前沿每個陣地的指示要求都是「能守則守,不能則退,一旦實力允許,立即恢復攻勢」。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志願軍突破臨津江

第三次戰役後彭德懷將軍決定不再乘勝追擊再正確不過了。於情,無數將士忍飢挨餓、抗壓受凍,身體虧空無力再戰;於理,敵方井然撤退、暗藏陰謀,伺機而動無法再戰。

天不時地不利,古人云「君子謀時而動,順勢而為」,所以彭德懷將軍的撤退之舉是當下最為果斷正確的決策。

有人說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的成功完全是因為敵方的戰術性後退,是機緣巧合下的「假成功」。這是大錯特錯的。

第三次戰役中,除去敵方撤退不戰的情況,每一次戰鬥,我軍都是獲得了完全勝利。這其中更有全殲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複槍團第1營及坦克營的戰績。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1952年3月1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火炮在戰場上掩護坦克進攻

還有我軍第39軍在議政府西南回龍寺與美軍第24師第21團遭遇,殲其一部,後又在議政府以西釜谷里殲英軍第29旅2個連。

第38、第40軍追至議政府東南水落山地區,擊潰美軍第24師第19團。第42軍在橫城西北梨木亭殲美軍第2師一部。

這些戰果都是事實存在的,在彭德懷將軍的引領下我軍以差距極大的裝備劣勢多次完勝了各方面條件優於我軍的聯合國軍,這是不爭的事實。

即使是美軍的總司令李奇微,多年後在他的回憶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面臨的問題,和我在軍校學過的,和我所經歷過的戰爭不大一樣。這不是程度上的差別,而是性質上的基本不同。敵人在戰鬥力上佔優勢,而且擅長朝鮮的山地作戰和夜間作戰,戰局是險惡的。如果,教官問我現在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回答?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

此刻戰場上的李奇微和他的部隊已經是草木皆兵,完全潰退的狀態,不是不想再戰,而是無力再戰,只能靠撤退以換取時間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發起反攻。

李奇微對當時在朝的美國軍隊講過一段話:我們陸軍的老祖宗看到你們這種狀態,他們都會在墓里被氣得打滾的。

當時負責採訪記錄「聯合國軍」的一個記者也在回憶錄里這樣描寫當時聯合國軍的狀態:每一個指揮所都給我以同樣的感覺,即喪失了信心和鬥志,軍士以上的指揮人員,都好像很冷淡,不願回答我的問題,即使想從他們口中聽到一些牢騷意見也不容易。

而我們的志願軍,即使在最惡劣的條件下,也是無畏的。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朝爭執驚動毛主席和斯大林,是如何解決的 - 天天要聞

圖|彭德懷將軍與朝鮮領導人金日成

當年的一位美軍顧問後來回憶起他看到的第三次戰役中最為慘烈的臨津江一戰的場景時,是這樣描述的:

他們跑得很慢,因為他們的褲腿被凍住不能彎曲;他們的火力很弱,槍好像也被凍住了;他們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動,我們用卡賓槍、機關槍和大炮向他們射擊,他們一個個像原木一樣倒下,可總是不斷地有人衝過江面。江水紅了,潔白的冰雪也紅了,我被那些像僵硬原木移動的場面驚呆了,被那些無畏死亡的士兵靈魂震撼了,當時我就知道,這是一場沒有希望的戰爭。

對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而言,這是一場沒有希望的戰爭,對志願軍而言,這是一場艱苦卓絕卻帶着希望的戰爭,而這場戰爭中的主要指揮官彭德懷將軍,則是這份希望的關鍵締造者之一。

-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