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
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
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可能來自美國的第二次「屠殺」。
那麼,猶太人學者為何會這麼說?美國又真的會這麼做嗎?
反猶主義
提出這個說法的是以色列學者科恩博士,而他的依據,便是美國古今一直存在的反猶主義:
事實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猶太人在西方世界的處境一直非常艱難,從東歐的沙俄到西歐的英法,都對其沒什麼好感乃至是迫害。
這種廣泛的排斥,使得大量猶太人被迫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前往美國,試圖在這片新大陸上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和希望。
可隨着前往美國的猶太人數量與日俱增,美國社會對他們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猶太人在商業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才能,經商可以說是他們最為擅長的本領,更為關鍵的是,猶太人具有強烈的族群認同感,非常抱團。
當他們抵達一個新的地方,憑藉著自身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往往能夠迅速在當地商業領域嶄露頭角,搶佔市場份額。
當地的商人在與組織有序的猶太商人群體競爭時,往往難以招架,生意受到嚴重衝擊,甚至失去飯碗。
這種情況反覆出現,自然引發了當地美國人的強烈不滿和怨恨,他們開始將猶太人視為搶奪資源的 「入侵者」,反猶情緒在民間悄然滋生。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美國的反猶主義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社會上的反猶情緒從暗流涌動逐漸轉變為公開表達。
許多公共場所,如酒店、餐廳、商店等,都掛上了 「不接待猶太人」 的牌子,街頭也都是各種反猶宣傳單,這種公然的歧視行為將猶太人排斥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之外。
1930 年,美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大蕭條,整個社會經濟陷入崩潰邊緣,無數人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在這個艱難的時期,那些相對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許多美國人眼中的罪魁禍首。
反猶主義勢力趁機煽動民眾情緒,將經濟危機的責任歸咎於猶太人,宣稱是猶太人控制了金融市場、操縱了經濟,導致了這場災難的降臨。
這種指責得到了許多在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的美國人的響應,反猶主義情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情況才有所改變,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這一暴行震驚了世界,引發了人們對猶太人的廣泛同情。
同時,猶太財團在戰後逐漸發展壯大,並通過各種方式滲透到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掌控了部分輿論機器。
在輿論的引導和猶太勢力自身的努力下,美國社會的反猶主義情緒暫時得到了抑制,表面上看,猶太人在美國社會的地位似乎有所提升,融入美國社會的進程也在加快。
然而,到了如今,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第二次屠殺?
自 2024 年初起,美國社會掀起了一股反對以色列的浪潮,這股浪潮席捲了全國各地,而美國各大高校成為了這場運動的核心陣地。
在校園裡,許多精英學子走上街頭,他們高舉着 「解放巴勒斯坦」「猶太人控制美國」 等標語牌,以激烈而堅定的姿態表達着對以色列政策的不滿和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這些年輕學子們通過集會、遊行等多種形式,向外界傳遞着他們的訴求,使得反對以色列的聲音在校園乃至整個社會都得到了廣泛傳播。
引發這一系列反對活動的根源,在於以色列對加沙地帶民眾實施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所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
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襲擊中,造成了大量無辜平民的傷亡,其轟炸範圍廣泛且不分對象,無論是手無寸鐵的老人、婦女,還是年幼的孩子和身患疾病的人,都未能幸免於難。
更令人痛心的是,學校、醫院這些本應是保護民眾生命安全的場所,也頻繁遭到以色列的針對性轟炸,人道主義危機愈發嚴重。
僅僅截止到 2024 年 8 月份,加沙地區因以色列襲擊而喪命的巴勒斯坦人就超過了 3.8 萬名,而且這些逝去的生命中,絕大多數都是平民。
這一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是無數失去親人的悲痛。
每一個數字都代表着一條鮮活的生命,他們本應擁有平靜的生活,卻在這場衝突中無辜喪生,這樣的傷亡規模在現代社會的衝突中實屬罕見,也讓國際社會為之震驚。
面對如此慘重的人道主義災難,以色列方面的態度卻令人大跌眼鏡,他們不僅沒有絲毫的愧疚與反思,反而將這種暴力行為視為一種 「成就」,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普通以色列民眾中,不少人對巴勒斯坦人的遭遇缺乏基本的同情心,甚至有人以嘲諷的態度對待那些在苦難中掙扎的巴勒斯坦人。
這種冷漠與傲慢,進一步激化了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不滿情緒。
在過去,由於美國政府的信息管控,加沙地帶的真實情況被刻意封鎖,普通美國民眾難以了解到事件的全貌。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隨着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真相通過各種途徑浮出水面。
當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知曉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所作所為後,任何有良知的人都無法對此無動於衷,他們內心的不滿情緒不斷積累,最終轉化為公開反對以色列的行動。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場反對運動的主要力量來自各高校的學子。
這些美國名校的學生,大多出身於非富即貴的家庭,他們是美國社會未來的精英群體,也被視為未來美國的領導者。
一旦這些年輕一代在未來走上美國的政治舞台,掌握國家的領導權,美國對以色列的政策很可能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對於以色列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信號。
可對於自我感覺良好的猶太人看來,美國人反對他們並非是因為以色列的所作所為存在問題,而是美國社會中隱藏的反猶主義爆發了。
他們甚至擔憂,當這些年輕一代上台後,美國一直被壓制的反猶主義會徹底爆發,進而展開對猶太人的屠殺,也就是第二次猶太屠殺。
只能說,對於猶太人的這種說法,實在讓人感到不適。
猶太人在歷史上被全世界嫌棄數百年,卻從不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總是將外界的不滿歸咎於他人的偏見。
如今,在國際社會中,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但至少美國是最堅定支持以色列的國家,而以色列卻還時常指責美國存在反猶主義,甚至宣揚美國未來會屠殺猶太人。
無論這種猜測是真是假,都讓那些曾經支持以色列的人感到心寒。這種不懂得感恩、一味將自身置於受害者位置而迴避自身責任的態度,只會進一步加劇國際社會對他們的負面看法...
那麼,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參考信源:
環球時報 沙特譴責以色列在加沙進行「持續種族滅絕屠殺」,以媒:可能是措辭最強烈的一次
澎湃新聞 加沙人舉牌支持美國校園挺巴大學生:堅決為正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