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8歲的吳信泉看上了16歲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談談

2025年07月02日21:02:13 歷史 1041

1940年,抗日戰爭打得正激烈,中國大地上到處是烽火硝煙。那時候,28歲的吳信泉是個身經百戰的八路軍指揮員,16歲的俞惠如是個剛投身革命的年輕姑娘。

兩人年齡差了12歲,卻在安徽泗縣魏營區的一次偶然相遇中擦出了火花。而促成這段姻緣的關鍵人物,就是吳信泉的戰友兼介紹人李雪三。

1940年,28歲的吳信泉看上了16歲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談談 - 天天要聞

誰是吳信泉?

吳信泉,1912年3月26日生在湖南平江一個窮苦農民家。小時候家裡窮得叮噹響,5歲被過繼給在福建當兵的六伯,讀了兩年私塾。7歲時六伯死了,他只能回老家幫父母幹活,種田、放牛、打柴,啥都干。12歲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苦日子磨出了他的韌勁。

1926年,14歲的他加入了當地的農民協會,開始接觸革命。1930年,他投身紅軍,成了戰士,後來又入了黨,從班長干到連指導員,再到團特派員,步步紮實。

長征路上他跟着隊伍翻山越嶺,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升到師政治部主任。到了1940年,他已經是八路軍第2縱隊新編第2旅的政治委員,帶着部隊駐紮在安徽泗縣魏營區。

這人打仗是一把好手,第五次反「圍剿」時中過彈,差點沒命,傷好了照樣上戰場。性格上,他不是那種大老粗,文武雙全,腦子活得很。

1940年,28歲的吳信泉看上了16歲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談談 - 天天要聞

俞惠如和李雪三的生平

俞惠如,1924年1月16日生在安徽五河縣城關鎮,家裡不算富裕,爹是小商販,娘管家務。她從小聰明,8歲就在家門口拿樹枝在地上寫字,鄰居都說這丫頭有出息。

1936年,12歲的她接觸到地下黨,開始跑腿幹些革命活動。1940年,她正式入黨,才16歲就當上了魏營區工委委員兼婦女救國會主任,負責組織婦女支援抗戰。

別看她年紀小,幹活可不含糊。口才好,組織能力強,講起話來頭頭是道,還不用稿子。她常穿着藍布衣,走村串戶,動員婦女給前線幫忙,群眾都挺喜歡她。她那股子青春勁頭和對革命的熱情,讓她在地方上挺出名。

李雪三,當時是第二旅政治部主任,管部隊的政治工作和宣傳。這人沉穩,腦子清楚,在部隊里挺有威信。他跟吳信泉關係好,既是戰友也是朋友,平時沒少幫着處理各種事。

在吳信泉和俞惠如這事兒上,他是中間人,負責牽線搭橋。他那溫和的性格和做事靠譜的作風,讓他在撮合這樁婚事時發揮了大作用。

1940年,28歲的吳信泉看上了16歲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談談 - 天天要聞

吳信泉動了心,李雪三牽了線

1940年8月,吳信泉帶着部隊到了泗縣魏營區。當時當地領導都去縣裡開會了,歡迎八路軍的事就落在了16歲的俞惠如身上。她在歡迎會上講了話,吳信泉也代表部隊說了幾句,兩人都講得不錯,會場掌聲不斷。

會後,俞惠如去部隊駐地檢查安排情況,跟吳信泉碰上了。兩人聊了幾句,吳信泉問了問她的情況,知道她12歲就參加革命,16歲干這麼多事,還誇她能幹。

部隊駐紮那段時間,俞惠如常去幫忙,後來還加入了第二旅宣傳隊,當了分隊長。她喜歡唱歌,干宣傳工作特別帶勁,排練節目、演抗戰戲,忙得不亦樂乎。

吳信泉作為政治委員,時不時關心宣傳隊的工作,倆人接觸多了起來。尤其有一次俞惠如演了個戲,得了不少好評,吳信泉徹底看上了她。

吳信泉動了心,想跟俞惠如成家,就把這想法跟李雪三說了。李雪三一聽,覺得挺好,連說了幾個「好」,還主動提出去找俞惠如談。

李雪三找到俞惠如,把吳信泉的出身和經歷講了一遍,說他是個靠譜的人,想跟她結成革命伴侶。俞惠如年紀小,沒想這麼早成家,但這是組織上找她談,她只能認真考慮。

後來,她留了個心眼,觀察了一下吳信泉,發現他不光會打仗,人也挺有水平,長得也不賴,心裏就同意了。李雪三再找她時,她就點頭了。

1940年,28歲的吳信泉看上了16歲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談談 - 天天要聞

婚禮咋辦的?

1940年12月22日,第二旅改編成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二支隊,在阜寧縣開了個幹部會,倆人的婚事就定在這天,婚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新房是支隊院子里一間小屋,床是用兩塊門板拼的,鋪點稻草和一條白床單。供給部長給做了床藍花被子,這就是全部家當。李雪三主持了個小儀式,大家吃了點喜糖,就算完事了。

1940年是抗戰最苦的時候,全國亂糟糟的,生活條件差得要命。戰爭年代,婚姻跟平時不一樣,革命隊伍里結個婚,更多是為了事業需要,感情得往後放。

像吳信泉和俞惠如這樣差12歲的婚姻,當時不稀奇,尤其是部隊里,大家看重的是革命信念,能不能一起幹事業,年齡啥的都不算啥大事。

1940年,28歲的吳信泉看上了16歲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談談 - 天天要聞

吳信泉和俞惠如這對革命伴侶,一起熬過了戰爭那幾年,互相撐着,慢慢成長。婚後,他們生了12個孩子,8個兒子4個閨女。

俞惠如在吳信泉上前線時,一個人扛起家務和孩子,從沒讓他分心。1946年吳信泉偵察地形病了,她趕緊跑去照顧了兩天。夏天通遼鬧霍亂,她和倆孩子病倒,吳信泉忙了一夜照顧他們,把葯都留給了老婆孩子,自己硬扛着。

吳信泉解放戰爭裡帶兵打了不少硬仗,平津、衡寶、廣西戰役都有他。1950年抗美援朝,他帶第39軍打出名堂,雲山戰役幹掉美軍2000多人。

1940年,28歲的吳信泉看上了16歲的俞惠如,李雪三:我去找她談談 - 天天要聞

1955年,他拿了中將軍銜,還得了好幾枚勳章。俞惠如在後方干後勤,支援丈夫事業,還多次被評上「勞動模範」和「五好乾部」。

不少人覺得吳信泉和俞惠如是革命伴侶的榜樣,信念堅定,還特無私。他們一起扛過苦日子,為解放事業拼盡全力,挺讓人佩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
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舉行 - 天天要聞

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舉行

中新網忻州7月2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2日從山西省文物局獲悉,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1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徐向前元帥紀念館舉行。7月1日,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徐向前元帥紀念館舉行。山西省文物局 提供 這批捐贈物品包含徐向前及黃傑生前書籍文件、生活用品、歷史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