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2020年08月14日22:44:04 歷史 1815

明成祖朱棣,因為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新仇舊恨攢到一些,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了侄子江山。

說起來,這事之所以會發生,主要怪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朱棣畫像

第一,朱元璋繼承皇位的錯誤決定

朱元璋最初定的太子,是朱元璋與原配馬皇后的嫡長子朱標。朱標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自幼便受到悉心教導。

1368年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正月就立朱標為皇太子,有一種老爹替兒子打下江山的感覺。當時的朱標才13歲,而朱棣也只有8歲。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南京城牆

好在朱標對各位弟弟妹妹都還不錯,朱棣也願意聽這個大哥的。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視察陝西回來後,染上風寒,很快就病逝了。

按道理說,朱元璋應該在剩下的兒子裏面,挑最年長的朱 樉(shǎng),或者最有能力的朱棣。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建文帝朱允炆畫像

但朱元璋卻偏偏給了兒子們一個大驚喜,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以後繼承大位。

老朱家的兒子們都懵圈了,此朱標去世時,朱元璋64歲。

而二兒子朱樉36歲、三兒子朱棡34歲,四兒子朱棣32歲,都正值壯年。但建文帝才15歲,還算是個孩子。

包括朱棣在內的各種兒子們,都酸酸的,為日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伏筆。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靖難之役地圖

第二,朱元璋殺了太多功臣,朱允炆無將可用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看着自己的老兄弟們越來越不順眼,為了讓下一代坐江山可以坐的安穩,將拱衛司打造成錦衣衛,搜羅功臣大將的罪名。

韓國公李善長、宋國公馮勝、梁國公藍玉、穎國公友德,或被處死,或被賜死,除爵。樂浪公濮英(追封)戰死,後其子被處死,除爵。魏國公徐達,權威正史沒有記載死因,但據說被朱元璋送的蒸鵝搞死了。

另外還有50個侯爵被用各種理由收拾,被殺的、除爵的、誅族的,應有盡有。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錦衣衛(影視劇形象)

這麼幾番下來,等朱允炆登基時,已經沒有什麼能打的武將可以用了。靠方孝孺,寫寫檄文還行,打仗的話,是真不好使。

反觀朱棣一方,因為被分封到北面邊疆,手下能臣武將基本沒受波及,而且又常年與北元勢力對戰,戰鬥力極強。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方孝孺書法

第三,朱元璋的分封藩王制度有誤

歷代分封,沒有幾個太平的。遠到周朝的春秋戰國亂局,近到強盛的元帝國分崩離析,都與分封有關。

對於朱元璋自己來說,讓二十幾個兒子、一個孫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尤其是邊疆地區,確實有利於國家穩定,免於外族入侵。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明朝各藩王分佈

如果朱標沒有早逝,登基為帝,可能也問題不大。

但是,朱允炆不行,因為他是晚輩,叔叔們肯定是不服氣的。

尤其這些叔叔們還和他一個姓,也有機會當皇帝。朱允炆就陷入了兩難:不削藩,叔叔們可能反;削藩,叔叔們也可能反。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明孝陵平面圖

朱允炆選擇了削藩。

但是,朱棣可不是湘王之流,任由朱允炆連捏帶踹。朱棣常年鎮守北疆,戎馬一生。武力值上看,朱允炆這種從小讀四書五經的書生皇帝,自然不是自己四叔的對手。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永樂大鐘局部

第四,朱元璋不待見朱棣母親

朱棣很優秀,但朱元璋卻不喜歡這個兒子。主要問題在於朱棣的出身。

朱棣對外宣稱是馬皇后的兒子,但這是為了坐穩江山,說明自己出身正統,皇位不是篡的。

但他實際上的生母可不是馬皇后。

在《南京太常寺志》、《國史異考》等多部史料都明確記載,朱棣的生母是 碽(音同工)妃。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朱元璋所建南京

《三垣筆記》還記載: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初一,錢謙益到孝陵拜謁,他發現孝陵神位的排列順位和《南京太常寺志》所記載的完全吻合, 碽 (音同工)妃排在眾妃之首。

朱棣生母在當時只是朱元璋的一個妃子而已,無足輕重,自然她生的兒子朱棣,也不受朱元璋的待見。要強的朱棣,在這一點上,對朱元璋是很有意見的。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剛建好的紫禁城復原圖

第五,朱棣出征是以朱元璋的名義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天下已經太平,本來師出無名。但他的和尚軍師姚廣孝偏偏想出用朱元璋的名義出征。

"蓋聞書曰……不幸我皇考賓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縱之權,潛有動搖之志,包藏禍心,其機實深。刀構陷諸王,以撤藩屏,然後大行無忌,而予奪生殺,盡歸其手,異日吞噬,有如反掌……皇考艱難之業,不可復保矣……"(《靖難檄文》)

說白了,就是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旁邊都是奸臣,沒事就往死里弄他這幫叔叔們。四叔看不下去了,再這樣下去,先帝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就木有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那就只能起兵收拾朱允炆旁邊的大臣了。當然要順手把朱允炆也搞了。

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江山,這事主要怪朱元璋 - 天天要聞

▲朱元璋《雪竹》

綜上,朱棣能發起靖難之役,還成功奪得江山,朱元璋脫不了干係。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靖難檄文》、《南京太常寺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 天天要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