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2024年03月28日23:45:12 歷史 1007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章仕仁

≺ 前 言 ≻

如今社會發展神速,人們在工作之餘的娛樂活動也非常多。

小到周邊短途旅行、大到跨國游,徒步、自駕、飛機等多種方式都能到達目的地,可是在古代沒有高科技,古人要靠什麼出行呢?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的方式多種多樣,他們該如何認路也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不用擔心,老祖宗們有屬於自己的認路方式!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 古代的交通工具 ≻

古代的交通工具多種多樣,在文明開始之初,人們出行只能靠兩條腿走路,夏朝之後,馬車出現在王公貴族之間。

馬車比人力更加方便快捷,舒適性也更高,但缺點是普通人壓根沒機會使用。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雖然馬車大眾用不起,一些人想出辦法,牛車的出現讓古人出行更具性價比。

牛作為古代的勞動工具之一,不僅能在土地中進行耕種,真正需要出行的時候也能派上用場,到了明清時期,騾車的出現更加方便,也打破了普通百姓用不起車的情況。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有了「車」的出現,歷史上還逐漸演化出了另一種交通工具——轎子。

轎子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夏朝,是一種需要人扛,或者動物扛的交通工具,古代很多人稱這種轎子為「肩輿」。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它分為有頂棚和無頂棚兩種,1978年,河南出土過一個春秋戰國墓,墓里就有三個木質轎子,有的帶屋頂、有的呈傘式。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存世最早的轎子,因為轎子的整體造型非常複雜且成熟,很多專家推測在春秋戰國之前轎子已經發展了很長時間,夏朝的說法更為可信。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除了陸路的交通工具不斷推陳出新,隋唐時期在水路上也大有發展。

隋唐大運河的開鑿和通船,讓船舶成為很多遠行人士的不二選擇,南北行走的商人,很多寧願到碼頭等待船隻,都不願意選擇陸路,因為水路的速度更快,也不會走錯路。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有這麼多的出行方法,古人可以根據自己事務的輕重緩急、經濟情況來有不同的選擇。

然而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他們該如何在出行途中判斷哪條路是正確的呢?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 古人如何選擇出行道路 ≻

古人的智慧是無限的,如果他們選擇的是官路,交通地圖就是個非常重要的物件。

古人把交通地圖稱為「路程書」,宋朝之後,社會經濟繁榮發達,很多商人都需要走南闖北,路程書的出現,極大的方便了那些需要出行的人。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他們只需要背起行囊,拿上路程書,就能精準的判斷自己該走哪條路能到達目的地。

古代路程書分的非常詳細,有陸路和水路之分,官道的主要分佈和走向一覽無餘。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路程書有官府印製的路引,也有商人自己邊走邊記錄,回去傳遞給家人朋友的。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宋朝時期,《古杭雜記》記載:「驛路有白塔橋,印賣朝京里程圖。士大夫往臨安,必買以批閱」。

簡而言之就是杭州白塔橋有專門售賣地圖的商販,很多當官的或者要去京城考試的學子,都會在路過時買一份《朝京里程圖》。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明朝時期,徽商黃汴就曾寫下過一本《一統路程圖記》,裏面詳細記錄了自己去過的各種道路,甚至沿途的風景和商店、住宿好壞都有記載。

這本路程書總共八卷,參考了當時很多地方的路引,黃汴又添加了地域之間的行程距離、山川河流、名勝古迹,還有很多不同的物產,創造了非常大的價值。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地圖和路程書雖然在市面上比較多見,但是在印刷術普及之前,這類東西還是非常珍貴的,普通家庭根本用不起,也沒有資源渠道能找到。

它們更多的是被官府收藏、使用,或是懸掛在王公貴胄和軍事專家家中,直到雕版印刷術的出現,才可以大量複製地圖,老百姓也能用得起這些東西。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 古人如何判斷道路走向 ≻

有了路程書雖然能知道官道的走向,可古代沒有GPS等定位系統,也沒有指南針,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走偏路線呢?

其實在《國語》中,古人早就有所提示。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國語》曾經有記載:「列樹以表道」,短短五個字就足以說明古人的智慧。

古代官道寬闊,路旁除了沿路的百姓居民、小商小販,還會大量的栽種一些樹木,這些樹木一方面能為往來的行人和旅客提供遮蔭休息的便利,另一方面還能修正路線,確保趕路人不會走偏。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只要跟着官道上的樹木走,基本上就不會偏離路線。

如何判斷路線是否走偏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那就是在道路上如何判斷自己走了有多遠呢?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現代健身步道通常都會每隔一段標註出距離,古代可沒有這麼現代化的東西,這該如何是好呢?

其實在古代的官道上,沿途都會有驛站的設置,這些驛站就代表着出行人已經走過的里程數。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東漢開始,官道上就已經設置了「堠」,它更像是一個小土堆,每五里都會有一個,方便趕路人計算路程。

唐朝時期,驛站的設置是三十里一驛,每過三十里就會有一個驛站,而時間到了宋元時期,驛站之間的里程就變成了六十里。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明朝的驛站距離不再固定,有的是六十里有的是八十里。

隨着驛站得到不斷革新,它從一開始單一的計算曆程功能,逐漸演變成兼具休息、喝茶、吃飯、換馬等服務為一體的地方,說它是現代的「服務區」毫不為過。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計算里程的方式有了,可如果碰到岔路口呢?

古代確實會有岔路口這樣的設置,不過指示牌可不是僅屬於現代的產物,古代也有道路「指示牌」,在交通的岔路口通常會有「擋箭碑」,標明左邊是什麼地方,右邊又會到什麼地方。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 結 語 ≻

從古至今,交通都是人類發展的必經之路,它關係著人類生存和社會進步,也是文明和國家形成的一大基礎。

陸路和水路見證了民族的遷徙和融合,也見證了朝代更替、物是人非。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每一條重要交通線,都在文化交流和國家統治中起着重大作用。

正是因為有了古代的交通發展,我們如今才會有不斷地技術革新,才會有火車、高鐵、飛機的萬里通途。

在沒有導航且交通欠發達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認路? - 天天要聞

信息源:

1.百度百科,《一統路程圖記》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7%BB%9F%E8%B7%AF%E7%A8%8B%E5%9B%BE%E8%AE%B0/50368142?fr=ge_ala

2.光明日報,《萬里通途:中國歷史上的陸路交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367030294829507&wfr=spider&for=pc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杭州終於扛不住了! - 天天要聞

杭州終於扛不住了!

2024年5月9日,杭州、西安宣布全面放開樓市限購政策。然後一群媒體和自媒體就嗨翻天,開始意淫了。說什麼,杭州中介電話被打爆,外地人要到杭州買房了。說什麼,以後一二線城市房價很快觸底反彈,一套房1000萬起步。這種意淫,真的十分可笑。這是多麼信息閉塞?你難道不知道2023年9月,鄭州就打響了放開限購的第一槍?接着...
電詐分子盯上了中國留學生,中領館:切莫受騙! - 天天要聞

電詐分子盯上了中國留學生,中領館:切莫受騙!

據泰國媒體報道,5月4日,一名23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在泰國清邁被警方解救。這名女生在澳大利亞留學,因為受到電詐分子恐嚇威脅「配合警方調查工作」,她於4月30日乘飛機抵達曼谷,然後前往清邁,並計划去緬甸。萬幸的是前一晚泰國警方接到報警,立即展開營救行動,最終在清邁一家酒店內找到了這名女生,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無...
中方抵法,外媒:為兩件大事,普京訪華時間已定,俄宣布重大計劃 - 天天要聞

中方抵法,外媒:為兩件大事,普京訪華時間已定,俄宣布重大計劃

當地時間5月5日下午,巴黎的奧利機場細雨綿綿,但是在中方貴客的到來之下,法國各大政要依舊難掩心中的熱情,早早的在現場等候。從現場的視頻來看,中法兩國國旗迎風招展。法國總理阿塔爾等政府高級代表在舷梯旁迎候。當中方領導人走下舷梯時,阿塔爾總理很快迎上前去。用中文說
中央批准,兩天三位「戎裝常委」到任 - 天天要聞

中央批准,兩天三位「戎裝常委」到任

津雲客戶端5月6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白忠斌同志任天津市委委員、常委;李軍同志不再擔任天津市委常委、委員職務。白忠斌 資料圖片公開資料顯示,白忠斌,男,1965年生,黑龍江虎林人,中共黨員,少將軍銜。白忠斌1983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學習,研究生畢業後入伍。他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交運輸部副部長。2014年12...
「公社號」救援船遭襲?俄烏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究竟如何? - 天天要聞

「公社號」救援船遭襲?俄烏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究竟如何?

自2022年2月以來,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對曾經的「親如一家」的夥伴最終徹底撕破臉皮,在西方國家的挑撥干預下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震動效應。在兩年多的時間內,雙方你來我往,互相發起各種各樣的攻勢,不斷進行爭奪地盤,讓外界眼花繚亂。期間由於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烏克蘭在抵抗俄軍時可謂底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