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2024年02月20日11:35:22 歷史 1221

長平的硝煙散盡,我們需要反思:趙國為什麼敗得這麼慘?

對於這個問題,主流的看法是歸咎於兩個「誤」:誤接上黨、誤用趙括,史書確實也是這麼寫的。

但是,當我們撥開層層迷霧,將長平之戰的台前幕後看得清清楚楚的時候,就會發現史書在這個問題上,並不靠譜。

首先來說「誤接上黨」。

從秦軍進攻野王開始,戰略意圖就是指向趙國。

公元前262年,白起率秦軍一舉拿下韓國西部12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乘勝向東進軍,攻佔韓都新鄭,而是調整方向,向北打下了偏遠的野王渡口。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此舉讓韓恆惠王一時摸不着頭腦,在地圖前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天一夜後,他得出一個結論:白起意在趙國。

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與野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野王是韓國都城鄭與上黨地區之間狹長通道上唯一的黃河渡口,佔領野王,就切斷了兩者之間的聯繫。

但為何不是防止上黨軍隊救援新鄭呢?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因為上黨地處偏遠,韓國在此並沒有多少駐軍,如果白起意在阻止上黨援軍,那麼完全是多此一舉。所以只有一個可能,白起意在上黨,確切的說是意在上黨北邊的趙國。

想明白了此點,韓恆惠王當即下令,命上黨守軍即刻向秦軍投降,以便禍水北引。

但上黨守將馮亭則提出了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以上黨17城換取趙國出兵。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本來以趙國的實力,是不敢招惹秦國的,但閼與之戰的勝利讓趙國上下信心爆棚,直到趙孝成王也是如此。

於是,趙孝成王決定命老將廉頗率軍趕赴上黨抵禦秦軍。

所以,趙國即便不接收上黨,還是要挨秦國的揍,而且秦國一旦完全控制了上黨高地,便可以向趙國腹地俯衝而下,對趙國的威脅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趙軍的慘敗不僅無法避免,而且會比長平更慘,秦軍可能一下就能衝到都城邯鄲,將趙國從地圖上抹掉。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由此看來,趙國接收上黨的決策是正確的,長平雖然慘敗,但客觀上起到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效果,確保了都城邯鄲的暫時安全。

其次,再來說「誤用趙括」。

這裏面牽涉到兩個問題,一是廉頗「長期對峙」的策略是否正確?二是趙括是否自傲輕敵、魯莽出戰,犯了低級錯誤?

根據史料記載,廉頗率領的趙軍主力並沒有直奔上黨,而是在長平停了下來,一面接納上黨難民入趙,一面修築永備工事。

秦軍則在上黨頻頻得手後,集中兵力向長平進攻。廉頗堅壁清野,帶着趙軍躲進工事里不出來。秦軍在堡壘攻擊戰中雖有小勝,但一時間難以擴大戰果,雙方形成了僵持局面。

這時,年輕氣盛趙孝成王先是準備「御駕親征」,在被大臣樓昌諫止後,又準備向秦國求和。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最終,趙孝成王聽取了平陽君趙豹、樓昌的建議,派鄭朱前往秦國議和。

秦國的戰略意圖未達成,結果可想而知,鄭朱無功而返。

秦軍已經鐵了心要攻克長平,將這個已經晉陞為統一中原的主要對手打壓下去。

但是,長平的工事修得很牢固,任憑秦軍怎麼叫陣,廉頗就是躲在裏面不出來,秦軍一時之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要想引趙軍主力出戰,非拿掉廉頗這個「縮頭烏龜」不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范雎玩起了「反間計」:派姦細前往邯鄲大造輿論,說廉頗已經暗中與秦國勾結,準備投降。

邯鄲城謠言四起,趙孝成王緊急召集「御前會議」商討對策。會議首先討論決定,將廉頗就地免職。

然後,趙孝成王乾綱獨斷,任命趙括為將,前往長平替換廉頗。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從史書中的記載來看,廉頗不與強大的秦軍硬拼讓秦國很頭疼,戰術對頭,策略正確。

但是,廉頗接下來採取的「消極防禦」策略,卻使趙軍陷入了絕境。

廉頗的打算是:在長平修造永久工事,與秦國形成對峙僵局。由於秦軍遠離本土,後勤保障很難跟上,時間一長,沒有給養的秦軍必然不戰自退。

但是,無論是秦、趙兩國的國力對比,還是上黨地區的局勢,都無法支撐廉頗戰術的實現。

兩國的國力差距巨大,秦國早在前316年就佔據了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巴蜀,可以為秦國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而趙國雖然佔據華北平原,但由於常年南北征戰,國庫消耗巨大,國力上很難支持幾十萬軍隊的長期堅守。

另外趙國的補給線非但沒有優勢反而劣勢明顯。

秦國的後勤給養,可以通過兩條通道運抵上黨,一是出函谷關,經野王渡河北上到達;二是從河西地區東渡黃河,穿過平陽到達,不存在補給線阻滯的問題。另外,秦軍佔據上黨大片區域,雖然大量難民逃亡,但還可以就地開倉取糧。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而趙國的補給線只能從邯鄲出發,穿越太行山脈抵達長平,這條路翻山越嶺,狹隘眾多,一旦遭遇秦軍襲擊並固守某一險關,趙軍的補給就會被掐斷。長平的守軍龜縮在堡壘之中,正面有秦軍擋住,沒辦法出來尋糧。

因此,廉頗消極防禦的戰術是執行不下去的,即便秦軍不對趙軍的補給線下手,趙國跟秦國也耗不起,長期牽制只會把國庫掏空。

對於廉頗的這個戰術,上至君王,下至群臣,也都是頗有微詞的,即便是與廉頗有「刎頸之交」的藺相如也不贊成。因此,當趙孝成王提出將廉頗就地免職的時候,藺相如並沒有表示反對,他反對的只是讓缺乏實戰經驗的趙括繼任而已。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所以,趙孝成王並非因「秦軍怕趙括」而選中趙括,後來也沒有對所謂「通敵」的廉頗加以處治,反而是在前251年封廉頗為信平君,說明他要麼不信,要麼所謂的「反間計」就是子虛烏有,純屬史學家杜撰!

實際上,雖然面對諸多不利局面,但廉頗並非束手無策。

廉頗可以在堅壁清野的同時,分出一部分隊伍,化整為零,深入上黨地區,發動百姓,對秦軍進行襲擾。各個小分隊輕裝簡從,將上黨地區的水攪渾,重點襲擊秦軍的運糧隊伍和倉庫,令秦軍疲於應付,長平內的主力則靜觀其變,伺機發起反擊。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如果能在上黨造成「四面開花」的局面,明顯處於劣勢的趙軍還是有出奇制勝的可能的,即便不能將秦軍完全趕出上黨,至少也不會遭遇長平的慘敗。

當然,以趙國的實力,打持久戰,積極防禦,怕是也無法輕易趕走秦軍。

所以,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最多也就是延緩長平失敗的時間而已。

這也可能是趙孝成王替換他的主要原因之一,趙國是真心耗不起。

那麼趙括是否犯了低級錯誤,魯莽出戰呢?

根據史料中的記載,趙括到任後,立即嚴肅軍紀,將各級將領都換成自己的心腹,而且繼續躲在堡壘里,一動不動。

既沒有犯低級錯誤,也沒有魯莽出戰!

而秦國方面,在得知趙括代任後,立刻暗中換將,用白起換下了王齕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隨後就是,白起一面向長平工事發起佯攻,一面出奇兵繞至長平後方,截斷了趙軍的後勤補給線。

糧道一斷,趙軍軍心大亂,但是在趙括的率領下依然在堡壘里堅守了四十多天。

直到再沒有一粒糧食,趙軍「陰相殺食」(出自《史記》),也就是說,已經餓到偷偷互相殺着吃的地步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趙括別無選擇,只能四路突圍,尋求最後的活命機會。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雖然趙括戰死,40萬趙軍被俘虜,但秦軍也損失慘重,《史記》中的原話是「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也就是說,秦軍戰死的足有二十萬之多。

所以,趙括在長平並沒有明顯的失誤,長平慘敗趙括也不是關鍵要素。

那麼,在秦趙國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趙軍如何才能反敗為勝呢?

小編認為,只有一條路可行,就是「合縱」。

其實,在趙孝成王準備御駕親征的時候,大臣虞卿就曾提出過這個方案。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他首先認為,秦國的戰略意圖並非只是簡單地佔點地盤、撈點便宜,而是要把趙國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求和沒用。

其次,他建議以重金向魏、楚求援!

在虞卿看來,兩國敢不敢出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魏、楚兩國收到重金,至少能接納趙國使臣,這就足夠了。

趙國的使臣到兩國聯絡,必然會讓秦昭王起疑心,以為諸侯各國又想玩「合縱抗秦」的把戲。雖然秦國未必會怕,但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至少能對秦國起到牽製作用,趙國的壓力會小很多。時間一長,秦軍主動撤圍是有很大可能的。這在歷史上已經被證明了無數次。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如果其他諸侯意識到唇亡齒寒,「合縱」成功,當然更好,多國聯軍殺向函谷關,僵持在長平的秦軍主力必然倉促回援,趙軍趁機從堡壘殺出,秦軍可能就要吃大虧。

這也是唯一可能翻盤的方案。

可惜,趙孝成王以及樓昌、趙豹的腦袋太簡單,一廂情願的認為:打我的是秦國,跟秦求和豈不是更簡單?何必到魏、楚繞這麼一大圈?更何況,他根本不相信已經被打破膽的諸侯會發兵想救!

廉頗的策略未必正確,趙括也說不上失誤,如何才能打贏長平之戰? - 天天要聞

而秦昭王卻早已意識到了此點,所以當鄭朱到咸陽議和,他便大張旗鼓地召見趙國使臣,又當著各國使節的面與他把酒言歡,成功製造了秦、趙和解的假象,蒙蔽了有可能「合縱救趙」的諸侯,為秦國迅速解決長平的戰事爭取了時間,等趙國明白過來為時已晚。

趙國實際上是幫了秦國一個大忙。秦趙不僅國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國君之間的「智力鴻溝」也不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鐵嶺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從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曾在東北求學3年,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46年9月,已經成為黨的重要領袖人物的周恩來在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個人的求學和成長經歷時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
傾聽尼山2025|李敬澤:我們是在世界中 - 天天要聞

傾聽尼山2025|李敬澤:我們是在世界中

傾聽尼山2025 編者按: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將在山東曲阜舉辦。從2010年9月創立至今,尼山論壇彙集全球專家學者,匯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為解決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貢獻智慧,正日益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凝聚人類文明共識的重要紐帶。當...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 天天要聞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感謝黨接納了我。終於有這樣一天,我成為了預備黨員。太光榮,太不容易了。感謝黨,接納了我。」七一前夕,在鮮紅的黨旗下,92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完畢,他用微微顫抖的手,珍重地撫摸着胸前閃亮的黨員徽章,他說,「現在,我是黨的一名『老學生』了。」為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於1...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昨天,「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上,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等百位全國勞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承載着歷史記憶,更展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這些肖像的背後,是上海畫家劉雙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半個月內攻克難關、完成創作的故事。傳統版畫邂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