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2024年01月13日18:15:31 歷史 1879

| 南柯歸洵

編輯 | 南柯歸洵

【前言】

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幾十年前,我們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時,是前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將所有的豺狼虎豹給驅趕出我們的中華大地。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小學課本上,相信大家都看到過《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的背景就是1934年,反圍剿失敗後,我軍不得不開始長征之路。

這條路上,留下了很多年輕、年長的生命,他們永遠的沉睡在了那片草地上,再也醒不過來,即便我們的戰士各個都是能吃苦耐勞的好手,但在面對這片「吃人」的草地時,也不禁感到絕望。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畢竟這片草地之下,埋藏了成千上萬個同胞,如今,距離長征已經過了近百年,現在這片「吃人」的土地,變成什麼樣了呢?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吃人」的草地

在1934年的10月份,我黨第五次反圍剿運動以失敗告終,中央為了能快速擺脫國民黨的包圍,權衡利弊以後,選擇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將戰士們進行戰略轉移。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這場浩浩蕩蕩的轉移,被稱為「長征」,1935年8月,長征的隊伍走到了一片草地,對於剛翻過雪山的大部隊來說。

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讓這場遙遠的路途,添上了一些不一樣的顏色,可戰士們不知道的是,這片位於四川境內的松潘草原,是一片實打實吃人不吐骨頭的草地。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因為四川的地形與平原地帶並不相同,又恰逢雨季,以至於這片草地就像是充滿泥濘的沼澤地一般,誰都不知道下一秒自己是否就會掉進泥潭裡,再也起不來。

還有就是,因為正逢雨季,在草原上,又沒有可以避雨的地方,戰士們就只能憑藉著身體抵抗力硬扛,對於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好的戰士來說,淋雨沒什麼。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即便是有,也不過是身上潮濕,不舒服,但是對於那些本就受傷,或者是本就身體素質不好的人來說,淋雨就意味着生病。

在什麼東西都稀缺的草地里,生病就意味着死亡,除此之外,就是寒冷,即便是在夏季,晚上的草原也是寒冷的,戰士們只能湊在一堆取暖。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再加上當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到這裡,對這裡並不熟悉,加之草原上的食物過於稀少,雖然在進入前詢問了當地人如何分辨,但畢竟實踐才能出真知,所以這片草地還是留下了很多紅軍戰士。

對於沼澤這種東西來說,只要陷下去,掙扎越激烈,陷得就越深,潮濕的環境下,陷下去基本上面臨的就是死路一條。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最讓人恐懼的,並非是直接讓人陷下去的土地,真正恐怖的是慢慢下沉,因為趕路的原因,大家在晚上的時候,都會選擇就地安營,休息整頓一番。

要是剛好不幸睡到了會慢慢下沉的土地上,結果就可想而知,睡前可能還好好的,但是到第二天準備出發的時候,人可能就會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而且是一點痕迹都不會留下的那種,光是聽着就令人不寒而慄,但這些全都是紅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留下的血的教訓。

那麼,這個草地下邊的沼澤,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為何會「吃人」

其實,在大多數群眾們的印象里,草原是一望無際的,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四川的松潘草原與其他地區的草原,有着不一樣的地貌。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松潘草原裏面的牧草非常的茂密,裏面住着很多的牧民,因為是藏族的群眾,所以草原上也有不少的廟宇。

在看見無人機航拍的畫面時,松潘草原是一個美麗的草原,但是在這個草原上,隱藏着巨大的危險。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這片草地下面,有着深不見底的沼澤,松潘草原是有山地圍起來的草原,前面我們也提到,紅軍長征的時候,先是翻過了雪山。

既然是被圍起來的草原,周遭的山地海拔自然是要比草原高的,平均下來山地要高出大約近千米,所以,我們可以將這片草原當成一個蓄水池。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相對來說,雖然蓄水帶來了一些便利,但是同樣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這片草地因為水的儲存,形成了沼澤,特別是中下游的沼澤,佔據了地面的五分之一以上。

另外,沼澤的深度也不是完全相似的,有些地方可能會比較淺,只有兩三米,但是也有些地方比較深,可以達到八九米,人陷進去根本就沒有存活的希望。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海拔高的地方,氣溫雖然低,但並不足以將沼澤凍住,所以當地人對沼澤還是能避則避,不過,沼澤地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對當地的群眾安全有保障。

松潘草原在唐宋時期,就對抵禦外敵這件事,有着很強的能力,尤其是在明清時期,這裡延伸了五十二部落的所在地,當地人對於這些外來的朋友也是表現出非常熱情的態度。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所以松潘草原在保護當地群眾安全的同時,也在幫助抵禦外來者,而我們的紅軍戰士,對於這片草原來說,也算是外來者。

那麼,戰士們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戰士們過着什麼樣的生活呢?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長征過程中的艱苦

前面我們提到,小學課本里有《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在文章中小戰士因為休息不當且缺乏食物,生病了。

當時老班長拿着魚鉤去釣魚,釣上來的魚就煮成湯給生病的戰士們喝,即便什麼調味料都沒有的情況下,大家也都吃的津津有味。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看上去已經是相當艱苦了,但是文章中看到的苦難,僅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長征之路遠比課本上要更加艱苦,當時的戰士們在草地上只能依靠挖草根吃樹皮和皮帶活下去。

甚至到最艱難的時候,連這些東西都沒有,全靠心中的信念支撐着,海拔高的地方,日照就更加的刺眼,剛好正值夏季,戰士們經常會出現眩暈的感覺,一天當中,春夏秋冬都經歷一遍。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即便是再硬朗的身體,也吃不消,好在將士們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在這個地方,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不過這也無法改變這片草地,曾經「吃」了我們很多的同胞,所以在長徵結束以後,很多戰士在聽到松潘草原的時候,都表現出惋惜的感覺。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後來,新中國成立了,戰士們也不用打仗了,基本上所有領域都處在百廢俱興的狀態中,但是國家沒有忘記這片草地,想要將其治理好,讓當地的群眾不再擔心沼澤帶來的困擾。

那麼,現在,這片草地如何了呢?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吃人」草地的現況

經過多方考察後,我們的工作人員根據當地的地形及水流的走向,得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主要還是因為松潘草原下面有很多的地下水。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而且長時間周圍的地勢都要比草地高,水流都堆積在一起,土地自然就變得鬆軟,以至於最後形成了沼澤。

但是這並不是無法解決的事情,相反,只要將積水給排出去,松潘草原就會慢慢的變成平緩的草原,根據各部分的協調溝通後,對其進行了專門的改造方案。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想要將水引出去,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修排水渠,然後將土壤給穩定下來,但是修建排水渠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除了當地少量的居民,很少會與專門來到這個地方。

但戰爭結束後,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勞動力,大家共同努力下,工作進行的還是非常順利的,排水渠修理好了以後,就需要找一些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種植。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其中吸水抓地能力強的,是首選,大面積種植以後,剩下的土地就留給當地人種植些農作物之類的東西,因為是人工種植的草地,所以這片草場的覆蓋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

當地的群眾也因此在收入上翻了一倍不止,除了種植草地,改造土地以外,還在領導的帶領下,改變了長時間放牧的生活方式,改成了厚愛農牧結合的生活方式。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現在的松潘草原,既有天然的草場,也有大片的農耕地,因為建設的力度並不算大,所以當地的空氣要比城市中的空氣質量好上不少,非常的適合群眾長時間居住。

一時之間,松潘草原成為了旅遊勝地,後來,為了紀念在這裡去世的紅軍們,還在這裡建立了長征紀念碑,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前往當地看一看,走一走前輩們曾經走的路,感受當時前輩們的艱苦歲月。

可以說,現在的松潘草原早就沒有了當年「吃人」的稱號,經歷近百年的時間,成為了我們國家的旅遊勝地,種種事宜,都在彰顯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結語

回顧長征過程中的艱難歲月,我們不得不敬佩前輩們的堅持,同時也給我們更加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畢竟沒有前輩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9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走過的那片「吃人」的草地,現在發展如何? - 天天要聞

如果你喜歡我的寫的文章,麻煩請點個「關注」,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一同探討,願世界和平。

END

參考資料

揚子晚報——《兩株黃花草和一根吃剩的皮帶|紅色文物中黨的成長史》

濟南大眾網——《紅軍長征時借糧過草地,這筆債一直沒忘》

央視新聞客戶端——《【長征故事第三章——遠征】長征途中最兇險的「非人間」歷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裏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