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643年),唐初大臣。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縣)人。他跟隨李世民征戰多年,屢立戰功,尤其是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奪取帝位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後因參與皇太子李承乾謀殺魏王李泰的活動,被唐太宗處斬。
侯君集自幼好習武藝,性格驕悍。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底,李淵父子領兵攻克長安後,他投入秦王李世民部下為將,跟隨李世民東征西戰,屢立戰功,被授予左虞侯、車騎將軍之職,封全椒縣子。
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626)春夏之交,秦王李世民與皇太子李建成之間為爭奪皇位的鬥爭已相當激烈,侯君集等人迫不及待地鼓動李世民先動手殺李建成。李世民下定決心之後,與侯君集等人作了一番周密策劃,於是年六月四日凌晨,帶領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一班武將,預先埋伏在玄武門,趁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上朝不備之機,突然出兵攻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八月,李世民即皇帝位,以侯君集有擁立之功,授其左衛將軍,封潞國公,食邑千戶。不久,又擢升他為右衛大將軍。
貞觀四年(630),侯君集升任兵部尚書。十一月,詔命他參與朝政。八年(634),居於今青海境的吐谷渾出兵東犯唐邊境,又扣留了唐朝派去邀請其首領的使者。十二月,李世民命李靖統兵西征吐谷渾,命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隨李靖出戰。九年三月,唐軍到達鄯州(在今青海樂都),吐谷渾軍隊聞風撤退。當時正值冬季,吐谷渾軍隊燒毀了草原上的植物,退入腹地隱蔽,企圖使唐軍大隊人馬陷於糧草不濟的困境。眾將認為戰馬缺草不利於長途作戰,要求收兵。
侯君集卻主張迅速追擊,他向李靖進言說:「我軍長途跋涉到這裡,敵軍尚未走遠,宜以精兵疾速追擊,敵軍不備,我軍必勝,若停止不前,敵軍必撤的更遠。待後再要進擊,山高路遠,將更加困難。」李靖採納了他的意見,督兵窮追二千餘里,於五月間接連三戰大敗吐谷渾軍隊。這時,親唐的吐谷渾大寧王慕容順被部下刺殺,唐太宗又派侯君集領兵前往安撫其部,封慕容順之子諾曷缽為河源郡王。
貞觀十一年(637),太宗以侯君集西征有功,授他陳州刺史,改封為陳國公。次年,又擢拜他為吏部尚書,官拜為光祿大夫。侯君集出身行伍,缺乏文化,擔任了文職以後,方認真讀書。
十二年(638),吐蕃的松贊干布因向唐宗室請求通婚遭拒絕,就在八月出兵進攻吐谷渾,同時致書威脅唐朝,聲言若不嫁公主,必發兵進攻唐朝。接着就派20萬軍隊進攻松州(在四川松潘縣)。太宗當即命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率步騎兵五萬去抵抗吐蕃。九月間,侯君集在松州城下擊敗了吐蕃軍隊。松贊干布急忙撤回軍隊,遣使向唐謝罪,又復請婚。唐太宗也同意與吐蕃通婚,以建立友好關係。
唐初,西域通往內陸的磧路被西突厥阻塞。西域各國向唐朝進貢方物和商旅貿易皆要通過高昌國境,高昌從過境貿易中得到許多利益。貞觀六年,焉耆國王派使者來唐廷進貢,請求復開大磧路。唐太宗准許,高昌王麴文泰大怒,不但阻塞了西域通往內陸的道路,隔斷了西域同唐朝的貿易,而且出兵攻焉耆。同時,西突厥西部(在今新疆伊犁水以西)的首領與高昌結盟,共同阻擋往來西域的客商和貿易貨物。
於是,唐太宗決定派侯君集統兵西征高昌國。貞觀十三年十二月(640)他率領薛萬徹等將出兵西進,越過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的二千多里的沙磧,進入高昌境時,高昌王麴文泰驚恐憂懼而死,其子麴智盛繼位。十四年八月,唐軍運用撞車、拋車等攻城機械,攻克田地城(今新疆魯克沁),接着直逼都城高昌。麴智盛開城投降。侯君集分兵四齣攻佔地盤,共攻下三郡、五縣、22城,獲8064戶,37730人,4300匹馬。高昌全境平定。
唐太宗命侯君集在高昌置西州,在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管轄各縣,留兵鎮守。侯君集又將高昌王以前所虜掠的焉耆人全部放歸,焉耆王對此非常感激,遣使向唐廷謝恩。侯君集平定高昌,使唐王朝威懾西域,國威大振,「西突厥駐守可汗浮圖城的葉護因而降唐」,太宗在其地設置了庭州(治所在今新疆烏魯木齊市東北)管轄。
侯君集班師東還時,從高昌帶回一批樂工,太宗令入太常寺,將高昌樂列入國樂。他從西域引進了釀酒法和馬0葡萄的栽種方法,隨後長安出現了「葡萄酒熱」,給西域商人提供了市場,開辦酒店越來越多。唐軍將士在佔領高昌時有搶掠財物、虜掠婦女,私收珍寶奇物的行為。他班師回朝後,被御史揭發上奏,太宗命將侯君集下獄。中書侍郎岑文本上疏為他辯護,太宗便將侯君集赦免釋放。
但侯君集自恃有功,心中不滿,多出怨言。當時,皇太子李承乾行為放縱,引起太宗不滿,有廢太子改立魏王李泰之意。李承乾為保自己地位,私下籠絡了一批力量,又讓東宮千牛賀蘭楚石將侯君集拉入東宮,與他商議對策,侯君集樂意替李承乾儘力效勞。貞觀十七年四月,侯君集等人勸李承乾發動政變,除掉魏王李泰。但機密被人泄露,太宗立即廢了太子李承乾,將侯君集等人處斬,籍沒其家,將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流放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