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2023年03月15日23:24:20 歷史 8111

3月14日上午,就督促保護哈密區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帝廟遺址行政公益訴訟一案,哈密市人民檢察院與伊州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公開聽證及座談。這也是哈密市今年首起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訟案件。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聽證會現場。融媒體中心記者 范堃攝

聽證會由哈密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副檢察長張金寶主持,相關行政機關代表、公益訴訟觀察員和聽證員參與聽證。

位於伊州區星星峽鎮以北2公里處的關帝廟,目前僅存石塊壘砌的台基及散布周圍的一些青磚、瓦片。聽證會上,承辦檢察官詳細介紹了前期調查情況,以及該現象涉及的法律法規和檢察聽證需要討論解決的問題。隨後,行政機關代表依次圍繞如何做好關帝廟遺址保護工作發表意見。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參與聽證會的人員正在了解關帝廟現狀。融媒體中心記者 范堃攝

聽證員圍繞爭議焦點向行政機關提問並發表意見,表示文物古迹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建議行政機關應當對現有文物古迹進行有效保護,並儘快出台經科學論證的修復方案。同時,相關行政機關要加大對隨意破壞文物古迹行為的處罰、監管力度,共同推動哈密文物古迹保護工作的開展,以實際行動助力哈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

據了解,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47 件,涉及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國有資產、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安全生產、個人信息保護和軍地權益保護等領域。

2023年1月,哈密市、伊州區兩級公益訴訟部門聘請了公益訴訟觀察員、聽證員及行政機關特邀檢察官助理,助力法治哈密建設。

哈密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負責人余莎表示,今年將做好婦女權益保護、老年人權益保護、農產品質量、生態環境、耕地保護稅、國財國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的公益訴訟監督。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文|融媒體中心記者 范堃、鄭滕興

編輯|雷慧

責編|王昊鵬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今年首起!市、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文物歷史保護公益訴論公開聽證會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地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