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於戰火,死於征途,用這句話來形容朱棣再恰當不過,有人說他雄才偉略,可與漢武唐宗比肩,也有人說他殘忍嗜殺,好大喜功。
那麼他到底是絕代帝王還是暴虐之主?今天我們結合史料,一起來看看自帶英文名的明成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君王。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於公元1360年四月,當時朱元璋正在和陳友諒打仗的時候,忙得連名字都沒給他取,所以說他生於征途,不過作為朱元璋的兒子,從小就接受嚴苛的文武教育,父親對朱棣的磨練,後來再加上一代名將徐達這個岳父的傾囊相授,這些都成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財富。
洪武二十九年,當時傅友德、藍玉等名將都已隕落,朱元璋命已成為燕王的朱棣獨立帶兵北征,他沉着領兵,先後生擒孛林帖木兒等十幾名北元統帥,還追至兀良哈禿城,打敗了守將哈剌兀。朱元璋聽聞遠方捷報,欣喜的說道:「肅清沙漠者,燕王也!」
後來,隨着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的先後去世,朱元璋已經連續三次嘗試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滋味。於是,朱元璋給遠在北平的老四一道聖諭,大意是:在我眾多兒子中,唯有你智勇雙全,如今你三位哥哥都已故去,你是諸王中年齡最長的,以後你帶領諸位弟弟屏藩要塞,守護大明朝!你只有這樣做,才能順天意,安朕心。
毫無疑問,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把朱棣當成輔佐朱允炆的首位藩王,把他當成大明的支柱了。
讓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一年,朱棣便辜負了朱元璋,他起兵靖難,奪走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這也讓朱棣從一個梟雄藩王搖身一變成了一個盛世君王。
他作為篡位者,想要證明自己的話,正統地位這方面不佔優勢,那麼就先從治理國家方面着手,靖難之役後,北方地區餓殍遍野,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朱棣通過賑災減賦,補貼農具,建學堂,興教化等方式彰顯其愛民之心,同時也讓百姓得到休養,為後來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後來還做了四件對明朝影響深遠的事情,接下來我簡單盤點一下:
第一件是建立內閣制度。
洪武年間,朱元璋廢除宰相,讓皇帝直接統領六部。這種做法有一個好處,就是減少了宰相這個「中間環節」,提高了理政的效率。同時,也對帝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勤政。
這種要求,作為工作狂的朱元璋可以做到,可朱棣志在天下,不想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處理朝政上,於是,他便發明了內閣制度,簡單來說就是請幾個秘書來幫自己處理政務。
永樂年間的內閣只是雛形,隨着「仁宣」時代的發展,明朝內閣制度延續了200餘年,對大明影響深遠。
第二件是遷都北平。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定都南京,他雖也考察過洛陽、開封、西安等古都,但最終決定還是不遷都。
朱棣在北平經營多年,他認為,北平是王興之地,又是漢蒙各族貿易中心和軍事重地。再加上北平交通便利,若能控制北平,對北能抵抗游牧名族的入侵,對南能遙控中原。因此,在朱棣的強制要求下,明朝於永樂十八年正式遷都。
朱棣的遷都,基本上改變了明朝的國運,京杭大運河因此被重新疏通,可謂是造福萬民,更直接決定了明朝「天子守國門」的格局。
第三件是並行廠衛。
朱棣即位不久,便馬上恢復了被朱元璋廢除的錦衣衛,又設立東廠,合稱廠衛機構,讓天下臣民都在廠衛的監控之下。不可否認的是,因得位不正,朱棣監控天下有心虛的表現,但廠衛制度的確也穩固了帝王的統治。至此,廠衛制度成了朱明王朝獨有的特色。
第四件是削藩。
朱棣主要是因為朱允炆削藩才起兵靖難的,沒想到他即位後削得更狠,因為他深知其中的厲害,若不削藩,君王統治必將受到威脅。因此,朱棣採取了比朱允炆更加高明的削藩方式,朱棣的削藩其實只幹了三件事:遷徙、削弱和廢除。
這其中,最倒霉的便是寧王朱權。當年朱棣起兵時曾承諾和寧王平分天下,當朱棣登基後,寧王發現自己被騙了,他不僅沒有得到好處,還被下令遷徙到了南昌,實力大減。因此,朱棣背上了「騙弟」的標籤。
這四件事已經講完,我們再看看朱棣還做了哪些大事。
朱棣是一位馬上天子,他有較高的軍事素養,因此在開疆擴土方面要求更高。朱棣曾五次北征蒙古,打得蒙古三大部落不敢南下牧馬,不過也因此勞累過度,所以在最後一次北征途中病逝。
他出兵安南,將越南納入明朝版圖。另外,朱棣駐軍哈密,加強了西北地區的統治;遼東抗倭,打出大明的氣勢。
對於華夏民族來說,朱棣同樣是一位不可忽略的雄主。明朝永樂三年,鄭和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開始出海遠洋,當時規模堪稱世界第一,他們最遠曾到達非洲東岸。這種龐大的遠航艦隊,比哥倫布還早80多年。
最為難得的是,鄭和的艦隊從沒有殖民、搶掠的記錄,他每到一地,都在宣揚華夏文明,七次下西洋,讓大明和30多個國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關係。
盛世必重修文,永樂元年,朱棣命解縉等人廣采天下書籍,修撰《永樂大典》,花費五年時間,終於修成。該書包羅萬象,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朱棣在位22年,加強君主集權,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百姓逐漸富足,疆域一再擴大,萬國來朝,讓明朝的綜合國力雄居亞洲乃至世界前列,他儼然創造了一個超級盛世。
梁啟超就曾把朱棣和漢武帝、唐太宗並列,個人覺得,從政治成就上來說,朱棣配得上這個類比。
然後,後人評價明成祖,總繞不開他血腥篡位的一面,例如,搶侄子的皇位,甚至詆毀朱標,欺騙弟弟朱權,瘋狂屠戮忠直之臣等,這些都是朱棣的陰暗面。這樣一個「毀譽參半」的帝王,我們到底如何看待?
其實,政治成就和陰暗面都是朱棣人生的重要部分,沒有辦法去忽略。
但這種種事迹,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代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