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周恩來力排眾議,向毛主席建議:「我覺得應該追認吳石為革命烈士。」毛主席聽到這個名字後沉默了,長嘆一口氣說:「我同意。」
1975年12月20日,在周恩來病危之際,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黨不會忘記在台灣的老朋友,一個是張學良,另一個是吳石……」
吳石
眾所周知,能跟着蔣介石去台灣的都是他的心腹愛將。那麼這位名叫「吳石」的究竟是誰?毛主席、周恩來為何要追認他為烈士?
對蔣介石心灰意冷
吳石1894年出生在福建閩侯縣,少年時期在福州開智學堂讀書,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接觸到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並從老師那裡知道孫中山先生反清起義的壯舉。
1911年,隨着辛亥革命的爆發,17歲的吳石毅然決然地參加福建北伐學生軍;1913年,他被轉入武昌第二預備軍官學校;1915年來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和白崇禧、張治中等人是同期同學。吳石學習刻苦,更是能做到過目不忘,因此他在同屆800名學生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
當時學生從軍校畢業後,學校是管分配的,而且還是按照學生們的戶籍來分配。但非常可惜的是,由於福建省沒有地方軍隊,且受到皖系軍閥李厚基的殘忍統治,吳石不願意為軍閥效力,便一直在家,這樣令他十分苦惱。
就在吳石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發動「護法運動」,他知道後連忙投身到福建以方聲濤、張貞為領導的地方民軍。不過由於暗殺活動失敗,犧牲了十幾個人,吳石被迫離開福建北上。
1929年,吳石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去日本留學,成為一個深入了解日軍的真正的軍事家,以報效國家和民族。吳石的決心得到方聲濤的支持,隨後他便在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去日本留學。吳石來到日本後,先後考入日本炮兵學校和日本陸軍大學。他還將節省下來的錢都用來購買日本各種軍事著作和相關資料。
1934年,吳石以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1935年,吳石回國,隨後在南京任職參謀本部,還兼任陸軍大學的教官;1936年,吳石晉陞為陸軍少將。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國共合作抗日的局面逐漸形成。在何遂的介紹下,吳石和周恩來、葉劍英、李克農等中央代表團的成員接觸越來越多,他對我黨也有一定的了解。
不久後,吳石親自來到武漢聽取周恩來的演講,還和葉劍英等人有過交往。在此期間,吳石認真閱讀毛主席寫的《論持久戰》,他認為這是一篇了不起的著作,既運用古代孫子兵法,又詳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
隨着抗日戰爭的爆發,吳石對日軍殘忍殺害百姓、侵略國土的行為感到深惡痛絕,他對共產黨所提出的「槍口對外、團結抗日」的主張是明確贊同的。而抗戰後期則是吳石思想轉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蔣介石
眾所周知,蔣介石偏愛嫡系部隊,重用從家鄉或者黃埔軍校走出的將領,儘管這些將領沒有什麼才能。也正是蔣介石的這個做法,令吳石感到極其不公平。他先後在直系、桂系、蔣系軍中任職,且接受過系統的高等軍事教育,但卻始終沒有辦法掌握軍中的實權,這是吳石難以解開的心結。
除此之外,當吳石看到國民黨內部的貪污腐敗和節節敗退;當看到成千上萬的軍人浴血奮戰,卻因官員的錯誤指揮而失去生命;當看到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流離失所,奔走在荒山野嶺之中,他心中十分難受和愧疚,隨即決定辭去第四戰區參謀長的職務。
此時的吳石才明白,他一手制定的桂柳戰役計劃一敗再敗,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豫湘桂戰役的失敗,也絕對不是軍隊裝備、訓練差和指揮適當的責任,其根本問題在於政府的腐敗、蔣介石專制獨裁以及脫離人民群眾。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吳石被任命為國防部史料局局長。這一職務在國民黨內部雖然是冷門職務,沒有什麼實權,但對吳石來說卻是很適合的,畢竟他酷愛研究軍事。
然而隨着時間的慢慢流逝,國防部的其他廳局有錢有勢有權,史料局和其他廳局相比簡直不值一提,這也令吳石感到十分無奈和心酸。當吳石親眼目睹國民黨腐化變質、黨內勾心鬥角的現象後,他深感失望,同時更加確定中國的希望在共產黨人的身上。他私下還曾說過:「絕不會為國民黨政權再出謀劃策!」
不久後,吳石訪問日本東京,在這裡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同時也是日本作家鹿地亘。吳石向鹿地亘袒露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兩人喝了許多酒,也談了不少話。
鹿地亘問吳石:「你覺得國民黨的將來會是怎樣的?」吳石冷笑一聲,說:「毫無希望!」鹿地亘繼續問:「那你認為國民黨失敗的原因在哪裡呢?」吳石說:「他們不團結人民,認為人民的作用不大,這是國民黨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交談中,吳石說:「如果國內不再有戰爭的話,我就辭去身上所有的職務,只去當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
吳石身上所具有的「愛國、民主、反對獨裁」的政治傾向逐漸引起我黨高層和地下黨組織的重視,並將其列為積極爭取的對象。而在當時,對吳石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摯友何遂。
何遂與吳石有着同樣的想法,他們都贊同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西安事變爆發後,何遂明確擁護我黨的主張,並和我黨的一些領導人建立了聯繫。內戰爆發後,他對蔣介石主動發起的內戰感到失望,隨後認識到想要拯救中國,就必須將希望寄托在共產黨身上。
而吳石在何遂的直接影響下,也希望能和共產黨建立直接接觸。何遂得知吳石的想法後,連忙將這一情況彙報給中央上海局的負責人張執一,由他轉告給黨組織的領導人。黨組織十分重視吳石這個社會關係,回復道:「不知吳石先生是否願意公開見面?」吳石十分爽快地答應了。
何遂
1947年4月,在何遂的引薦下,吳石和中共中央上海局的負責人進行了一場特殊的會面。這次會面也令吳石的政治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從這以後,吳石開始走接受我黨領導的潛伏之路……
毛主席:密使一號真能幹啊!
1948年秋,解放軍取得淮海扎伊的決定性勝利後,揮師逼近南京,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後,連忙吩咐手下分成水陸兩路向台灣、廣州撤退。
此時,時任國防部參謀部的陳誠想要將史政局所保存的一批軍事機要檔案直接運到台灣,而吳石身為史政局的局長,他則建議說:
「我們應該將這些資料都運去福建,福建交通便利。我們勝利的話進北平很容易,就算失敗的話,退守台灣也最便捷。如果將這些資料都運回台灣,那到時候再運回來是非常麻煩的。」
陳誠聽了吳石的話覺得很有道理,隨即採納了他的建議。緊接着,陳誠成立了由王強等人組成的遣送小組,並讓他們在1948年12下旬從南京運送500多箱機要檔案,於1949年元旦前抵達福州,保存在山戚公祠大殿內。
1949年元旦前後到4月,吳石經常來往廣州、福建,在向我軍提供情報的同時,還不止一次地去香港和李濟深策划起義。5月,他正式擔任綏靖公署副主任,就在這個時候,台灣的國民黨當局又發來電報,讓他們快點將檔案運去台灣。
吳石知道這些檔案不能送到國民黨的手中,便回復:「現在形勢緊張,調船有些困難,只能先送去一小部分檔案。等有船後,我定會第一時間將剩下的檔案都送去台灣。」
緊接着,吳石將那些並不重要的參考資料、軍事圖書等當做是絕密檔案,讓警衛運送到台灣。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拖延時間,爭取留下由王強保管的298箱絕密文件。
當面對解放軍的來勢洶洶,吳石以十萬火急的口吻下達「死命令」,讓王強當即和剛從廣州回來的原史政局總務組組長聶曦,將剩下的檔案全部轉移到福建省研究院的書庫,並向研究院的黃覺民交代要好好保存。第二天凌晨,當王強完成吳石交給自己的任務後連忙回來,隨後被任命為綏靖公署情報參謀。
8月14日,吳石突然接到台灣「總統府侍從室主任」林蔚奉蔣介石命令發來的電報:「立即攜帶家屬來台灣。」儘管吳石並不想去台灣,但為了革命,為了中國的未來,他不得不從。
8月15日上午,吳石讓王強到自己的住處,隨後作了詳細且簡要的交代:「蔣介石讓我帶着家屬去台灣,我此行兇多吉少,但我要為共產黨送出更多的情報。這裡的事情就交給你的,務必謹記,要盡到軍人的天職!人在機要檔案在!」
8月16日凌晨,吳石帶着妻子和兩個年紀比較小的兒女飛往台灣,大兒子和大女兒則留在大陸;8月17日,隨着福州的解放,王強也將保存在福建研究院書庫的298箱絕密檔案取出,並順利交給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司令部。
在吳石前往台灣之前,中共地下黨組織給他取了一個代號「密使一號」。去台灣後,由於他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隨即被任命為「國防部」參謀次長。蔣介石在大陸吃多了我地下黨員的虧,所以他一到台灣就開始瘋狂搜查地下黨員,我在台灣的組織遭到破壞,而吳石和我黨地下組織的聯繫也被切斷。
1949年10月和11月,解放軍攻打金門、舟山群眾受到挫折,也令所向披靡的解放軍意識到台灣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攻下。在這一情況下,我軍決定儘快和吳石取得聯繫,從他手中掌握更多台灣的情況。於是華東局的領導決定派長期在上海、香港等地從事情報工作的女黨員朱楓,去台灣和吳石取得聯繫。
朱楓1905年出生在鎮海城關一戶家境殷實的人家,1921年考入寧波女子師範學校,還曾參加過五卅運動。1927年,朱楓嫁給瀋陽兵工廠的一名技師當續弦,三年後生下兒子。1931年,隨着「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朱楓全家老小回到鎮海居住,第二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只留下她和孩子相依為命。
抗日戰爭爆發後,朱楓加入我地下黨組織領導的新知書店,並在這裡當書刊郵購、會計等職務。不久後,朱楓和同在書店工作的共產黨員朱曉光結婚,並在他的介紹下於1945年加入共產黨。
朱楓
1949年,中共華東局為了和台灣的吳石取得聯繫,便找上了朱楓。朱楓前夫的女兒陳蓮芳和丈夫王昌誠生活在台灣,且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如果讓朱楓去台灣的話,既不會引起國民黨特務的懷疑,又能很好的隱藏自己的身份。於是,華東局經過慎重考慮後,最終決定讓朱楓以「省親」的名義去台灣開展工作。
這年11月27日,朱楓乘坐輪船在台灣基隆港靠岸。後來根據組織的安排,她在台灣單獨聯繫兩個人,一個是她的上線「老鄭」蔡孝乾,另一個就是吳石。
在朱楓抵達台灣的第二天,她就按照之間的約定在基隆茶食樓和上線蔡孝乾見面了。她先是向蔡孝乾傳達了華東局領導的指示,隨後蔡孝乾也向她彙報了台灣工委為接應人民解放軍登陸組織秘密武裝的情況,除此之外,他還將工委掌握的一些重要情報交給朱楓。
一個星期後,朱楓和吳石取得聯繫。在書房裡,吳石將保險箱中的鐵盒交給朱楓,並說:
「朱楓同志,這裏面裝的是微縮膠捲,裏面全是台灣秘密軍事情報,還有台灣個戰略登陸點的地理資料分析、空軍機場的飛機和種類等等,還請你以最快的速度送回香港,送到內地領導人的手中!」
3天後,在基隆碼頭,朱楓按約定將手中的第一手情報交到華東局情報員的手中,由他拿回去。幾天後,這批情報通過香港被傳遞到華東局情報處,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幾封重要絕密軍事情報被呈送給毛主席了。
毛主席
當毛主席聽說這些情報是身處台灣的「密使一號」交給一位女特派員的時候,毛主席當即誇獎道:「這位『密使一號』和女特派員都好能幹啊!」隨後囑咐有關領導:「一定要給他們機上一功!」
朱楓在台灣期間,先後6次和吳石秘密見面,送回大陸的機密文件數不勝數。然而就在她按照上級命令準備返回大陸的時候,一個意外發生了……
周恩來向毛主席提議:追認吳石為革命烈士,主席:我同意
1950年2月2日,和朱楓單線聯繫的上級蔡孝乾被國民黨當局逮捕,經過一番審問後,他供出了朱楓,台灣當局連忙封鎖台灣所有出島的空中、海上航線。在如此緊要關頭,吳石利用自己的身份冒險為朱楓簽發《特別通行證》,送她去國民黨還佔領的舟山。
然而令朱楓和吳石萬萬沒想到的是,蔡孝乾不僅供出了朱楓,還將吳石給供了出來。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蔡孝乾
原來蔡孝乾的公事包里有一個日記本,上面留有「吳次長」的記錄,而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也成為致命的破綻,令國民黨保密局將目標鎖定在吳石的身上。
蔣介石知道這件事後十分生氣,當即下令逮捕吳石,還在他的住處搜到他親筆簽發給朱楓前往舟山的《特別通行證》。如此一來,台灣當局不但找到了失蹤多時的朱楓的下落,還找到了吳石「叛逆罪」的重要證據。
就這樣,吳石被逮捕,朱楓也被國民黨軍警從舟山抓回台灣。除了朱楓和吳石以外,受牽連的還有吳石的妻子王碧奎、老部下聶曦、陳寶倉、方克華等等。
在國民黨當局看來,對吳石的審訊是最困難的事情。吳石被關的前幾天一直都很安靜,幾乎從不講話,他的臉上也沒什麼表情。他通常一半時間都用來看書,其餘時間都在躺着,看書的時候則坐在光線照得到的地方。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國民黨特務將吳石叫了出去,直到天亮他都沒回來。第二天下午,門被打開,兩個特務很粗暴地將吳石丟進來。只見吳石身上到處都是傷,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也不說話,他一直躺着,過了一兩個小時才慢慢坐起來,靠着牆壁發獃,始終沒有說話。
不一會兒,特務將飯菜送來,吳石指着自己那盆很豐盛的飯菜,對獄友劉建修說:「你吃吧,吃吧。」可是他自己並沒有吃任何東西。劉建修見吳石開口說話了,連忙問:「你這是怎麼了?」
吳石搖了搖頭,說:「沒事,我被用刑了。」劉建修又問:「是因為什麼事情啊?」吳石說:「沒什麼事,沒事的。」從這以後,看守每天都會將吳石叫出去,然後給他擦藥。
過了一兩個星期,有一天晚上,吳石又被特務叫了出去,也是第二天下去才被抬進來的。這次的吳石看上去更加脆弱和痛苦,他睡了一天一夜,既沒有動,也沒有醒過來,只是不停地發出呻吟的聲音。
吳石在監獄裏度過了三個月零11天,在此期間,他一直遭到國民黨的酷刑,其中一隻眼睛也因此失去光明。吳石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走出監獄,他斷斷續續地寫下一封遺書,長達2000多字。
吳石在遺書中介紹了自己;回憶了和妻子結婚、生活的場景;提及那可憐的子女,他最鍾愛的小兒子才6歲,他不能享受父慈子孝的天倫之樂;還寫道自己一生清廉,唯一的資產就是書籍,希望好友能為他建一所小型圖書館,以此來紀念。
1950年3月底到4月初,隨着對吳石等人審訊的結束,蔣介石對「吳石案」相關人員的處理也提上了日程。不久後,「吳石案」進入審判階段,經過一個月激烈的討論,6月初,蔣鼎文、韓德勤等人向「國防部參謀總長」周至柔發去最終決定:「吳石、聶曦等人罪不至死,我們建議給予重判,但免於死刑。」
周至柔接到這封電報後,便送給蔣介石過目。誰曾想蔣介石看後勃然大陸,嚴厲地在上面批示:「蔣鼎文、韓德勤審判不公正,並為罪犯說情,應該立即將三人革職查辦!」就這樣,在蔣介石的干預下,蔣鼎文等人的審判沒有生效,隨之而來的便是處以死刑。
1950年6月10日,這天下午4點,蔣鼎文、韓德勤宣布死刑判決,並說死刑是最高當局核准的,且立即執行。當吳石、朱楓等人被押送到刑場的時候,朱楓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新中國萬歲!」吳石則看向大陸所在的方向,深情地說:「台灣和大陸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只有一個中國,幾十年後,我相信我能回到我的故鄉……」
1973年,在那個特殊的時期,為了表彰吳石為祖國統一大業所作出的貢獻,周恩來力排眾議,向毛主席建議追認他為革命烈士。當毛主席聽到吳石的名字後,嘆了一口氣說:「我同意。」
1975年12月20日,在周恩來病危之際,他仍挂念着吳石將軍,他說:「我們共產黨永遠不會忘記在台灣的老朋友,一個是張學良,另一個就是吳石……」
吳石的妻子後來被釋放出獄,定居於美國。1993年2月,王碧奎因病去世,第二年吳石的小女兒吳學成將父母的骨灰遺骸一起移回大陸,國家則根據他們生前的遺願,將其合葬在北京郊外的福田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