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湖北紅安縣華家河鎮喻家畈村村口,有一位老人正在翹首以盼,在等待她23年未見的兒子。
這位老人的兒子正是我國開國少將賀健。老人天不亮就守在村口,終於見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人,雖然二十多年沒見,可她一眼就認出遠遠走來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兒子。
老人顫顫巍巍地走上前去,對着賀健的臉就輕輕地打了一個巴掌,接着就大哭起來:「我的兒啊,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啊!」
母子兩抱頭痛哭,似乎要宣洩這二十多年的相思之情。
老人拉着賀健回到了老屋,在她的房間里,她拿起一把剪刀在一條牆縫裡撬開一個小洞,挖出了一個小布包。隨後,她小心翼翼地把這個小布包打開,原來裏面包著的是賀健當年寫給母親的信。在戰爭年代,母親擔心被敵人搜去,就將這封信藏了起來。
賀健看着母親珍藏的信,想着這麼多年從未盡孝,當年還瞞着母親去參軍,害母親擔驚受怕,心中十分愧疚。
一、初入軍營顯鋒芒
1911年,賀健出生於湖北省紅安縣。在這個被譽為「第一將軍縣」的小縣城,先後誕生了韓先楚、王建安、陳錫聯等多位開國上將,是名副其實的將軍誕生地。
當時,賀健的家庭條件算是中產水平,吃穿不愁。上有父母和兩個哥哥的寵溺,讓他從小就非常調皮。他自己還在自傳中還把自己描述成一個生性懶惰的人。
在父母和兩個哥哥的管教下,賀健從小性格有點叛逆,希望能早一點擺脫家裡人的管束。
當他看到縣裡貼的招兵啟事的時候,他覺得到部隊去就可以脫離家人,還很威風,就萌發了要去參軍的想法。於是,給家裡人留下一封信後就獨自去了縣裡的招兵處。當父母和哥哥們知曉這件事情後心急如焚,火速趕到招兵處把他帶了回來。他第一次的參軍行動就這樣無疾而終。
紅安當地百姓的愛國熱情高漲,革命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賀健從小就受這種氛圍的影響,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去鬧革命。
1928年,賀健加入了當地的赤衛軍,經常參加打土豪的活動。他親眼見到了普通老百姓在這些地主土豪的剝削下食不果腹,激發了他一定要為老百姓推翻剝削階級的想法。
1929年,當時的賀健參軍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可是,家裡阻力太大,無奈之下,他只得跟母親說出去學手藝賺錢,家人才放他出來。
一離開家鄉,賀健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轉身就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戰士。賀健最先當的兵種是通訊兵。在他還是一名新兵時,師長是徐向前。
在花園車站的戰鬥中,賀健表現得十分英勇,不僅砍死一名敵人,俘獲兩名,還繳獲了多支武器。
他的奮勇殺敵的表現得到了首長的賞識,很快就提拔成班長。在部隊里,他由一名叛逆的少年成長為意志堅定的紅軍戰士,也明白了參軍的真正意義不是為了逃避家庭,而是為了保家衛國。
1935年,一直十分賞識賀健的徐向前把賀健調來當警衛員。一直希望能在戰場上抗戰殺敵的賀健一開始並不願意,覺得自己文化不高,脾氣也不好,能在戰場上跟敵人一決高下更加酣暢淋漓。
只是,軍人以命令為天職,當他來到徐向前面前時,徐向前笑着跟他說:「聽說你想上戰場不願意來我這當警衛員啊?」
賀健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徐向前繼續說:「敵前敵後都是工作,你先在我這裡學習兩年,以後打仗有的是機會。」
聽首長這麼一說,賀健馬上一個立正:「請首長放心,我一定好好工作。」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作為徐向前的警衛員的幾年裡,賀健發揮一貫機警英勇的作風,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不久後,徐向前命令賀健護送當時的軍委副主席張國燾到兩河口參加一個會議。
這一路,不僅路線兇險,要翻山越嶺,穿越叢林,還要躲避跟蹤而來的敵人。賀健憑藉著傑出的反偵察能力和指揮能力安全地將張國燾送到了目的地。
後來,張國燾還制定賀健負責他的安全工作,將自己的警衛隊全部交給賀健指揮。
在潢光戰役中,賀健更是為了保護徐向前和陳賡兩位首長的安全,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戰役打響之後,徐向前和陳賡來到一處高地觀察戰鬥形式,這時,遠處一枚炮彈正呼嘯而來。
當賀健意識到危險即將發生的時候,他奮不顧身地沖向前去,將兩位首長奮力推下山坡。而他自己被炮彈的氣浪直接掀了下去,後背被炮火燒成重傷,肋骨也不幸摔斷。
徐向前立刻叫人將他送去了後方醫院搶救。幸好此次沒有危及生命,沒過多久康復後,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在此期間,陳賡還特意來看望他。
徐向前對賀健十分看好,有意提拔他。一直都告誡賀健:「你文化水平不高,要都加強這方面的學習。」並在1936年,將賀健送入到紅軍大學學習。
二、內心只有革命事業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賀健作戰英勇,多次帶領戰士完成攻堅任務。
其實,賀健並不是他的原名,他的原名是喻安良。在1938年,能力傑出的賀健被首長派去做友軍的思想工作。
為了掩人耳目,他將名字改為賀健,並在之後的工作中一直沿用下來。就連他的子女也一直用「賀」這個姓。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由此可見,在他心目中,一心就只有完成革命目標,關於他個人的一切都可以毫不在乎。
1942年,這一年賀健已經32歲了,卻一直忙於戰事沒有結婚。終於,在戰友們的幫助下結識了一位叫楊洪昭的姑娘。
楊洪昭剛開始只知道賀健脾氣不好,並不十分願意。可是,當她了解了賀健為了保家衛國而做出的英勇事迹之後,便心生崇拜,欣然同意了下來。
在婚禮當天,賀健穿上最新的軍裝,喜氣洋洋地去接新娘子。村子裏的家家戶戶也都出來看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開心的笑容。
抗戰以來,賀健帶着戰士們與敵人廝殺,保護了全村人民的安全。這裡的村民早就將這些戰士當成自己家人。
正當婚禮熱熱鬧鬧地舉行時,一名哨兵突然跑了進來,向賀健緊急報告:「團長,有日偽軍闖進村子,要搶百姓們的麥子。」
賀健一聽,怒目圓瞪,說:「這怎麼行,這夥人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搶到老子的眼皮子底下了,今天非得打疼他們不可。」
說罷,集結隊伍就要出發,這時團政委吳岱說:「那這婚禮……」
不等他說完,賀健一聲令下:「婚禮回來再辦,所有戰士都有,出發!」
正在搶奪村民糧食的日偽軍一看紅軍猶如神兵天降,立馬嚇得魂飛魄散,轉身作鳥獸散,逃回了據點。
賀健可沒打算這麼輕易地放過他們。他馬上下令追擊上去,一直將敵人趕進了炮樓。他又下令戰士將炮樓團團圍住,切斷電話線,不給敵人求援的機會。
與此同時,他讓人通知村民,馬上搶收小麥。最終,在賀健和戰士們的保護下,村民晝夜不停,終於將全部小麥收割,沒有給敵人留下一粒糧食。
三、新兵不識老兵
建國以後,賀健先後在25軍任副軍長,魯中軍區司令等職,並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值得一提的是,他雖然在戰爭年代為祖國的革命事業立下過汗馬功勞,如今又身居高位。但是,不管對於兒女還是對於自己都是嚴格要求。軍人出身的他脾氣火爆,對兒女採用的都是棍棒教育,特別是調皮的兒子,從小沒少挨打。他也絕不允許兒女打着他的旗號搞特殊。
1970年賀健任軍事交通部副部長。他的兒子此時正在河北的113師參軍。
平日里父子兩工作都非常繁忙,兒子也很少會叫,一年半載賀健夫妻兩才能見上兒子一面。
然而,即便是這樣,作為黨和國家的高級領導,賀健從來沒有想過把兒子調回身邊,或者利用手上的特權,為兒子大開方便之門。
有一次,思子心切,賀健就買了一張火車票,坐上了開往河北的火車,去部隊看望兒子。
當他來到兒子部隊大門時,卻遇到了困難。
門口的哨兵一看一位古稀老人徑直向部隊大門走去,馬上上前攔住:「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就往裏面闖?」
賀健一看年輕的哨兵,估摸是不認識自己,但是,部隊出身的他深知哨兵的職責,就對哨兵說:「我今天出來的着急,沒有帶證件,我來看我的兒子。」
沒想到哨兵堅守自己的職責,說什麼也不讓賀健進去。
賀健好不容易來一趟,卻見不到兒子,心中有些焦急,本來不想驚動他們的領導,但是,現在看來是沒有辦法。
賀健對着哨兵大喊另外一句:「叫你們師長裴飛正跑步過來見我。」
哨兵一怔,不知道眼前的老人是什麼來頭。可是,見他身姿板正,目光如炬,也不敢盲目阻攔,馬上打電話到師長裴飛正。
裴飛正是賀健的老下屬,賀健曾經在戰場上救過他的命。他一聽哨兵的描述,心想着能這麼對他直呼其名,脾氣還這麼火爆的人,估計也只有先前的老首長了。
裴飛正放下電話馬上跑步來到部隊大門口。果然不出所料,正是這位昔日的老首長在門口等着他。
還未等裴飛正開口,賀健就說話了:「我這次是來看我的兒子的,不要聲張,我下午的車就回去。」
在裴飛正的帶領下,賀健終於見到了兒子,見兒子在部隊上安好,囑咐他要好好乾,就準備回去了。
部隊上的人聽說老首長來,都希望賀健能留下來檢閱一下他們的部隊,聽他講講在戰場上的故事。
賀健擺擺手說:「下午還要回去,要抓緊時間。」
就是這樣一位老革命,看望一下兒子都這樣來去匆匆,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從如入伍到離休,賀健為我國的革命事業奮鬥了大半個世紀。
2008年5月,在大連醫院的病床上,賀健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用盡全力地大喊:「敵人來了,你們快先走。」
這一刻,他彷彿還是那名在戰場上奮力殺敵的紅軍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