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越秀南路東園橫路3號,一座紅色的小樓靜靜矗立在高樓之間,這裡曾經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花園別墅「東園」。1925年,為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愛國運動,一場轟轟烈烈的罷工運動席捲廣州和香港兩地,它的領導機構——省港罷工委員會就駐紮在這裡。
「五卅慘案」點燃了罷工熱潮
在歷史的發展中,有時一個小小的鬥爭火種,會引發一場熊熊燃燒的革命烈焰,1925年5月上海工人反對外國資本家的罷工,就是這樣一個火種。全國範圍的大革命高潮,就是從這場罷工開始。
1925年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的日本資本家槍殺帶領工人衝進工廠要求復工的工人代表、共產黨員顧正紅。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學生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遊行示威,卻慘遭租界的英國巡捕開槍射擊,當場打死13人,傷者不計其數,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五卅慘案」激起了全上海至全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運動浪潮迅速席捲全國,史稱五卅運動。發生在廣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罷工,就是這個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5萬人參與省港大罷工 持續16個月
「五卅慘案」發生後,中共廣東區委於5月31日晚召開黨、團員大會,決定組織「臨時委員會」,聯絡工、農、商、學和青年軍人等革命團體舉行示威遊行,並籌劃在省港兩地舉行大罷工,以聲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
1925年6月上旬,中共中央廣州臨時委員會和中共廣東區委指派鄧中夏、蘇兆征等5人組成黨團,到香港組織罷工。與此同時,中共廣東區委又指定馮菊坡、陳延年等6人組成黨團,負責發動廣州洋務工人罷工和組織接待香港罷工工人。
6月19日,香港海員工人首先宣布罷工,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爆發。繼海員工人之後,印刷、洋務、碼頭搬運等工會先後有20多萬工人加入了罷工的行列,其中有10萬多人離開香港,返回內地。6月21日,3000多名中國洋務工人也在沙面租界宣布罷工,集體離開沙面,返回廣州市區。
為有效地領導罷工,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共廣東區委成立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和罷工委員會,作為罷工的最高議事機關和最高執行機關。

罷工工人憑證(資料照片)。圖據新華社
這場大罷工持續了16個月,參與人數達到25萬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省港工人團結一致,積极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鬥爭,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作出重要的貢獻,成為廣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
波瀾壯闊的省港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領導中國革命運動的重要實踐。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組織之嚴密,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屬罕見。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革命重心逐漸向北轉移。為了集中力量支援北伐,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後方,10月10日,中共廣東區委發表《為省港罷工自動的停止封鎖宣言》,省港罷工委員會也發表《停止封鎖宣言》。這一天,廣州市30萬民眾舉行盛大集會,一致擁護省港罷工委員會所作出的關於停止封鎖、結束罷工的決定。至此,省港大罷工宣告結束。
如今,在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之上建立起的省港大罷工紀念館,見證着這段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歷史。
參考:《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綜合自新華社、廣東黨史、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