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日),在第18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之際,打浦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黃浦區民政局,黃浦區殘疾人聯合會,攜手黃浦區殘疾人勞動服務所、打浦橋街道殘疾人聯合會、打浦橋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上海華愛公益基金會、上海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在安利上海旗艦體驗館共同舉辦了第二屆「四方守護,與星同行」孤獨症關注日主題活動。
活動以「全生涯關愛,共築融合未來」為核心,通過成果展示、多元對話與創新行動,為孤獨症群體構建從學校到社會的全鏈條支持網絡。家、校、政、企及社會各界代表80餘人齊聚,共同見證這場溫暖與進步交織的盛會。
黃浦區民政局,黃浦區殘疾人聯合會,打浦橋街道辦事處相關領導為8家「最美護星人」企業表彰授牌。在星橋聯盟擴圈儀式中,領導為海華小學、上海文化廣場、黃浦區特殊教育職業學校、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南路支行、上海春雷偶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世紀聯華超市盧灣有限公司、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安德阿鏌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這8家新成員戴上聯盟藍絲帶,並同步啟動2025星光計劃亮燈儀式。
活動上,2025年星光計劃開啟全生涯新篇章,四大行動正式啟動。「星·工坊」通過星光夏令營,聯動黃浦區圖書館、世紀聯華超市、偶愈文化、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搭建新的社會實踐基地,探索星星孩子更多可能性;「星·舞台」搭建星寶公益舞台,回饋社會,作為小小志願者服務進社區,聯動社區醫院/安利體驗館,開展季度星星公益音樂會,牽手上海文化廣場,定期為星寶帶來音樂劇藝術療愈體驗;「星·朋友」,宣傳倡導進校園,牽手互助共融合,聯動海華小學、黃浦區特殊教育職業學校、華師大附屬盧灣輔讀實驗學校,搭建特殊群體與普通群體的互動支持平台;「星電·家庭」品牌項目「星爸星媽周末去哪兒」,在星寶社會融合基礎上,側重家庭支持與舒壓服務,聯動上海歌特維康門診部,開展家庭心理療愈支持服務。
作為活動重頭戲,「全生涯關愛」主題論壇掀起思想碰撞熱潮。
「我的孩子會做手沖咖啡、會彈古箏,但離開學校後只能在家摺紙。」家長代表王先生的發言令人深思。從參與星光之家服務的孤獨症家庭調查中顯示,76%家長最焦慮「社區日間照料資源短缺」,90%擔憂「終身托養體系缺失」。現場訪談中,「建立特殊需要信託制度」「開發社區嵌入式就業崗位」成焦點議題。
黃浦區特殊教育職業學校校長以「小黃傘」實踐基地為例,展現教育創新,該校將非遺盤扣製作、中式面點等課程與企業需求對接,學員中已有入職五星級酒店面點製作崗位。「我們正在探索『能力護照』制度,將學生的溝通能力、抗壓指數等數據與社區服務機構共享,實現無縫轉銜。」
黃浦區殘疾人勞動服務所所長解讀上海市《孤獨症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指導意見》落地舉措:2025年將實現「三個100%」——16歲以上孤獨症青年社區服務建檔率100%、街道職業體驗基地覆蓋率100%、家庭心理支持服務觸達率100%。現場展示的「星雲」智慧服務平台,已實現教育、醫療、就業數據互聯互通。
黃浦區圖書館館長坦言:「去年暑期,我們的孤獨症學員社會實踐圖書整理崗位,圖書分類整理準確率達99.7%,工作耐心、細緻,但他們仍無法應對突髮狀況的發生,例如書籍位置和場景的變化,社交溝通等情況,針對這一群體的崗位設計還需要斟酌。」
「不是他們需要『融入』社會,而是社會需要生長出包容他們的形態。」當「星光之家」的學員為來賓送上印有自己繪製圖案的衍生品,當企業代表在戴上象徵支持的藍絲帶,構建全生涯支持體系,需要的不是憐憫的俯身,而是平等的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