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距離結束越來越近了,三名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也進入到返回地球的倒計時之中。
而在執行任務之下,不少人針對我國第一位「太空飛人」航天員楊利偉在進行討論了,那就是楊利偉還有機會嗎?

的確,這作為我國老批次航天員,是前兩批次航天員之中3名沒有進入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之一,着實也是讓很多人期待可以看到他們圓夢,下面就一步一步看看,到底還有機會嗎?航天員楊利偉也其實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已待命!
對於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我國在3月初已經明確說明 了,今年將發射神舟二十號、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相關訓練。

這意味着神舟二十號的任務準備已經處於「箭在弦上」的情況,本身執行時間點越來越近了,因為我國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預計將在4月下旬或者5月上旬返回地球。
這說明了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任務將在4月最快進行發射。

當然,返回的區域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是我國執行任務的常態化區域——東風着陸器場,其優點也是多次說明了:
第一,東風着陸場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滿足各任務段的搜救任務需求。
第二,建設維持費用低,搜救能力強。
第三,東風着陸場的地域優勢非常明顯。
所以,也期待我國三位航天員早點在東風着陸場與大家見面,回到主要的問題上。
而且除了航天員在訓練之下, 其關於神舟二十號的船艦組合體都是準備好了。
其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期間,我國採取了發一備一的模式,其神舟二十號處於待命救援的狀態,一直為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保駕護航,當神舟十九號航天員遇到緊急情況,要返回的時候,我國就會執行待命救援飛船,然後將其接回來。

所以,神舟二十號已待命,一切準備就緒,當然,如果沒有用上待命救援飛船,直接將其作為下一次任務就行,這也是其「雙重策略」的好處,這是我國常態化的任務模式了。
而且在未來更多的任務情況之下,我國可能會直接出現幾艘待命救援飛船,加上我國新一代的可重複使用飛船,都可能再次發生改變,因為中國空間站要升級。

並且未來還有國外航天員,國外項目等同步執行,那種情況之下,其執行任務的需求量可能會增加,並且有可能實現動態化的任務需求進行調整,那麼這樣的任務策略就可能會更多,具體的話,以我國航天中心為準就行。
那對於這一次選定的航天員來說,雖然我國並沒有公布具體的名單。

但是針對楊利偉來說,還有沒有機會,大家也是比較明了的,畢竟是屬於我國第一批次的航天員了,這可能性基本上是越來越低。
楊利偉飛天夢實現近22年,還有機會嗎?
從經驗上來說,楊利偉是我國一位經驗飛船豐富的航天員,並且自己也公開說過,還在繼續訓練之中,只要有人任務機會,那就會上去。

但對於今年就不太可能了,此前在兩會還出現過,接受採訪,依照我國航天策略來講,執行任務都在開展封閉式訓練,這不太可能出現,所以,基本拒絕了。
然而,這不又出現了採訪的消息了,在環球網發佈的「專訪楊利偉、吳偉仁:我們中國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消息之中,又出現了楊利偉的說明,這意味着更加沒有什麼大可能性了。
而且在這一次他也是表達了自己的一個太空想法,其實也看得出來,楊利偉還是希望自己再次飛天,並且完成進入空間站的夢想,為什麼這樣說?

近22年之後回望,楊利偉感慨,自己親身經歷了載人航天從無到有的迅猛發展。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時制定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我們已全部完成。
並且在任務模式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是以實驗突破技術為主,如今則是以應用為主,所以大家看到航天員們每天都很忙碌,要做大量科學實驗,要進行出艙操作……」,同時他直言:「我非常羨慕今天的航天員們。」

看到沒?其實對我國執行任務的航天員還是挺羨慕的,這種羨慕如果大家讀到了心坎,融入到情形之中,都應該想到,其實自己還是可能從心底里散發出了,想再次飛天的那種想法。
只不過,從實際性的情況來看,楊利偉飛天的可能性基本不大,我國第二批次,第三批次的航天員已經成了主力,第四批次的航天員也在路上了。

那未來執行任務的可能性也會變得越來越小,除非有什麼特殊性的安排,才有可能實現自己進入空間站的夢想,不然是不太可能,只能說期待他能夠再次飛天吧。
就算是沒有飛天,也是中國航天英雄
作為中國第一飛飛天航天員,楊利偉創造了中國航天奇蹟,並且其成功完成太空之旅後,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這一個成就是永久性的延續。

而且從全球的航天發展模式大家也看到了,世界上有幾個國家可以做到載人航天,除了中俄美,已經沒有下一個了,雖然說印度也宣布了自己的載人飛行計劃,但一直沒有出來。
並且還在不斷延期,連最為基本的無人飛行都在延期執行,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載人飛天任務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所以,楊利偉敢直接坐上飛船,進行第一步的踏出,這是很多人可能都難以做到的。這一點就是我國航天英雄所表現出的一面。
那麼,未來就算是沒有飛天,也是中國航天英雄,這一點不容置疑。但如果有機會的話,也期待可以再次飛天,圓夢中國空間站的飛天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