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2024年05月19日16:32:16 科學 7333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我曾經親眼看着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着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這段江面上,看見江豚是非常尋常的事情,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恢復長江生態任重道遠,我希望把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到了張明浩,聽他講述三十年來他守護長江的故事。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迷魂陣、絕戶網……

銅陵江面幾近無魚可捕

張明浩向記者回憶,上個世紀長江面上總能看到白鱀豚和江豚的身影,伴隨着漁牧業的發展,保護長江水生野生動物的口號也喊響了。90年代,張明浩來到了國家環境保護長江重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開始了野生動物保護工作;1995年後的某一天,張明浩突然意識到,已經很久沒有看見白鱀豚的身影了。由於過度捕撈和水質污染,2006年中國科學水生生物研究所認定白鰭豚功能性滅絕。

「當時長江的過度捕撈問題十分嚴重,大魚捕完了,漁民們就改用更密集的網捕小魚,後來也捕不到了,就有人用攔江大網進行捕魚作業。再後來,又有人想出更『高效』的方法——電魚,噼里啪啦這麼一陣,江面上白花花的全是魚的屍體。」提到電魚,張明浩痛心疾首得表示,「電魚不僅僅是把魚電沒了,江中的微生物、魚食跟着遭殃,整條生態鏈都會遭受滅頂之災。江面從電魚過程中恢復過來,至少需要一個月。」隨着科技發展,各類新式捕魚手段層出不窮:迷魂陣、絕戶網……「這不僅僅是魚要絕戶,漁民也要跟着絕戶啊,最嚴重的一段時間,銅陵江面幾近無魚可捕。」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但是,要讓漁民收手又談何容易?漁民們世代生活在這片江面上,不讓他們捕魚,等於斷了他們生計。張明浩告訴記者,曾經的銅陵集中了不少化工企業,它們向江中排放污水,導致魚的數量急劇減少,漁民的過度捕撈讓本就惡劣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

白鱀豚的滅絕深深影響到了張明浩,用他的話說,「人總歸要有點情懷,我一生的心思就撲在了長江上。對我來說,白鱀豚和江豚就像我的兒女一樣。從白鱀豚消失以後我一直覺得生活好像失去了一部分,也更加重視對於江豚的保護了。」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漁民搖身成護魚人

如今銅陵江面大變樣

時間一晃來到2023年,去年的一次考察中,張明浩一小時內就在江面上發現了43頭江豚,聲吶顯示,江面下還有63頭。「毫不誇張地說,現在在銅陵江面,看見江豚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了。」長江環境變好,江豚數量增加,得益於社會各界的努力。

如今張明浩擔任銅陵市郊區江豚保護協會會長,在協會中許多會員曾經是職業漁民。在各界的號召下,漁民放下了漁網,卻沒有離開長江,轉身成為江面上的護魚人,守護者世代養育他們的長江。張明浩表示,「漁民們對當地水域非常了解,他們的加入讓護魚隊伍的力量壯大了許多,這是一件多方共贏的大好事。」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現在的銅陵江面已經沒有公然捕魚、電魚的了,長江水質逐漸變好,江邊蘆葦茂密,時常有人來露營、野釣,他們用蘆葦作掩護,很難被發現。年過半百的張明浩經常組織巡邏隊,在江邊巡邏勸離垂釣者,目前沿江許多地方都裝了攝像頭,隊伍還配上無人機,多管齊下制止非法垂釣。曾經髒亂差的沿江的環境也得到改善,違規的碼頭和工廠被取締。近年來,一系列岸線整治舉措下,銅陵長江段大變樣,曾經令人避而遠之的沿江,如今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資料顯示,銅陵濱江生態公園已復綠長江生態岸線約40萬平方米、修建生態綠道6.3公里、新增人工濕地面積約670畝。銅陵市濱江生態岸線整治工程也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去年底,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長江(銅陵段)入選。

張老告訴記者,江豚是長江上的旗艦物種,它直接反映長江生態環境的好壞,它的健康代表着長江的健康,現在江豚種群正在逐步恢復,這無疑是長江生態逐漸恢復的積極信號。「我想過無數次,如果從上個世紀就開始保護白鱀豚,說不定它現在不會功能性滅絕。現在我們絕不能讓江豚步白鱀豚的後塵。」張明浩表示,如今江面上江豚增多、魚群增多,但長江仍面臨不小的生態問題,「現在江里大魚越來越多,小魚越來越少,這個就是物種之間的擠壓,出現這個情況原因是生態環境沒有恢復到位,還需要時間來維繫物種間的平衡。」近年來,來江邊放生的人增多,然而隨意放生並不利於長江的生態環境,甚至有造成物種入侵的可能。最近,張明浩準備打造一個公益放流站,引導民眾正確的放生。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為環保盡一份力

把綠水青山交給下一代

張明浩是南京人,今年五十六歲,他小時候父母響應國家支援三線城市號召,舉家搬到了安徽。他原本有自己的生意,為了保護長江,他毅然將生意交給夫人,成了夫人口中的「軟飯男」,全身心投入到長江保護工作中。「我這麼做沒有太多理由,就是對這片江面愛得深沉。我的夫人不是特別理解我,但總體還是比較支持我的,我的兒子也支持我,家庭和睦是我堅強的後盾。」

在張明浩看來,長江保護任重道遠,「現在長江生態變好,有觀點認為可以放開禁捕了。但實際上,目前長江生態僅僅恢復了一部分,一旦放開很有可能半個月就恢復到十年禁捕前的樣子了。現在的捕魚工具太厲害了,很多隻管捕得快、捕得多,根本不管會造成多麼嚴重的生態影響。舉個例子,現在市面上出現了高頻電魚工具,這種高頻電可以定向選擇魚的體形去電魚,甚至可以選擇魚有沒有鱗,非常可怕。」

閑暇的時刻,張明浩會去江邊散步,順手撿走被人遺棄的垃圾。提到銅陵江面的改善,他顯得十分謙虛,「這來源是無數人共同的付出,就拿漁民、工廠、碼頭這三樣來說,這些問題的解決並非我一己之力所能及。我所做的只是盡我所能,為長江治理出那麼一點點力。」談到未來,張明浩打算多走進學校里宣講,告訴孩子們長江禁漁、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將環保的理念灌輸到下一代中,他自己也會堅持下去,繼續守護長江,「我想多做一些事,希望交給下一代的是綠水青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姜天聖

校對 盛媛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冷空氣要來了!北方極端高溫即將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溫! - 天天要聞

冷空氣要來了!北方極端高溫即將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溫!

引言今年的夏季,無疑是火熱的一年。不同於往年南方梅雨季的涼爽,今年南方氣溫明顯偏高,而北方則是高溫持續,炎熱難耐。這種南北溫差異常明顯的天氣,其實背後有着許多複雜的原因。本文將就今年夏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以及後期氣溫分佈情況進行分析。
嫦娥六號秀大腳,再次打臉阿波羅?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秀大腳,再次打臉阿波羅?

嫦娥六號成功完成了月球背面鑽探取樣工作,啟程返回地球。似乎故事到這兒就已經告一段落,可沒成想,嫦娥傳回來的一張「大腳丫子」照片再次引發熱烈討論,有許多朋友據此質疑阿波羅登月涉嫌造假。嫦娥六號發回月球背面挖土照片在嫦娥六號全景相機拍攝的影像中,我們明顯看到着陸器支撐腿把月球表面砸出了一個坑,嫦娥的「腳...
瑞士清潔科技公司Enerdrape開發預製地熱板,回收城市地下空間的淺層地熱能和廢熱用於建築物制熱或製冷 | 瑞士創新100強 - 天天要聞

瑞士清潔科技公司Enerdrape開發預製地熱板,回收城市地下空間的淺層地熱能和廢熱用於建築物制熱或製冷 | 瑞士創新100強

圖源EPFL官網鈦媒體APP註:瑞士連續12年全球創新指數競爭力排名第一,是全球重要的創新策源地,也是中國首個創新戰略夥伴關係國,在創新發展和科技金融領域與中國具有極佳互補性。由Venturelab主辦的「瑞士創新100強」,匯聚了最佳「瑞士製造」的初創及成長期科技創新企業,是瑞士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生態標杆。自2011年以...
日本:觸手展開超3米 巨型章魚現身北海道 - 天天要聞

日本:觸手展開超3米 巨型章魚現身北海道

近日,在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島羅臼海域,出現了令人驚嘆的一幕——一隻觸手展開超 3 米的巨型章魚現身於此。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據《朝日新聞》6 月 9 日的報道,這種被確認為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龐然大物,以其巨大的體型震撼着人們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着誰?一起來看看土衛二上的原住民!"通過卡西尼號的測量,我們知道土衛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們知道那裡有液態水、能源以及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化學物質。"圖示:土衛二噴出的冰羽流。(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衛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裡着陸,...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星空有約|月亮「邂逅」星團,這幕美景別錯過端午節當天傍晚,一彎蛾眉月將與著名的蜂巢星團近距離相伴,屆時只要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將會目睹到這兩個不同天體上演的「親密一幕」。由於23時左右月亮才會從西方落下,因此觀賞、拍攝這一幕美景的時間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