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2024年06月10日11:42:05 科學 1338

大熊貓、朱䴉揚子鱷等「熱門國寶」令人耳熟能詳,但「冷門國寶」你知道有誰嗎?中華秋沙鴨就是既冷門又極度稀有的「頂級國寶鴨」。擁簇着一頂爛漫羽冠的中華秋沙鴨,不僅比滾滾還要罕見,還是鳥界中有名的「虎爸狼媽」。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中華秋沙鴨:來自1000多萬年的野鴨

有人認為黑白萌獸大熊貓經過了800多萬年的歷史洗禮,已經算是當之無愧的活化石,人們賜予其「國寶」的冠冕無可厚非。然而,中華秋沙鴨所經歷的歷史風塵比大熊貓還要多,它們沒有尖牙利爪,卻「寵辱不驚」地走過了1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作為我國珍貴稀有的特有物種,中華秋沙鴨的繁殖地主要集中在長白山和小興安嶺林區。進入5月之後,往日里隱匿了蹤跡的中華秋沙鴨就開始活躍了起來。它們探頭探腦地望出洞口欣賞起景色來,波光粼粼的河流以及繁茂鮮嫩的綠草饒有生機地映入中華秋沙鴨的眼帘。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一隻勇敢中華秋沙鴨受不了大自然的誘惑,靈巧地出了洞,快活地下到水中。在這隻中華秋沙鴨的帶頭作用下,一隻接着一隻的中華秋沙鴨「魚貫下水」,原本平靜的水面,因為中華秋沙鴨群的到來,變得鬧騰起來。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在分類上,中華秋沙鴨是雁形目鴨科秋沙鴨屬鳥類。仔細看中華秋沙鴨的外觀,能夠直觀地看到它們並不粗笨的身體,這不大不小的身型被厚實光滑的羽毛層層包裹着,使其能夠浮在水面上如履平地。中華秋沙鴨長着極富標誌性的紅色長喙,其喙又長又窄,跟信天翁有得一拼。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中華秋沙鴨看似可愛,可它們並不是「吃素的」,中華秋沙鴨有很強的捕食能力,平時的中華秋沙鴨主要以魚類、蝦類、石蛾科昆蟲等果腹。有時,中華秋沙鴨也會啄啄水草,促進營養均衡。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中華秋沙鴨的遷徙:充滿自然之美

作為第三紀冰期殘存的自然物種,中華秋沙鴨的全球現存總數或許不足3000隻。為了挽救中華秋沙鴨種群岌岌可危的態勢,人們給予中華秋沙鴨前所未有的關注與保護,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呵護着這些珍貴的種群。

其中,就湧現出一個名叫馮江的生態攝影師,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中華秋沙鴨充滿自然之美的遷徙歷程。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馮江與中華秋沙鴨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11 年。那年秋天,馮江將攝像頭對準了中華秋沙鴨,這一對準就持續到了 2019 年的春天。在這期間,馮江不畏艱辛地轉輾江西修水、吉林長白山,只為用鏡頭記錄下中華秋沙鴨種群的遷徙,讓世人能夠看到這一罕見物種充滿生命力的一面。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在馮江的鏡頭中,中華秋沙鴨披散着飄然若飛的冠羽從越冬地遷徙到長白山山腳的繁殖地,這裡是它們的秘密基地。

每年3月中旬之後,中華秋沙鴨種群的「遷徙基因」就會被喚醒,儘管它們不遠萬里遷徙回到繁殖基地的時候,長白山河流中的冰凌仍未完全退散,但河流中的冷意無法阻止它們充滿堅毅的生命之旅。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有人問,中華秋沙鴨的遷徙之路如此遙遠,這一路上它們都是如何度過的?其實,聰明的中華秋沙鴨在遷徙過程中並不會單打獨鬥,而是集合成一個「眾志成城」的大群,以大部隊的形式遷徙,如此一來可最大程度地做到趨利避害。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不用擔心我們的國寶中華秋沙鴨餓壞了或者體力不支,中華秋沙鴨可是名副其實的「戰鬥鴨」,兼備極強的獵食能力、游泳能力、飛行能力以及耐力。

在整個漫長的遷徙之旅中,中華秋沙鴨能夠將自己照顧得很好。每年11月的鐘聲一響,中華秋沙鴨幼鳥就會被父母帶着歷練,遷徙到江西修水,學習如何在野外生活。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鳥界中的「虎爸狼媽」

不僅人類世界有「虎爸狼媽」,鳥界也有「虎爸狼媽」,中華秋沙鴨親鳥便是最佳代表。中華秋沙鴨喜歡尋找天然樹洞,然後將卵產在裏面,中華秋沙鴨用來育巢的樹洞一般都接近水源。

中華秋沙鴨慣於在春季交配,每窩鳥蛋數量在10枚左右。跟其它一夫多妻的鳥類不同,中華秋沙鴨通常都是一夫一妻制度,夫妻齊心協力哺育後代。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在鳥蛋未被孵化之前,中華秋沙鴨親鳥會小心翼翼又溫柔備至地對待這些尚未破殼的新生命,甚至為了儘快孵化它們,親鳥晝夜開工、接連上崗。不過,這一切在中華秋沙鴨寶寶破殼而出後,整個局勢悄然地發生着改變。這是為何呢?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原來是「虎爸狼媽」上陣了,為了讓中華秋沙鴨寶寶儘快適應大自然,在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中存活,中華秋沙鴨親鳥不得不擺出一副極度嚴苛的樣子,讓中華秋沙鴨寶寶在它們的引導下,順利地往有着10米至15米高差的洞口往下跳。

而迎接幼鳥的將是中華秋沙鴨種群都喜歡的靜謐河流。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習慣了父母呵護的中華秋沙鴨寶寶,究竟會不會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呢?答案是會的,這種近乎殘酷的育兒方式會使中華秋沙鴨寶寶變得越來越勇敢。在生態攝影師馮江的鏡頭也記錄下中華秋沙鴨寶寶勇敢挑戰自我的一幕。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當第一隻中華秋沙鴨寶寶在親鳥的引導下順利往水裡跳時,其它的中華秋沙鴨寶寶就會受到鼓勵,緊跟在「領頭鴨」身後往下跳。

等到中華秋沙鴨寶寶克服了「鴨生」的第一個恐懼往下跳之後,它們就會發現河流猶如父母的懷抱一般柔和溫暖,舒服到讓它們一輩子都離不開這種生存環境。這既是大自然給予的獎勵,也是「虎爸狼媽」的良苦用心。

中國獨有的「頂級國寶鴨」,比大熊貓還罕見!育兒方式卻相當殘忍 - 天天要聞

中華秋沙鴨不僅長相奇特,品種更為稀有。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的它們,在人類的關注下,獲得了空前的呵護。中華秋沙鴨的育兒方式,看似殘忍,實則卻是親鳥給幼鳥上的「鴨生」關鍵課,感謝您的閱讀。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