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近期新冠感染「高峰」逐漸過去,各類有關新冠的傳言也不斷出現。不少人很擔心,會不會還有第二輪感染?會出現更「厲害」的變異株嗎?下面,我們就針對近期的6個傳聞,一起進行分析,看看哪些是真的。
科學家發現,有一部分新冠感染者在感染康復(核酸檢測陰性)後的2 至 8 天,再次出現新冠的癥狀或是抗原/核酸檢測陽性,這種情況被稱作「新冠反彈」。
在沒有服藥治療的新冠感染者中,大約有10%的人會出現新冠反彈[1]。而服用了抗新冠治療藥物(例如輝瑞的paxlovid、默沙東的莫諾拉韋等)的感染者中,新冠反彈似乎更加常見。
以paxlovid為例,美國一項納入數百人的研究發現,研究中超過25%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報告了癥狀的複發,而12.5%的人重新回到了很高的病毒水平[2](這時候測抗原就有可能是陽性)。
(研究中感染者發生癥狀反彈和病毒反彈的情況[2])
不過,反彈後,癥狀是否會比第一次感染的情況更嚴重,依然沒有定論,而且因人而異。目前有觀察到更輕的表現,也有更為嚴重的反應,但整體而言,「反彈」人群的住院率並不高[2]。
在使用抗病毒藥物後發生反彈,也並非paxlovid一個藥物獨有。一項研究觀察到,paxlovid和莫諾拉韋之間的新冠反彈風險沒有明顯差別[3]。
對於發生反彈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研究者推測不太可能是因為病毒對paxlovid或莫諾拉韋耐葯,或是反彈人群的免疫應答較弱而導致的。
在各類病毒感染中,癥狀的反覆是比較正常的,而整個康復的過程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普通感冒,也可能在癥狀改善後重新複發。新冠感染的反彈可能也是類似的情況。
只要從總體上看,癥狀的嚴重程度呈越來越輕、出現頻率呈越來越低的趨勢,不用過於擔心。
據報道,泰國目前已發現了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的的重組毒株xay.2的首例病例,引發了大家的擔憂。
目前對這個被稱為德爾塔克戎(xay.2)的變異體了解尚不多,此次發現的這例感染xay.2的患者也並未出現嚴重的癥狀反應,目前已恢復,且並未在泰國引發流行。泰國的主要流行毒株仍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bn.1.3[4]。
(圖片來源:bbc新聞[5])
我們可能也會覺得好奇,為什麼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會結合在一起?具體是如何結合的?
這是由於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曾經同時流行,這兩種新冠變異株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因此,理論上確實存在同一個人同時感染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的可能。
這兩種變異株進入人體後,也可能同時感染同一個細胞,使得病毒攜帶兩種遺傳特徵,從而形成了「德爾塔克戎」。
其實,這個德爾塔克戎並非首次出現,2022年1月,法國就首次發現過這兩個毒株的結合體,但之後並未觀察到它有快速傳播的跡象[5]。此次在泰國發現的也僅是個例。
因此,對於德爾塔克戎(xay.2),大家不必過於恐慌。目前沒有傳入國內的消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護更重要。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介紹,第二波新冠病毒的感染高峰日期將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間[6]。
主要的原因在於,新冠病毒在持續變異,變異株通過「改頭換面」,使免疫系統無法及時識別出來它,也就不會被及時清除。當病毒入侵人體達到一定的病毒量後,免疫系統才會「後知後覺」發現它並進行免疫反應,從而出現一些列的癥狀。
因此,即便已經感染過1次,也形成了保護性抗體,但如果病毒持續變異,還是有可能再次引發感染的。
另一方面,無論是感染形成的抗體,還是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保護效果會隨着時間遞減。通常情況下,免疫力會在感染一周後產生,在感染一個月左右時較強,到3~6個月時,就開始逐漸減弱。
因此,根據機體免疫力的這一特點推算,下一波感染高峰倒確實有可能在5月至6月間出現。
新冠病毒其實不僅攻擊呼吸系統,事實上,它會影響整個人體的免疫系統,對人類的心肺、腎臟、大腦、消化道、凝血系統、甚至男性睾丸等都有攻擊性。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趙任曾介紹:「奧密克戎……有兩個功能,一個類似sars功能,一個類似艾滋病功能,它對免疫影響明顯的一個抑制功能,所以這部分病人在發病期間,在高峰的時候,他的淋巴細胞計數是非常低下的,而且他的淋巴細胞計數跟他的預後是呈密切相關的」 [7]。
目前不少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藥物,例如阿茲夫定片、paxlovid里的利托那韋、瑞德西韋等,本身其實就是用來治療艾滋病的藥物。綜合這些特徵,有醫生提出,新冠其實與流感並不太像,更像是「小艾滋」。
不過,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新冠病毒會像艾滋一樣對免疫系統造成終身影響,絕大多數新冠患者的主要癥狀依然是上呼吸道癥狀(如咳嗽、咽痛、鼻塞等),且基本可以自愈,大家也不必過於恐慌。
近期有研究發現,感染者在確診新冠30天後,肺栓塞風險增加了33倍,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也增加了5倍,一般性出血事件風險增加了2倍左右。並且,這類風險升高最長可能持續半年[8]。
事實上,醫生們發現,不止肺栓塞的風險會明顯升高,急性心梗也一樣。有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後2周內,急性心梗和缺血性中風風險分別增加5.6倍和5.7倍[9]。
因此,感染新冠後,即便已經轉陰,如出現突發的單側肢體腫脹、皮膚髮紅、不明原因的突發胸悶胸痛、以及發生低血壓、低氧血症等,一定要及時就診。
有研究發現,在至今沒有陽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擁有「不易感染新冠病毒」的基因。目前已發現的基因包括hla-dqb1*06、hla-b*15:03等[10] [11] [12]。
這些基因名稱中的hla指的是白細胞表面抗原,不同類型的hla,與病毒的結合能力不同。在研究中發現,攜帶上述基因的人,絕大多數沒有感染新冠。但攜帶這些基因的人並不多。
擁有這類基因的人無疑是幸運的,但做好防護、接種疫苗,依然是不讓新冠「找上門」的最有效手段。
春節將至,希望大家保護好自己,好好過節,健康相伴。
審稿專家:蔣衛民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4138-w
[2]deo, r.,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2.08.01.22278278
[3]wang l, berger na, davis pb, kaelber dc, volkow nd, xu r. covid-19 rebound after paxlovid and molnupiravir during january-june 2022. medrxiv [preprint]. 2022 jun 22:2022.06.21.22276724. doi: 10.1101/2022.06.21.22276724. pmid: 35794889; pmcid: pmc9258292.
[4]https://tech.ifeng.com/c/8movgphytyw
[5]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9431055
[6]https://m.gmw.cn/baijia/2023-01/10/1303250521.html
[7]https://k.sina.com.cn/article_6145283913_v16e49974902001olwg.html
[8]https://www.bmj.com/company/newsroom/study-finds-increased-risk-of-serious-blood-clots-up-to-six-months-after-covid-19/
[9]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schaemic stroke following covid-19 in sweden: a 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 and matched cohort study. lancet, july 29, 2021
[10]mentzer, a. j., o』connor, d., bibi, s., chelysheva, i., clutterbuck, e. a., demissie, t., ... & knight, j. c. (2022).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lleles associate with covid-19 vaccine immunogenicity and risk of breakthrough infection. nature medicine, 1-1.
[11]austin nguyen, j. k. d., maden, s. k., wood, m. a., weeder, b. r., nellore, a., & thompson, r. f. (2020).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susceptibility map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journal of virology, 94(13).
[12]ren, j., pang, w., luo, y., cheng, d., qiu, k., rao, y., ... & zhao, y. (2022). impact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on covid-19 infection,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10(1), 124-133.
*騰訊醫典內容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