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48分,備受矚目的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獎名單!今年的化學獎頒給了Carolyn R.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 ,以表彰他們「對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Barry Sharpless和Morten Meldal被授予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們將化學帶入了功能主義時代,並奠定了點擊化學的基礎。他們與Carolyn Bertozzi分享了這個獎項,後者將點擊化學帶到了一個新的維度,並開始使用它來繪製細胞圖。她的生物正交反應現在有助於更有針對性的癌症治療,以及許多其他應用。
使用他們開發的複雜工具,化學家現在可以在他們的實驗室中創造出最令人震驚的分子。然而,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複雜的分子必須通過許多步驟構建,每一步都會產生不需要的副產物——有時更多,有時更少。這些副產品必須在工藝繼續之前去除,對於要求苛刻的結構,材料損失可能非常大,幾乎沒有任何東西留下。化學家經常實現他們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但這些路線既耗時又昂貴。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旨在尋找新的化學理想,並讓簡單性和功能性優先。
關於獲獎人

Carolyn R.Bertozzi,1966年出生於美國,1993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 Anne T.和 Robert M.Bass教授。
Morten Meldal,1954年出生於丹麥,1986年在丹麥靈比的丹麥技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
K. Barry Sharpless,1941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1968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的 WM Keck教授。
關於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最初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相應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設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從1901年到2022年,19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共獲得了114次諾貝爾化學獎。弗雷德里克·桑格和巴里·夏普萊斯都曾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意味着共有189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10年回顧
●2021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長Benjamin List、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David WC MacMillan,兩人因「開發出一種精確的分子構建新工具:有機催化」而斬獲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基因編輯領域兩大先驅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因開發了基因技術最鋒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而斬獲諾貝爾化學獎。藉助該技術,研究人員可以以極高的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真。

●2019年,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而斬獲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諾獎官網指出,三位科學家「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使無化石燃料社會成為可能。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一半頒給了Frances H. Arnold,以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則由George P. Smith和Sir Gregory P. Winter共享,以表彰他們實現了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呈現技術。諾獎官網指出,這三位科學家「利用進化的力量」為人類謀福祉,通過定向進化產生的酶廣泛被用於製造從生物燃料到藥物的所有物質,而使用噬菌體呈現的方法進化出的抗體可用於對抗自身免疫性疾病,並在某些情況下治癒轉移性癌症。

●2017年,瑞士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美國科學家Joachim Frank和英國科學家Richard Henderson,因在開發對生物分子進行高分辨率結構測定的冷凍電鏡方面的貢獻而分享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諾獎官網指出,冷凍電鏡簡化並改進了生物分子的成像,將生物化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法國科學家Jean-Pierre Sauvage、美國科學家J. Fraser Stoddart和荷蘭科學家Bernard L. Feringa,以表彰三人在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方面的貢獻。

●2015年,來自瑞典、美國、土耳其的三位科學家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因對「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諾獎官網指出,三位科學家的研究工作為我們了解活體細胞是如何工作的提供了最基本的認識,並有助於包括新癌症療法在內的很多實際應用的開發。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科學家Eric Betzig、William Moerner以及德國科學家tefan Hell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在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2013年,美國三位科學家Martin Karplus、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共同分享諾貝爾化學獎,獲獎理由是「為複雜化學系統創立了多尺度模型」。諾獎官網指出,三位科學家研究的開創性在於,他們讓經典物理學與迥然不同的量子物理學在化學研究中「並肩作戰」,讓傳統的化學實驗走上了信息化的快車道。

●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由兩位美國科學家Robert J. Lefkowitz和Brian K. Kobilka獲得,以表彰二人在「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方面的貢獻。

整理|木子久
排版|木子久
End
參考資料:
[1]https://www.nobelprize.org/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