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2025年04月09日05:43:05 科學 1014

隨着科技車輪滾滾向前,環境的樂章正被悄然改寫,無數物種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轉折。就拿我們身邊的水域來說,那一片看似平靜的世界裏,正上演着一場場關乎生存與滅絕的 「大戲」。今天,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一種神秘而又可能瀕危的魚類 —— 鯮魚身上。

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 天天要聞


中國魚類大揭秘:豐富多樣的水下世界

想像一下,我們國家的水域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充滿驚喜的水族箱,裏面生活着形形色色的魚類。據目前有記載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魚類品種多達 2300 多種,這還僅僅是我們已經發現並記錄在案的。如果把這些魚類比作是一個個獨特的音符,那麼它們共同奏響了一曲關於生命與多樣性的奇妙樂章。

在這龐大的魚類家族中,淡水魚類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它們有 804 種之多,彷彿是這個樂章中最靈動的旋律。而且,魚類家族還被細緻地劃分成了不同的 「小組」,像鯉形目鯰形目鱸形目鮭形目以及鱘形目等 7 個主要類別。鯉形目魚類是這個家族中的 「大戶人家」,有 632 種,占淡水魚類總數的 77.2%,就好像是樂章中的主旋律,佔據着主導地位;鯰形目魚類緊隨其後,有 84 種,佔總數的 10.4%,宛如旋律中的和聲,為整個樂章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 天天要聞

鱸形目魚類有 56 種,占 6.9%,恰似那偶爾跳躍而出的獨特音符,讓人眼前一亮;鮭形目魚類 22 種,占 2.7%,如同樂章中的裝飾音,雖數量不多卻也不可或缺;鱘形目則只有 7 種,好似樂章中那深沉而厚重的低音,雖然低調但也有着獨特的存在感。而在這眾多的內陸淡水魚類中,常見且產量多的主要淡水經濟魚類大約有 50 多種,它們就像是樂章中那些反覆奏響、讓人耳熟能詳的經典片段。

鯮魚的神秘檔案:曾經的水中 「劍客」

在這豐富多樣的魚類世界裏,鯮魚絕對算得上是一位獨特的 「明星」。鯮魚,又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尖頭鱤、劍鱤,還有個俗名叫馬頭鯨。它的身體細長細長的,就像一把鋒利的寶劍,在水中快速穿梭。下頜微微長於上頜,嘴裏那又尖又長的牙齒,彷彿是寶劍上的利刃,讓人望而生畏。它的鱗片密密麻麻且細小,就像是給它穿上了一層精緻的鎧甲。背部呈現出深邃的灰黑色,而胸鰭則帶着微微的紅色,恰似一位身披黑袍卻暗藏鋒芒的俠客。


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 天天要聞


鯮魚喜歡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是個不折不扣的 「水中獵手」,屬於大型的肉食性兇猛魚類。它以捕食個體較小的魚蝦及其他水生動物為生,那捕食的場景,就像是一位劍術高超的俠客在水中舞動着寶劍,快速而精準地出擊,讓獵物無處可逃。鯮魚的游泳能力超強,速度快得就像離弦的箭,生長速度也十分驚人,一齡魚就能長到 50 厘米長,體重達到 1 千克;三齡魚更是能長到 66 厘米長,體重 3.5 千克。據說,最長的鯮魚體長能達到 2 米,體重能飆升到 50 公斤,簡直就是水中的 「巨無霸」。

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 天天要聞


鯮魚主要分佈在長江珠江閩江及其支流水系,偶爾也會在湖泊中露面,它和鰔魚就像是一對有着相似血脈的兄弟,有着一定的親緣關係。在過去,鯮魚可是備受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肴。它的肉質細嫩得如同剛出鍋的嫩豆腐,刺又少,在早期被列為魚類肉質中的上等食材之一,也是當時重要的經濟魚類。在《中國小吃》的記載里,就有一道以鯮魚為原材料的著名小吃 —— 鯮魚餅,那獨特的風味,曾經讓無數食客為之傾倒。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鯮魚的身影卻越來越難尋覓,這道美味的小吃也只能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一抹味道,漸漸消失在了民眾的視線里。

鯮魚的消失之謎:多方面因素的 「圍剿」

那麼,曾經在水中肆意遨遊的鯮魚,為何如今卻蹤跡難尋了呢?這背後的原因,就像是一團迷霧,籠罩着我們。

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 天天要聞


首先,鯮魚和鰔魚一樣,都是兇猛性魚類。這一特性,在魚塘或者小型水庫里,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一旦在這些養殖水域發現鯮魚的蹤跡,那絕對會成為人們清理的第一目標。因為它對於養殖水域里的其他魚類來說,就像是一個恐怖的 「殺手」,即便如青草鰱鱅這樣的 「魚類四大家族」,在鯮魚面前也毫無招架之力,會遭受相當大的破壞。所以,為了保護養殖魚類的安全,人們往往會毫不猶豫地將鯮魚從這些水域中清除出去。

其次,由於鯮魚肉質鮮美,在野外它也成為了捕撈者眼中的 「香餑餑」。過度的捕撈,就像是一把無情的鐮刀,不斷地收割着鯮魚的種群數量。而且,隨着人類建設範圍的不斷擴大,各種大壩如雨後春筍般在江河上矗立起來。這些大壩對於鯮魚來說,就像是一道道無法跨越的天塹,阻斷了它們的洄遊路線,破壞了它們原本的生活習慣。再加上以前人們對保護鯮魚的重視度不夠,在多種因素的共同 「圍剿」 下,鯮魚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如今已然成為了瀕危物種。

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 天天要聞


據小料記載,1962 年 6 月,在長江幹流的某湖口,曾有一尾大型鯮魚現身,它個體身長達到 168 厘米,體重 50 千克,那龐大的身軀在水中遊動,彷彿是一艘小型的潛水艇,震撼着人們的目光。1983 年 6 月,在珠江上游的西江,又捕獲過一條全長 156 厘米、重 45 千克的大型鯮魚,經測量,它的年齡大約在 15 齡左右。而這,竟然是目前記錄在內最近一次鯮魚的蹤跡了。此後,在 2004 年及 2005 年的洞庭湖流域、2009 年的長江幹流蕪湖段、2006 年 - 2008 年的珠江幹流肇慶段、2009 年的贛江峽江等地,進行了多次魚類多樣性調查行動,然而,就像是大海撈針卻一無所獲一樣,均未能採集到鯮魚樣本。即便如今長江實行了十年禁漁,各地也在積極改善水域環境,可鯮魚到底是否還存在於這個地球上,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就像神秘的尼斯湖水怪一樣,讓人充滿了好奇與猜測。

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 天天要聞


人類的行動:為鯮魚帶來希望之光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隨着時代發展逐步走向穩定,人類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對自然造成的傷害,開始踏上回饋自然的道路。增殖放流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就像是給乾涸的土地注入了一股清泉,為水域生態系統增添了新的活力。禁漁禁釣政策也在各地嚴格推行,長江十年禁漁更是成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引領着各地各大知名水域紛紛效仿。這一系列行動,就像是為水域生態系統撐起了一把保護傘,為眾多魚類的生存與繁衍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這一系列保護措施的推動下,已經有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跡象。僅在長江段,就不斷地傳來白豚戲水、中華鱘遊走的消息,這些畫面就像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回饋禮物,讓我們看到了保護行動的初步成效。雖然鯮魚依舊蹤跡難尋,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不會就這樣輕易地消失在地球上。或許,出於對種族的保護,它們就像一群聰明的隱士,藏到了它們認為較為安全的地方。而如今這十年禁漁,也許就是它們能否重新繁衍種族的希望所在,就像黑暗中的一絲曙光,照亮了鯮魚未來的生存之路。

自83年出現過一次,鯮魚已整整37年未見蹤跡!十年禁漁會是轉機?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聯想「稀土外殼」爭議:美國能否靠回收提煉打破中國稀土封鎖? - 天天要聞

聯想「稀土外殼」爭議:美國能否靠回收提煉打破中國稀土封鎖?

背景:稀土出口管制下的「變相出口」疑雲近期,聯想推出的「稀土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引發輿論爭議。據網友爆料,其外殼中使用的釔元素屬於中國嚴格管控的7類中重稀土之一。儘管中國已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但聯想通過將稀土加工成合金材料並嵌入筆記本電腦
歐盟砸5億歐元「搶人」,馬克龍:歐洲要做科學家的避風港 - 天天要聞

歐盟砸5億歐元「搶人」,馬克龍:歐洲要做科學家的避風港

當地時間5月5日,一場名為「為了科學 選擇歐洲」的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法國與歐盟委員會在會上宣布,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減少對科研領域的資助之際,歐盟將設立一項總值5億歐元的科研激勵計劃,吸引外國的科研人員,特別是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前來工作。
木星發現巨型熔岩湖?朱諾號探測器傳回最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木星發現巨型熔岩湖?朱諾號探測器傳回最新發現

木星北極的氣旋群像一群詭異的舞者,以超過160公里的時速相互碰撞;木衛一的熔岩湖在冰冷外殼下暗流涌動,熾熱岩漿隨時可能噴薄而出——這些堪比科幻大片的場景,正是NASA朱諾號探測器最新傳回的太陽系真相。
哈爾濱市第44屆「愛鳥周」活動啟幕 - 天天要聞

哈爾濱市第44屆「愛鳥周」活動啟幕

來源:【冰城+】5月5日,以「清除鳥網 密織法網 讓鳥兒自由飛翔」為主題的哈爾濱市第44屆「愛鳥周」活動啟動儀式在北方森林動物園百鳥廣場舉行。本次活動由市林業和草原局、公安局食葯環偵支隊、北方森林動物園等單位聯合舉辦。
比不讀書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玩手機恐致發育停滯 - 天天要聞

比不讀書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玩手機恐致發育停滯

近日,日本東北大學加齡醫學研究所教授川島隆太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度使用手機與學生學業成績下滑、腦部發育停滯有顯著關聯。(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玩手機恐致發育停滯。)川島從2010年開始,對日本宮城縣仙台市約7萬名中小學生進行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他指出,每天使用屏幕(包括電視、手機)的時間超過一個小...
中國醫學科學院魯帥堯/王佑春/孫強明研究設計CHIKV mRNA疫苗 - 天天要聞

中國醫學科學院魯帥堯/王佑春/孫強明研究設計CHIKV mRNA疫苗

點擊上方「Vaccine前研」,關注最新疫苗動態iNature隨着基孔肯雅病毒(CHIKV)的廣泛傳播,對更有效、保護性更強的疫苗的需求越來越大。2025年3月2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魯帥堯、王佑春、孫強明共同通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tgeted Therapy上在線發表題為「CHIKV mRNA vaccines encod
世界上第一台將人腦與硅相結合的計算機問世了 - 天天要聞

世界上第一台將人腦與硅相結合的計算機問世了

CL1計算機是世界上第一台將人類神經元與硅芯片相結合的計算機。它可以在六個月後到期之前用於疾病建模和藥物發現。一種將普通硅基硬件與人類神經元相結合的新型計算機現已上市。CL1由總部位於墨爾本的初創公司Cortical Labs於3月2日發佈,據該公司網站介紹,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可部署代碼的生物計算機」。代表們說,這個鞋...
江會鋒 馬延和:工業合成生物學 - 天天要聞

江會鋒 馬延和:工業合成生物學

作者簡介江會鋒,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致力於新酶改造設計研究,是人工合成澱粉「技術造物」團隊的核心領銜科學家之一,創建了燈盞花素合成等一系列天然產物的細胞工廠,搭建了國內首台KB級基因拼接儀與合成儀;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Research、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