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送別陸道培

2025年04月08日21:53:10 科學 1109

4月8日上午8時,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告別廳前,人們手執菊花,排起長隊。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遺體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

「拓路開疆,率先垂範樹豐碑,山高水遠星光永耀;嘔心瀝血,畢生求索濟蒼生,德厚流芳道範長存。」

輓聯靜默莊嚴,回顧了醫者陸道培為中國血液病研究奮鬥不息的一生。

1931年,陸道培出生於上海一個醫學世家。日軍侵略、山河破碎,深深印刻在他童年的記憶里。

17歲那年,陸道培以畢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南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時,母親希望他回上海發展,他卻堅持服從分配,北上進入中央人民醫院(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記者手記:送別陸道培 - 天天要聞

青年時期的陸道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供圖)

「要服從祖國的需要。」陸道培的人生抉擇,源於他兒時跟隨家人四處逃難的經歷,也造就了他與血液病研究一生難解的情結。

那是1964年1月的一天,年輕護士張秋蘭罹患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血細胞幾近枯竭。

彼時,這種疾病被視作絕症,醫生們都束手無策。

陸道培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張秋蘭有位同卵雙胞胎妹妹,她們的基因完全匹配,移植骨髓或能重建造血系統。

然而,張秋蘭的妹妹已懷有身孕,抽取骨髓是否危及胎兒?

陸道培充分進行可行性、安全性論證,抽取儘可能少的骨髓,避免對供者孕婦和胎兒健康產生影響,又足以挽救患者。

移植後,張秋蘭的血象奇蹟般回升,妹妹腹中的胎兒也安然無恙。這場手術,成為亞洲首例、世界第四例同基因骨髓移植的成功案例。

這一突破,不僅點亮無數血液病患者的希望,更如一顆「啟明星」,宣告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的誕生。

「我是1981年由陸大夫完成的中國首例異基因骨髓移植患者,當時才20歲。」64歲的韓麗萍聞訊從河北石家莊專門趕來,「每次我打電話報平安他都特別高興,我一定要好好活着。」

「父親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沒有『難』字。」女兒陸佩華回憶,那時候連抽骨髓的針頭都沒有,可是父親說,「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醫學界面臨設備匱乏、技術封鎖的困境。陸道培的實驗室只有一台顯微鏡和幾支試管,連存放血樣的盒子都是找北京的手藝人定製。

沒有無菌層流室,他帶人用磚頭搭架子,自購鼓風機和過濾器,造出一間移植病房;抗排異藥物短缺,他從胎盤中提取球蛋白調控免疫,震驚國際學界。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回憶,90年代初抗病毒藥物種類少,陸老師和大家一起剝大蒜製作製劑,探索大蒜素抗病毒能力。

「他說醫生最大的快樂,就是看着病人掙脫死神之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護理督導顏霞記得,陸老到晚年仍每日研讀英文文獻,還不忘叮囑學生:「病魔沒有雙休日,所以我們也沒有休息日。」

此刻,在百合蝴蝶蘭的花海中,鮮紅的黨旗覆蓋著這位安卧的老人。

陸道培的親屬、病人、有關單位代表等,緩緩走進告別廳,獻上一朵朵菊花。

「後人總要勝過前人。」黃曉軍難忘恩師的教誨:「只要還有呼吸就應該學習,這樣才能幫助病人。」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官方微信號的訃告下,網友的留言不斷更新:

「陸院士讓我作為當時亞洲年齡最大患者重獲新生。」

「雖未謀面,深受其恩!」

「我慶幸自己成為院士創建的中華骨髓庫的一名會員。」

……

從戰火中求生的少年,到國際血液學界的泰斗,陸道培用畢生心血踐行誓言:「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攻克血液病!」

「他的言傳身教激勵着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勇敢追求理想、不斷追求卓越……他的貢獻永載史冊,他的精神永存人間!」

讀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訃告,記者的心中充滿了光。(記者顧天成)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記錄江蘇百名勞模|《同一種仰望》⑩:國之大者,蘇有所為 - 天天要聞

記錄江蘇百名勞模|《同一種仰望》⑩:國之大者,蘇有所為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序言:1925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年來,千萬個背影,同一種仰望。江蘇各級工會始終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動員廣大職工群眾圍繞黨的綱領和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前赴後繼、奮勇拼搏,艱苦奮鬥、建功立業,譜寫
不小心被拍出一對血紅色的瞳孔?恭喜你! - 天天要聞

不小心被拍出一對血紅色的瞳孔?恭喜你!

如果你在暗處拍照時,不小心得到了這樣一對血紅色的瞳孔,那麼,恭喜你!圖 | scienceabc因為這個紅色是眼球後方血管的顏色,能通過瞳孔一眼看到紅色的血管,表明你眼睛裏透光的部分非常清澈通透,血管的顏色也沒有異常。為什麼相機能拍下紅眼但
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現場考核 - 天天要聞

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現場考核

日前,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標誌着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在中試階段取得了決定性成功,也預示着該技術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邁出了關鍵的步伐。
中國電建西北院周治:以科技創新推動光熱發電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中國電建西北院周治:以科技創新推動光熱發電高質量發展

「積極發展光熱發電」已寫入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光熱發電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技術,是將在新型電力系統中起到壓艙石作用的支撐技術,將是未來保障光伏、風電規模化發展的最有希望的規模化儲能發電技術。
韓國: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陸火星... - 天天要聞

韓國: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陸火星...

韓國政府曾在2022年公布的「未來太空經濟路線圖」和「第四期太空發展基本計劃」中明確表示要加大對太空領域投入以實現「成為世界七大太空強國之一」的目標成立航天局 2032年前登月在當今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每一個國家都在為了太空探索的夢想而努力。韓國的航天道路,走得並不順暢。從1989年成立「韓國宇宙研究院」(...
超40℃!今年來最強高溫在路上了 - 天天要聞

超40℃!今年來最強高溫在路上了

今天(4日),中央氣象台發佈高溫黃色預警、暴雨藍色預警和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高溫黃色預警: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進入鼎盛階段今明兩天(7月4日至5日)將迎來本輪高溫過程的鼎盛階段,高溫範圍達本輪過程最大,囊括華北南部到華南中北部大片區域。中央氣象台今早繼續發佈高溫黃色預警,預計今天,新疆南疆盆地、陝西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