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2022年07月05日16:02:06 科學 1836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 天天要聞


1

此外,也因為採集者不依賴單一種類的食物,就算某種食物來源斷絕了,影響也不會太大。但如果是農業社會,一旦來場乾旱、火災、地震,把當年的稻子或馬鈴薯摧毀殆盡,就會引發嚴重的饑荒。雖然採集社會還是難以倖免於自然災害,而且也會碰上食物短缺或饑荒的情形,但通常他們處理起來就比較遊刃有餘。如果主要食物短缺,他們可以去採集或狩獵其他食物,或者直接遷移到受影響較小的地區。

硃批:

楊照《將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1: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時代》:

今天在美國的波士頓,還有愛爾蘭後裔的聚居地,這一點光從他們特殊的姓氏就看得出來。而且波士頓的警察機構,到現在都有很多愛爾蘭裔與意大利裔的成員。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波士頓警察制度的建立,正好和愛爾蘭大移民潮同時。

愛爾蘭大移民潮的起因是農產歉收所造成的大饑荒,吃不飽的難民舉家逃到新大陸尋找生路。而愛爾蘭的饑荒主要是馬鈴薯歉收所造成的。這個時候,愛爾蘭的農業高度依賴馬鈴薯,幾乎變成了馬鈴薯單一作物的生產形態,以至於馬鈴薯歉收就釀成了全國性、無法救治的大災難。那愛爾蘭人為什麼不多種其他糧食作物,而是如此集中生產馬鈴薯,給自己製造了這種痛苦困境,導致上百萬人倉皇離開家鄉,遠走北美新大陸?因為馬鈴薯太有用了!

馬鈴薯很容易種、很容易長,對於土壤、雨量等自然條件的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在較為乾燥的地方種植。馬鈴薯比小麥好種,營養成分卻又比小麥完整。於是馬鈴薯傳入愛爾蘭之後,依靠其明顯的優勢就排擠了其他的糧食作物。單一作物佔據大比例耕地面積,萬一有任何病蟲害因素使得馬鈴薯無法正常採收,那麼整個愛爾蘭的民生基礎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 天天要聞


2

正因為這些在農業時代前的採集者有健康和多樣化的飲食、相對較短的工作時間,也少有傳染病的發生,許多專家將這種社會定義為「最初的富裕社會」。

硃批:孔子所謂的大同世界。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 天天要聞


3

其他能夠進到海里的哺乳類動物,都是經過長期演化發展出專門的器官和符合流體力學的身形,才能進到海里(如海豹、海牛海豚等等)。然而,印度尼西亞智人祖先就是在非洲草原上的猿類,既沒有長出鰭,也沒有像鯨魚一樣等着鼻孔一代一代慢慢移到頭頂去,而是做出船來,並學習如何操縱。正是這些技能讓他們能夠移居澳大利亞。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 天天要聞


4

在歷史上,人類首次抵達澳大利亞絕對算是大事一件,重要性不亞於哥倫布抵達美洲或者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離開亞非大陸生態系統,也是第一次有大型陸生哺乳動物能夠從亞非大陸抵達澳大利亞。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類先驅究竟在這片新世界做了什麼。狩獵採集者首次登上澳大利亞海灘的那一刻,就正式在這片大陸登上食物鏈頂端,也從此成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