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2025年03月23日09:02:06 健康 1283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鹽只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調味品,但現在全球每年有超過百萬的人因胃癌去世,其中約40%病例在中國。

最新研究指出,如果我們能調整一下食鹽的種類,每年因相關癌症去世的人數竟有可能減少一半

這個結論聽起來匪夷所思,卻是多家學術機構和官方媒體紛紛報道的結果,早了解不虧。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一、鹽與癌症的致命關聯

人類一天也離不開鹽,但高鹽飲食真的會觸發胃癌風險嗎?答案或許更具衝擊力。

2024年《Gastric Cancer》期刊一項重磅論文發現,高鹽飲食可破壞胃黏膜屏障,助推幽門螺桿菌感染,從而讓胃癌風險呈顯著上升趨勢。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北方居民偏好高鹽飲食,其胃癌發病率是南方低鹽飲食地區的2.3倍。

乍一看只是一味「咸口」,背後卻是胃黏膜一點點被鬆動、侵蝕的過程。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動物實驗也證實了這個殘酷現實,高鹽飼料組的小鼠,胃癌發生率較對照組提高了67%,病程也更加兇險、迅速。

簡單來說,鹽攝入過量會讓胃黏膜持續處於炎癥狀態,久而久之,傷口遲遲無法修復,就為癌變埋下了伏筆。

也許有人心懷僥倖:我身體壯,還年輕,吃多點鹽沒關係。

可事實告訴我們,案例太多,容不得一絲大意。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尤其在高鹽腌制類食品頻繁登場的地區,胃癌發病率屢創新高。

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大量調研和科學實驗的嚴謹產物。

二、「這種食用鹽」指的是什麼?

既然高鹽飲食危害如此之大,那我們現在市場上究竟有哪些「問題鹽」?

一邊是灰色地帶里添加物不明的廉價鹽,另一邊是能減少鈉、增加健康元素的「低鈉鹽」,究竟怎麼選?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傳統精製鹽是最常見的餐桌鹽,也是鈉含量最高的一種,幾乎流失了鉀、鎂等微量元素

如果天天吃高鈉精製鹽,很容易導致鈉鉀失衡進而引發高血壓、腎臟與血管損傷等健康問題。

為了讓鹽不易板結,部分廉價鹽會額外添加抗結劑,對肝臟和腎臟代謝可能產生負擔。

這部分爭議不算很多,但偏偏有些商家為了節省成本,會過量或違規添加,風險自不必多言。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低鈉鹽在普通食鹽中加入約30%的氯化鉀,極大地平衡了鈉和鉀的攝入,也是中國疾控中心2024年着力推廣的「健康選項」。

天然海鹽則保留了鋅、硒等微量元素,偶爾比普通鹽還多幾分「鮮味」。

不過,這些天然鹽的碘含量並不穩定,長期食用也要留意碘缺乏等問題。

如上所述,不是說只有低鈉鹽才是「正解」,而是相比之下,它能更有效地控制鈉的攝入量,在慢性病與防癌方面給身體多上一層保險。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問題鹽」更多在於那些廉價、不合規的精製鹽或抗結劑含量不明的鹽,它們潛藏的健康風險,其實我們很難用肉眼區分。

三、為什麼「鹽一換」能減少癌死?

很多人發出疑問:難道換個鹽,真的能阻擋癌症大流行?

數字不會說謊,事實也一再證明減少鈉攝入、增加鉀元素,的確能顯著降低胃癌等多類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生理機制上,降低胃黏膜的滲透壓損傷、削弱炎症因子的釋放,是阻斷癌變的關鍵環節。

換言之,高鹽會讓胃黏膜神經長期處於「拉扯」狀態,而低鈉鹽相對溫和,不會加重薄弱黏膜細胞的損耗。

鉀不僅能與鈉「相抗」,調節體內電解質平衡,還能幫助細胞修復氧化損傷。

中國營養學會2025年最新報告強調,鉀元素能間接抑制胃黏膜的惡性增殖。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其實,真正帶來變化的並不只有鹽,背後還涉及飲食習慣、社會宣傳、醫保補貼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

但不可否認,「換鹽」確是起步最簡單、最有效的一步。

四、爭議與闢謠

就算證據再多,質疑聲也不會停止。

尤其關於低鈉鹽的口感、費用以及是否存在某些特殊人群禁忌等問題,廣大家庭都想要一個較為確切的答案。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質疑1:低鈉鹽是不是吃起來沒味道,口味偏苦?

中國疾控中心做過實驗,超過90%的受試者在1到2周後對低鈉鹽「口感不適」逐步適應,並發現長期使用後,「一日三餐」更能突出食材本身的鮮味。

同時還監測到,血壓水平平均下降5mmHg,這對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尤其友好。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質疑2:腎病患者或者需要限鉀人群怎麼辦?

的確,低鈉鹽不適合有嚴重腎功能不全、高鉀血症等問題的人。

這類特殊人群應聽從醫生或營養師的具體指導。

但對於絕大多數健康人群,低鈉鹽的好處是大於風險的。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在眼下這個健康需求急劇上升的時代,我們最怕的就是「道聽途說」。

衝擊性的傳聞很多,但政府、疾控中心和科研機構都紛紛闢謠——換鹽不等於「絕對防癌」,卻是降低風險的一大關鍵步驟。

有條件就更換,沒條件也要盡量減少「高鹽習慣」。

研究發現:鹽一換,每年癌死少一半,遠離這種食用鹽,早了解不虧 - 天天要聞

結語

換鹽不是選擇題,而是健康必答題。

一把鹽的重量,可能壓垮生命,也可能托起未來。

一項簡單的決定,也許就在某一天為你和家人的健康埋下「安全閥」。

飯桌上那把鹽勺,折射出的不僅是個人飲食習慣與觀念,更是關於如何把握身體走向的終極命題。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於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並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暫停戶外活動!我州發佈最新預警 - 天天要聞

暫停戶外活動!我州發佈最新預警

紅河州氣象台5月9日20時15分發佈雷電Ⅳ級預警預計未來12小時全州13縣市的部分地區將出現較強雷電活動出現雷擊災害事故的可能性大局地伴有1小時30毫米以上短時強降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相關部門做好防雷電、防大風、防冰雹工作公眾在強對流過境期間暫停戶外活動防禦指南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短時暴雨、防雷...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 天天要聞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隨着氣溫升高,被稱為「飛行硫酸」的隱翅蟲進入活躍期。近日,醫療機構接診的隱翅蟲皮炎患者也多了起來,醫生提醒,遇到隱翅蟲千萬不要拍打。隱翅蟲體色紅黑相間,體液中含有稱為毒隱翅蟲素的酸性化合物,隱翅蟲皮炎就是由這種物質導致的。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我們的腸道里時時刻刻進行着「化學反應」,每天吃進的食物經過腸道微生物的分解會產生一類名為短鏈脂肪酸(SCFAs)的物質,它們在腫瘤防治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呂志民教授科研團隊深入研究後,在Trends in Cancer在線發表了題為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ca...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 天天要聞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極目新聞通訊員 鄧國歡14歲的初中女生暢暢(化名)本應享受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幸患上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幸運的是,在同濟醫院腎病內科、重症醫學科、神經外科、風濕免疫內科、放射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團隊的聯合救治下,她成功擺脫了生命危險,重獲健康。同濟醫院內科學系主任、腎病內科主任徐鋼教授查房兩個月前,暢...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 天天要聞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極目新聞通訊員 寧亞飛 楊瑞內蒙古赤峰市50多歲的王女士,近半年來被「高血壓」折磨得痛苦不堪,頭暈目眩如同在渾水當中浸泡行走,連辨別方向都成了奢侈,但嘗試使用多種降壓藥治療卻無效。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導致其高血壓的「幕後黑手」,竟是右側腎上腺一處直徑1.5厘米的腫瘤。出院前,王女士送上錦旗考慮到王女士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