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住醫囑,偷偷按下錄音鍵……診室錄音這場「信任危機」怎麼解?

2025年03月15日08:02:06 健康 1970
記不住醫囑,偷偷按下錄音鍵……診室錄音這場「信任危機」怎麼解? - 天天要聞記不住醫囑,偷偷按下錄音鍵……診室錄音這場「信任危機」怎麼解? - 天天要聞

「又又又遇上偷偷錄音的患者家屬了!」近來,醫生的一句吐槽,讓「偷偷錄音不尊重醫生」及相關討論迅速攀上網絡熱搜。

一方面,網友理解醫生的擔憂,表示患者未經告知的錄音行為可能給醫生帶來不適;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患者需要記住的醫囑和注意事項,不少醫生「說得快、講得多」,其間還穿插各類醫學術語,患者錄音只是為了輔助記憶……

記不住醫囑,偷偷按下錄音鍵……診室錄音這場「信任危機」怎麼解? - 天天要聞

網友就醫院診室偷偷錄音發表觀點。

診室里偷偷按下的錄音鍵,也可能築起醫患不信任的高牆。對此,有沒有更好的解法?

醫生的顧慮:「不怕被錄音,只怕被曲解」

一見上面這條熱搜的內容,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博士生張蝶腦海里瞬間閃過好幾段自己跟着導師上門診的經歷。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夏天,有一名40歲左右的中年女士進入診室後神色慌張,將手機緊緊攥在手中。問診進行到一半時,張蝶瞥到對方手機亮起的屏幕上顯示著錄音界面,時長還在一秒一秒向前跳動。「最大的感受是『不舒服』,為什麼要不打招呼就錄音呢?」張蝶回憶,「把情況彙報給導師後,我們喊停了對方的錄音行為。」

如今再看這件事,張蝶的態度要淡然很多:「我不認為她錄音出自惡意,看得出阿姨生病很焦慮,在門診反覆追問各種細節。」張蝶很清楚,自家老人獨自看病時也容易緊張,生怕聽漏了、聽錯了醫生的話耽誤治病。

站在醫生的角度換位思考,其實,醫生們抵觸的是未經告知的「偷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研究生黃奕欣跟着導師上門診時也遇過患者家屬偷偷錄音的情況,她直言「挺沒安全感」。「患者和醫生是共同對抗疾病,相互信任的戰友,患者偷偷錄音,醫生好像就成了被暗中調查的嫌疑人。」黃奕欣說。

在這場網絡的熱烈討論中,不少醫生表示,如果患者能提前告知需要錄音,只要說清楚理由和用途,自己願意接受。部分醫生坦言,自己「不怕被錄音,只怕被曲解」。

「醫生可以對患者提前告知的錄音行為抱有更高的容忍度。」上海邦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成器律師表示,即使是經過醫生同意,患者或家屬也有妥善保管錄音這一電子數據的義務,不能將錄音斷章取義地傳播或通過AI訓練擬合出虛假信息,損害醫院或醫生的合法權益。

病家的無奈:門診匆匆,問題多多

為什麼會接連出現患者及家屬在醫院診室錄音的情況?

「如今智能手機自帶錄音軟件,錄音操作很簡單。」張成器談到,尤其對老年患者或複雜病情患者,錄音是避免記憶偏差最便捷的「電子備忘錄」。此外,有患者直言:「短短几分鐘門診時間,有些事項自己想多問幾句確認一下,但又怕醫生不耐煩,所以才錄音。」

大城市的三甲醫院,每日門診量巨大,三至五分鐘完成的「匆匆」門診確為常態。

張蝶跟着幾位年資較長的醫生出門診時觀察到,如果遇見年紀較大的患者或醫囑內容較複雜時,醫生們常常會多打一份單子,把需要做的檢查項目和日期重點圈出來,再在紙上補充寫好單子上沒有的重點信息。「有時問診結束後,醫生還會追問一句『有其他問題嗎』,確保患者搞清楚了。」張蝶說,在情況允許下,門診節奏確實可以再慢一點,有助於搭建醫患間的信任。

帶孩子看病的家長是「問題最多」的一批人。上海一家三甲兒童專科醫院醫患溝通處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醫務人員和普通人在對疾病、藥物等專業事項上可能會有認知差距,醫生以為自己講明白的問題,患者及家屬可能依舊覺得很費解。所以醫院一般要求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在溝通時做到表述大眾化,還要做到充分告知。

一個利好消息是,眼下隨着AI技術嵌入問診系統,一些線下門診出現了實時可查的「智慧」補充。在不少醫院,日常調理和注意事項,患者詢問醫院接入的AI客服,即可獲得相應解答。

醫患雙方需求:是否可能同時被關照?

「診室偷偷錄音是不尊重醫生嗎?」微博數以萬計的帖子里可以見到醫生的顧慮、患者的煩惱,兩者間的討論與爭辯仍在持續。

「許多患者此前可能都不知道為什麼醫生抵觸偷偷錄音,也不知道記不住醫囑的時候可以怎樣尋求幫助。」黃奕欣發現,在微博的許多帖子下,醫患交流其實很和睦,是「雙方一起探討解決措施」。

復旦大學法學院講師林暖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道:「在討論一些具體問題的時候,我們容易偏向某一邊,比如在醫患關係中,可能更傾向於保護患者的權益,相對忽視醫生的需求,但醫生的委屈也真實存在。」

一名醫院管理人員也向記者透露,隨着醫患雙方反覆提出需求,該院已開始準備推進一項新舉措,即在危重症、疑難症手術前,對於患者家屬和醫生的談話,由醫院進行錄音、錄像,保護雙方權益。「現在,一些醫院病房已經預留了談話室,如果這種形式可以得到更大範圍認可,下一步可能會在全院推廣。」這位負責人表示,由醫院提供的音頻電子數據一定程度上更加準確、清晰,安全性也會更高。

不少受訪者也提到,這場討論本質上還是圍繞着醫患間的相互信任在講問題。

醫患之間的信任關係,會在這一場場討論中越來越好嗎?作為即將走向醫生崗位的醫學生,張蝶挺有信心。「目前的患者群體,絕大多數是尊重醫生、信任醫生的。」在張蝶看來,隨着更多類似「偷偷錄音是否尊重醫生」的討論湧現,更多不必要的誤解和擔憂有望消弭,醫生的境況和患者的需求將被更多人看見。

原標題:記不住醫囑,偷偷按下錄音鍵……診室錄音這場「信任危機」怎麼解?

欄目主編:唐聞佳 題圖來源:AI生成

來源:作者:文匯報 張菲埡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 天天要聞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隨着氣溫升高,被稱為「飛行硫酸」的隱翅蟲進入活躍期。近日,醫療機構接診的隱翅蟲皮炎患者也多了起來,醫生提醒,遇到隱翅蟲千萬不要拍打。隱翅蟲體色紅黑相間,體液中含有稱為毒隱翅蟲素的酸性化合物,隱翅蟲皮炎就是由這種物質導致的。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我們的腸道里時時刻刻進行着「化學反應」,每天吃進的食物經過腸道微生物的分解會產生一類名為短鏈脂肪酸(SCFAs)的物質,它們在腫瘤防治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呂志民教授科研團隊深入研究後,在Trends in Cancer在線發表了題為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ca...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 天天要聞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極目新聞通訊員 鄧國歡14歲的初中女生暢暢(化名)本應享受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幸患上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幸運的是,在同濟醫院腎病內科、重症醫學科、神經外科、風濕免疫內科、放射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團隊的聯合救治下,她成功擺脫了生命危險,重獲健康。同濟醫院內科學系主任、腎病內科主任徐鋼教授查房兩個月前,暢...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 天天要聞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極目新聞通訊員 寧亞飛 楊瑞內蒙古赤峰市50多歲的王女士,近半年來被「高血壓」折磨得痛苦不堪,頭暈目眩如同在渾水當中浸泡行走,連辨別方向都成了奢侈,但嘗試使用多種降壓藥治療卻無效。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導致其高血壓的「幕後黑手」,竟是右側腎上腺一處直徑1.5厘米的腫瘤。出院前,王女士送上錦旗考慮到王女士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