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醫生,血壓問題成了生活中的「無形殺手」,尤其是低壓高,很多人吃的葯越來越多,人越來越虛,但血壓就是不往下降,那這真的找不到改善辦法了嗎?其實還是你對低壓高的認知不夠,中醫在幾千前,早已給了我們答案!
低壓高,就是指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收縮壓在正常範圍內,主要表現就是頭暈耳鳴,胸悶,乏力等,那這在西醫看來就是血管彈性變差,動脈硬化導致,而在中醫了看來,低壓高,其實就是一種血病,是血液淤堵導致的!
那血液淤堵的兩個關鍵因素,就是痰濕和淤血。這「痰」指的可不是嗓子里的痰,而是體內沒有代謝出去的「濁物」。
主要是因為吃了太多肥甘厚味的食物,從而導致脾失健運,無法運化體內水濕,水濕停聚,濕聚成痰,痰液黏滯,堵塞在脈管里,阻滯氣血運行,時間長了,就產生了淤血,痰瘀互結,沉積在脈管里,血液想衝破淤堵,繼續向身體各處運輸,就會導致血壓升高。
可見低壓高,是痰瘀在血管里的共同結果,然而這2者的形成,和陽氣不足也密切相關,因為,陽氣是人體原動力,陽氣不足,氣血流動緩慢,也會導致痰濕和血瘀。所以,有的還會有精神萎靡,手腳冰涼,怕冷等情況。
結合一個門診案例,你就明白了
王先生,50多歲,怕冷,平時愛吃油膩的食物,低壓高,常年在99到110之間,吃了很多降壓藥,都沒什麼效果,於是想到用中藥調理。通過望聞問切發現,他舌苔厚膩,脈沉滑,這正是體內有痰濕的表現。
於是調理思路為:1.健脾燥濕,利水除濕,2.溫陽化氣,行氣化痰,3.穩固中焦 4.潛攝止頭暈
這其中體現的就是中醫的整體調理,恢復受損體質,血壓自己也就降了。後又囑咐他少吃涼的,平時多喝些健脾祛濕的湯,血壓穩定在86左右,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