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家,零食吃到停不下來。花生、瓜子、各種堅果,還有必備的砂糖橘……可是吃多了也會「樂極生悲」,不是口腔潰瘍,就是嗓子痛,每當這個時候,家裡的長輩就會說:「這是上火了」。
那麼,到底什麼是「上火」呢?又該怎麼預防?
什麼是上火?
其實,「上火」是一種俗稱。「上火」的概念來自於傳統中醫的身體和疾病觀,現代很多科學家在研究「上火」的機理及原因,但目前依然沒有統一定論,所以在醫學體系中,沒有相應的病名,也沒有客觀的理化檢查指標。
總體來說,「上火」的概念依然比較模糊、籠統,人們常常把眼睛紅腫、口舌生瘡、咽喉干痛、頭昏目脹、鼻腔熱烘、流鼻血、牙痛、便秘等癥狀,都通通稱為「上火」。
這些食物會「上火」?
吃橘子、嗑瓜子、吃堅果、喝飲料……真的會「上火」嗎?
- 橘子
很多人吃橘子後會出現嗓子發乾發澀,甚至流鼻血等癥狀,引起「上火」。
其實,這是因為橘子的高糖分所導致的。由於橘子的含糖量高,可能會誘導一些急性炎症反應,同時過多攝入糖分,也會使喉嚨感到乾澀。
比如,砂糖橘含糖量大概是11%,一般吃10個左右,已經達到人一天的糖的限量了。雖然砂糖橘有很多營養,比如維C等,但熱量同樣不容忽視,如果一頓真的吃上20~40個,基本就相當於一頓正餐的熱量了。
所以,橘子好吃,也不要一次吃太多了。
圖庫版權圖片
- 嗑瓜子嘴角起泡
瓜子是聚會時常備的小零食,但很多人吃完後第二天就會嘴角起泡。
這其實主要是因為瓜子太干太咸。
一方面,瓜子很乾燥,而且現在很多市售的瓜子外殼都有一些鹽,嗑一下,嘴碰一下,嗑一下,嘴碰一下……然後就鹹得發齁、嘴皮發乾了。瓜子仁又比較糙,容易劃傷嘴,這樣一來,雪上加霜,就容易造成炎症,甚至導致嘴角起泡,成了人們常說的「上火」。
圖庫版權圖片
- 吃完堅果喉嚨痛、有異物感
都說堅果健康,現在逢年過節很多人家裡都會買一些堅果。但一些人吃完堅果後就會感覺喉嚨痛,甚至有異物感。
這可能是過敏,也可能是因為堅果太干太咸。
一方面,堅果是常見的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之一。如果你每次吃完堅果、即使吃很少,都會不舒服的情況,那極有可能是過敏,那就盡量不要吃了。
另一方面,堅果都是經過高溫烘焙製成的,水分很少,很多好吃的堅果還會加鹽、加辣椒等調味,如果一次吃很多就很容易使咽部黏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吞咽時產生異物感,讓不少人也認為是「上火」。
圖庫版權圖片
- 吃荔枝頭暈、低血糖
很多人吃完荔枝後會出現頭暈、乏力、心慌等低血糖癥狀,有的人說這是「上火」,還有人將這種現象稱為「荔枝病」。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荔枝的甜味主要來自果糖,空腹或短時間大量攝入果糖,不僅不能及時轉化成我們身體供能所需的葡萄糖,還會刺激胰島素分泌降,因此才會出現「低血糖」的癥狀。
另外,荔枝中還含有兩種成分:次甘氨酸A和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尤其在沒有成熟的荔枝中含量更高,它們也會影響人體的糖代謝。所以,如果「空腹」「大量吃」很多荔枝,就可能發生荔枝病。
因此,春節期間吃荔枝,大家盡量挑成熟的荔枝吃,吃之前不妨吃點別的東西後再吃荔枝,不要空腹吃,千萬不能不吃飯、光吃荔枝,尤其是小孩子。同時,荔枝也要適量吃,不要吃太多。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每天吃水果不要超過200~350克,大概是不超過20顆荔枝。
- 肉吃多了燥熱口渴甚至便秘,尤其是羊肉
春節少不了大魚大肉,很多人肉吃多了後會感覺燥熱,有些人吃羊肉的感覺會更明顯。這是因為肉類的「食物熱效應」更大,產生的熱量更高。
因為肉類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在消化吸收代謝時會消耗大量的水,同時高蛋白質的飲食會使身體散熱增加。攝入不同種類的肉均能使人體產生熱量,但其產熱差異程度取決於肉類所含的蛋白質。
以羊肉為例,它的蛋白質是餐後產熱的強力促進劑,並且甲狀腺激素可能有助於該效應。還有研究發現,吃很多羊肉後會使身體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釋放增多,影響機體水鹽代謝,腎小管和集合管加強水分重吸收,導致尿量減少、糞便干硬,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感覺吃羊肉後更容易出現燥熱、便秘等「上火」癥狀的原因之一。
- 喝甜飲料、吃甜點
春節期間,自然少不了各種甜點和甜飲料。很多人喝甜飲料、吃甜食後會冒痘痘,也認為是「上火」。
其實,這是因為糖分攝入太多。雄性激素水平與血糖水平呈正相關,皮脂分泌又受雄性激素調控所致,因此高血糖負荷飲食會加重痘痘長勢。
如何預防「上火」?
有研究對1051 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經常熬夜(61.4%),嗜食辛辣食物(59.1%),壓力大(55.2%)的學生易出現「上火」癥狀,而他們「上火」的常見表現是口乾唇燥(50.7%),口腔潰瘍(49.6%),煩躁失眠(40.6%)等。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認為,不良的生活規律、飲食習慣以及過度的精神刺激等,都會使人們更容易出現「上火」癥狀。
為了減少「上火」困擾,我建議大家在春節期間注意:
第一,盡量吃清淡。
飲食盡量保持清淡,不要一味選擇重口味。春節期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心情愉悅難免放飛自我,不過,希望大家還是要注意剋制,人生還很長,相聚的機會還有,健康長久才是關鍵。不妨在節日里也提醒自己盡量注意飲食清淡,少吃椒鹽、麻辣等重口味食物。
第二,適量吃,不要暴飲暴食。
節日飲食也要注意適量,不要暴飲暴食,比如,吃瓜子、堅果可別「不能停」,每天的量差不多也就手抓一把的去殼果仁,不要吃太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雖然爽得一時,但對健康並不利;水果雖然健康,但糖分多,吃多了也不好。
第三,多喝水。
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身體內的代謝反應自然會受到影響,提醒自己要多喝水。優先喝白水,所有含糖飲料(包括甜的涼茶)還是少碰啦,實在想喝甜味的,不妨選擇代糖飲料。
第四,少熬夜。
過年過節,很多人會和親戚朋友打牌、打麻將、打遊戲,通宵戰到天亮,休息不好,身體就更容易出現「上火」等問題。還是盡量讓自己休息好,能不熬夜就不要熬夜吧。
參考文獻
[1]謝冠群,錢俊華,范永升.上火的由來、定義及其研究思路[J].世界中醫藥,2017,12(12):2869-2871.
[2]鄧文俊. 貯藏柑橘和過量食用人蔘對「上火」的影響及其機制解析[D].華中農業大學,2022.DOI:10.27158/d.cnki.ghznu.2022.000097.
[3]吳金飛. 「上火」的舌象與癥狀特徵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08.
[4]張聰,姜曉明,馮憲敏,等. 食源性"上火"證發病機理[J]. 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20,41(1):51-53.
[5]林富祥,陳瑋瑩. 1051例大學生「上火」的調查研究[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2,14(1):1306-1310. DOI:10.3969/j.issn.1674-3849.2012.01.034.
[6]翟靜波,曹紅波,王曉輝,等. 基於關聯規則的大學生「上火」相關核心生活習慣分析[J]. 中華中醫藥雜誌,2016,31(7):2552-2555.
[7]包潔,汪琴靜,李思敏,朱永福,陳寧寧,鄭衛軍,謝志軍,范永升.「上火」誘導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5,30(04):1013-1016.
轉載自: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