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國家流感中心於3月16日公布的流感監測周報,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仍呈上升趨勢,我國流感病毒陽性率比第九周上升11.7個百分點。「這一波究竟是甲流還是新冠?是否還會疊加感染?」很多人充滿擔憂,那麼,如何應對新冠二次感染呢?近日,南都健康大講堂攜手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為大家帶來一場主題為《如何應對新冠二次感染?》的健康科普講座,直播獲得38.6w+的關注。
直播現場
甲流合併新冠癥狀會加重
「其實甲流和新冠屬於兩種不同的感染疾病,雖然發病癥狀類似,但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教授解釋道,甲流的癥狀通常比較急性,例如突然發熱、喉嚨痛、肌肉酸痛等;新冠肺炎的癥狀則相對較慢,通常在感染幾天後才會出現,並伴隨味覺和嗅覺喪失、乾咳、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
出現哪些癥狀可能是流感,需要儘快去醫院就醫呢?「普通大眾僅從癥狀上比較難區別甲流和新冠,還是要做病原學的判別,居家可以做新冠的抗原檢測或是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測。」彭劼提醒,如果出現了不僅僅是呼吸道的癥狀,還出現了肌肉酸痛、頭痛、高熱持續不退等癥狀,同時家裡幾個人都發生了,可能是流感,要及時就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
「新冠和甲流存在疊加感染的風險。兩個病毒同時感染,容易導致全身癥狀以及肺部病情的加重,免疫功能比較低下或者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尤其應該引起重視。」彭劼強調,儘管目前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已過,但國內的新冠病毒大多仍處於低水平散發的狀態,並未完全消失。根據《柳葉刀》研究報告發現,與僅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患者需要呼吸機支持的可能性高4倍以上,死亡的可能性高2.35倍。
有基礎疾病的老人、重度吸煙等是二次感染的高危人群
從病毒學及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陽康」後體內抗體水平會維持3到6個月比較高的峰值,短時間內再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較低。但去年12月感染高峰至今已有近四個月的時間,不少人開始擔心過了這段「保護期」,再次感染新冠是否會更加嚴重?
彭劼表示,對於普通人群來說,預防二次感染主要還是靠提前接種疫苗以及做好個人防護,不需要過度緊張,二次感染一般來說會比第一次輕。但對於以下幾類高危風險人群,老年患者;有心腦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臟、腎臟疾病、腫瘤等基礎疾病以及維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肥胖(體質指數≥30);晚期妊娠和圍產期女性;重度吸煙者等人群仍需特別關注,避免重症風險。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和主持人曾姐姐
彭劼:「若出現呼吸急促、持續高燒三天以上不退、血氧儀飽和度下降到93%以下等癥狀,務必要及時就醫,尤其是對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家人更要特別關注。」另外,百姓也沒有必要囤太多的葯,現在醫院都做了很好的藥物儲備,就算二次感染的高峰來了,也能應對,不要太緊張。
抗病毒治療前,這兩個問題先弄清楚
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能夠及時阻止新冠病情由輕轉重,是臨床上的重要手段。但是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藥物前一定要遵循醫囑,尤其有兩個問題先要問問清楚。
患者是否有基礎疾病?是否有長期服用的藥物?藥物相互作用一直是慢性病合併傳染病治療的一大挑戰,指兩種或以上藥物同時使用時,可能導致藥效及藥物安全性改變的問題。比如對於一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來說,若使用的新冠感染治療藥物與長期服用的慢病藥物出現了相互作用,則可能導致療效減弱、原有病情無法控制等不良後果,隱患極大。「患者、家屬一定要知道這些信息,告訴醫生平時有什麼基礎病、在用什麼葯,才能幫助醫生在處方抗病毒藥物時平衡利弊,規避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彭劼表示。
彭劼主任
患者是否屬於肝腎功能不全人群?彭劼強調,肝腎功能不全患者作為高危風險人群之一,應儘早就醫、謹慎選擇新冠藥物。肝腎是目前很多藥物的主要代謝器官。當肝功能不全時,會損害新冠藥物的代謝、排泄、劑量和預期濃度,從而導致藥物治療效果變差,甚至加大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而腎功能不全時,同樣也會影響新冠藥物的耐受性和療效 。
對於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首先要使用不經肝腎代謝的、包括沒有用藥禁忌的藥物,目前國內已經上市的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如莫諾拉韋、阿茲夫定都可選擇;發生感染後,需特別做好原基礎疾病的維護。「隨着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逐漸加深,創新藥物研發也會越來越多,醫生對治療的經驗也會越來越充分,大家可以放心。」彭劼強調。
如果你錯過了直播可以通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觀看直播回放。
直播:南都記者 曾文瓊
采寫:曾文瓊
攝影:崔俊超
實習生: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