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中有一根從心臟發出,行走於胸腔和腹腔,聯通各個器官的血管,叫「主動脈」。
它是全身上下最粗,也是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根血管,一旦破裂,血液會像黃河決堤一樣,人的呼吸和心跳隨時可能停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聯合美國耶魯紐黑文醫院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
每年10月,主動脈夾層(簡單來說就是主動脈劈了)的發生率最高。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教你第一時間識破主動脈破裂的信號,並做好科學預防。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主動脈外科中心主任醫師 劉永民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馬根山
每年10月,主動脈夾層高發
主動脈像一根弓狀的管道,從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沿脊柱下行,向全身各個臟器輸送血液。
主動脈管壁有三層,分為內膜、中膜和外膜,最粗的部位直徑達2.8~3厘米。如果存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危險因素,血流的衝擊力會把內膜撕破,血液跑到內外膜之間,就形成了主動脈夾層。通俗地說,就是血管劈了。
北京安貞醫院孫立忠教授團隊聯合美國耶魯紐黑文醫院研究人員,分別從所在醫院選取研究對象,共納入1642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其中中國患者1397例,美國患者245例。
經過梳理,研究人員發現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病有一定的時間規律:
- 一年當中,10月高發
與每年5月至8月相比,每年9月至次年4月,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明顯升高。
其中,10月份的發生率最高,為10.5%;其次是2月和12月;8月份的發生率最低。
- 一個月當中,農曆十五前後高發
該病的發生率也隨着月相變化而波動:滿月期(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前後),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較高。
- 一周當中,周三高發
每周的周三發生率最高(15.5%),周一次之(15.2%),周日發生率最低(12.8%)。
研究人員認為,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與氣溫和氣壓有關,這一研究成果對了解該病的觸發機制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改善這一疾病的防治現狀。
主動脈劈了是怎樣一種體驗?
一旦發生主動脈夾層,相當於血液循環中最核心的部位出現險情,患者會感覺前胸、後背出現撕心裂肺般的劇痛,疼痛可蔓延至腹部。
若不及時救治,血流會衝破血管外壁,造成大出血,休克、死亡是一瞬間的事情。
臨床上,常見的致命胸痛主要有三種:主動脈夾層、急性心梗、肺栓塞,它們的區別在於:
- 急性心梗導致的胸痛,有緊縮感、壓迫感、沉重感、憋悶感,而不是刀割樣的銳痛。胸痛範圍是拳頭或手掌大小的「一片」,不是一個點或一條線。
- 肺栓塞也可表現為胸痛,但多伴有呼吸困難、憋氣,且活動後明顯。
- 如果前胸、後背、腹部出現撕裂樣或刀割樣的銳痛,就要懷疑是主動脈夾層。
醫生點名5類危險人群
在我國,主動脈夾層多發生於青壯年,40~50歲常見,甚至有90後,男性多於女性。
醫生提醒,主動脈夾層有較為明顯的高發人群,以下5類人要特別警惕: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是最主要的原因。有的人平時血壓控制得還可以,但在過度勞累、屏氣用力時,血壓一過性升高,就可能誘發主動脈夾層。
動脈硬化的人
這類人血管的彈性變差,在上身突然扭轉、伸展或抬起的瞬間,主動脈受到猛烈牽拉,就可能造成血管撕裂。
腹型肥胖者
腹部脂肪多,容易造成膈肌上抬,主動脈根部承受着更多的壓力。同樣的道理,孕婦由於胎兒的存在,也要注意預防主動脈異常。
馬凡氏綜合征患者
這類人的心臟和大血管存在先天性缺陷,血管中層很薄弱,容易發生主動脈夾層。
受過嚴重外傷者
特別是發生過高處墜落及撞傷的人,主動脈也容易出問題。
除此之外,工作壓力大、高度緊張、吸煙、嗜酒等也是主動脈夾層發病的重要原因。
控制高危因素是預防重點
主動脈夾層屬於心血管急危重症,死亡率高,但可防可控,關鍵是去除高危因素。
1
控制好血壓
積極控制血壓是首要的。高血壓患者要自行監測心率、脈搏、血壓,將其控制在合理範圍。
生活中避免大喜大悲、熬夜、過勞等可能引起血壓驟升的因素,盡量保持大便通暢。
2
防治動脈硬化
現代人因為飲食結構調整及體力活動減少,動脈硬化逐漸增多且出現年齡越來越早。
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熱量攝入,每天盡量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規律運動,每周積累150~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150分鐘大強度運動。
3
減少突然發力
老年人多有動脈硬化,生活中應盡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轉、拉伸等動作。
例如,起床、從沙發上站起身時動作要慢;廁所馬桶邊最好有個扶手,起身時借一下力。
4
儘可能地避免外傷
如車禍傷、墜落傷,這些力量可引起受傷局部及遠處的主動脈內膜廣泛撕裂,造成一個或多個裂口的主動脈夾層。
5
重視體檢
心臟彩超、X線平片,有助及早識破主動脈夾層,增強CT、MRI均可做出明確診斷。
有高血壓、經常熬夜、心理壓力大、長期吸煙嗜酒的人,要在體檢中重點關注胸片檢查和超聲,若有異常及時就醫,一定別大意。▲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