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效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的較大規模的傳染病多達700多次,也就是說,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平均每隔三五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的傳染病。
戰勝瘟疫
古代爆發過的大型傳染病有天花、鼠疫、霍亂,黑死病、瘟疫嗎,斑疹,傷寒,狂犬病等等,其中天花屬疾病,傳播速度很快,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感染一個村子的人。
春秋戰國時期,據左丘明著的《左傳》記載,公元前556年秋天,宋國出現了—種怪病,患病的人們恐懼不安、煩躁失眠,對聲、光、風等刺激敏感,且有喉頭緊縮感。患病者口渴卻又不敢喝水,後來人們逐漸意識到這種病可能是被狗咬造成的,於是驅逐了國內的瘋狗。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記載的傳染病狂犬病。如今全球每年有超過5.5萬人死於狂犬病,95%以上發生在亞洲和非洲。被疑患狂犬病動物咬傷的受害者中,15歲以下兒童佔40%,人類狂犬病死亡病例絕大多數由狗引起。
三國時期,發生瘟疫次數多達22次。一代梟雄曹操曾寫下一首:鎧甲生蟣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詩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當時的慘景,東漢末年的大瘟疫,當時人們統稱「傷寒」。建安七子中的王桀在《七哀》詩中寫道:「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著名的赤壁之戰,當時荊州,赤壁等地血吸蟲病流行,曹操統帥的20多萬大軍,在作戰過程中,由於突遭瘟疫,將士染病將近一半,戰鬥力急劇下降。《三國志》記載:「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假如曹操軍隊沒有瘟疫的影響,三國鼎立的局面或許會被改寫,曹操在後來給孫權寫的信中,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瘟疫。
赤壁之戰
根據史料記載,鼠疫流行開始於公元468年,按照時間推算,大概發生在南北朝時期。在公元468年,當時華夏中原腹地一共有15萬人左右受災,涉及到多個地區,包括今天的河北山東等地區,之後鼠疫在東亞甚至是環太平洋橫行,每年因為鼠疫死亡的人不計其數,而在古代,束手無策的百姓只能求神拜佛,寄希望於神仙顯靈,統治者們也無能為力,只能跟隨着窮苦老百姓燒香拜佛,大力修建寺廟請求菩薩顯靈,以求安定民心,這樣導致了佛教在魏晉南北朝的極度盛行。
鼠疫不僅在東方等地肆虐,甚至在歐洲也讓不少人喪生,因此歐洲人曾把鼠疫稱呼為黑死病。14世紀歐洲爆發「黑死病」,發病1至3日之內死亡,大約死亡1700萬至2800萬條生命,死亡人數占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意大利、英國死者半數。
1643年,也就是明朝末年,鼠疫再次橫行,這次鼠疫造成李自成的軍隊和清軍傷亡不少,直接造成京城的慌亂。李自成當年攻入北京城時發現紫禁城幾乎成為了一座空城。
在1910年鼠疫再次在東北爆發,這次鼠疫直接造成6萬多人死亡,涉及半個中國。
傳染病其實不僅僅是威脅現代人身體健康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一大因素,也是影響古代歷史的演進的一大因素。在古代,甚至因為爆發大規模的傳染病而導致社會動蕩,國家根基不穩,引發大規模的叛亂,最終導致朝代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