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口罩封印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社交能力,還有飯碗。自從戴上口罩之後,似乎每一年都變成了「就業最難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沒有飯碗可捧,陷入就業焦慮之中。
而身處世外的家長們對此並不能理解,家長們認為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一定是因為眼高手低,期待太高。而現實中,大學生們的能力和他們期待的薪資並不能夠匹配。
然而一位大學生的經歷,卻讓我們的這種思想有了些微的改觀。
「畢業三個月,我發現我兒子成了傳說中的賠錢貨」
眼瞅着已經到了年底,距離22年畢業生的畢業季也有小半年了,按理來講,這時候大學生怎麼也該找到一份工作,成功轉正,並且攢下一些積蓄了。
但事實上大部分的大學生還是沒有找到工作,而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又很難說能夠攢下積蓄.比方說最近就有一位老母親吐槽:自家兒子畢業之後成了個賠錢貨。
其實這位老母親的想法也是和家長們一樣的,只要大學生能夠不眼高手低,怎麼著也能找着個工作先幹着。但沒想到自家兒子比家長還要佛系,期待還要更低。
像我們在工作實習的時候都會要求有實習期工資,可能少一點,但不能沒有,就算再降低期待也不能說超過一個月的實習期還不給一點工資,那有點白嫖的意思了。
可能是由於工作實在不好找吧,這位大學生的底線還要更低,剛畢業的時候就進入了一家單位實習,而在實習期間呢,是沒有工資的,而且這種沒有工資的實習期,持續了三個月。
三個月沒有一文錢收入,但我們工作總是要支出的交通費不是一筆小數目,大多數公司不包飯,吃飯點外賣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光這兩項,一天下來至少30塊錢。
而因為實習了三個月,所以這兩項的費用就變成了3000塊錢,但這還不是最多的支出,在實習期間沒有經驗的大學生,被企業套路誤簽了合同,解除又賠了好幾千塊錢。
相當於幹了三個月的活,收入上分文沒有,反倒搭出去小1萬塊,還是過着朝父母伸手要錢的日子。這讓大學生很沒有尊嚴,家長心裏也不是滋味,但也確實沒法指責學生什麼。
畢竟你說眼高手低,學生的期待值也已經算最低了,也確實沒有乾脆自暴自棄,在家啃老,找工作和工作上也算非常努力,但實際結果就是這麼個結果,只能說經驗不足吧。
大學生是否應該免費實習?網友提出兩種迥異觀點
對於大學生的經歷,網友們也抱有兩種看法,一種網友認為,這位大學生其實根本就不應該留在那裡實習,實習期沒有薪資是嚴重不符合規定的,以後待遇也不會太好。
其實網友的話也很有道理,對於我們這些已經有了工作經驗打底的老油條來說,這種單位的確不會考慮,但是如今的大學生這麼做的還很多,也是確實沒有什麼別的好選擇了.
但也有網友認為大學生其實態度是正確的,在最開始進入職場,不應該把重心放在回收上,因為大學很多專業其實教不了什麼實用的東西,剛進入職場就是打地基的階段。
這個觀點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對於如今的大學生來說,學校能教給我們的確實太少,尤其是戴上口罩之後,很多同學其實4年里都沒有怎麼好好在學校上過課,參加過活動。
因此無論是專業技能還是職場技能,實際上都比較匱乏。這雖然不是大學生們的錯,但確實在職場上沒有人會在乎學生自身的處境,大家更多的是要看最後的結果。
大學生們如果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要早點認清這一點,轉變態度老老實實地打好地基,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要規避,像這位大學生一樣狼狽的情況。
雖然實習賺少一點沒有錯,但我們也要清楚我們的退讓是為了什麼,退讓是不是有意義、有必要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這份工作是否在我們的職業規劃基準線上。
我們在進入職場之前,一定要做好職業規劃,明白自己要在哪條道路上發展,也就能夠明確自己的基準線上都有哪些技能需要配備,哪些台階需要積累。
如果這一實習所能積累的技能和經驗偏離了我們的基準線,不能夠給我們帶來有效幫助,那就沒有必要在這份崗位上退讓和受苦了,就算無關尊嚴,也要在意我們自己的錢包。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