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有人想做一個安靜的學霸
有人想做一個安靜的看客
甚至有人……
想做一條安靜的鹹魚
但是,聽我說
動起來!這一行為很重要。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都證實,
缺乏身體活動,
已經成為全球範圍之內造成
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危險因素。
即便是身體機能狀態較好的人,
如果14天不運動,
免疫力都會出現明顯下降。
有人把靜態行為稱作「最甜蜜的毒藥」,在清醒狀態下,能量消耗小於1.5 梅脫的活動都是靜態行為,例如坐着看電視、開會、聽課、用電腦、閱讀、打牌、聚餐、喝咖啡……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即使一個人每周身體活動水平達到推薦量,但靜態行為時間增加,也會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建議人們要減少靜態行為,每天保持身體活躍狀態。
居家期間,受場地、設施限制無法進行戶外活動,推薦幾個在家做就能鍛煉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的小動作:
高抬腿走
高抬腿可以鍛煉股四頭肌、髂腰肌、臀大肌,增強心肺功能。
注意要走踏結合、循序漸進,目標鍛煉時長5分鐘。
如果在鍛煉過程中,無法達到標準動作時,可休息後接着鍛煉。
原地小跳
原地小跳,能夠鍛煉腿部肌肉,拉伸韌帶,帶動整個身體運動,而且用時短,高效,不佔地,方便你隨時隨地動起來。
做原地小跳時,腿部注意併攏避免傷膝,1次做10秒,每3次算一組,每天可做3組。
手腳運動
手腳運動能夠加強心肺功能和身體柔軟度,鍛煉肩關節的同時還能改善手腳不協調。
雙腳站立,左手向上舉起伸直,左腳後跟向後上抬起,用右手去拉左腳,換方向做同樣動作(左手拉右腳,右手拉左腳),目標時長5分鐘。
以上三個小動作簡單易學,不佔場地,不需要藉助器材,在家隨時都能練習。當然,您也可以根據自己運動習慣選擇健身操、廣播體操、八段錦等方式來達到活動身體的目的
總之一個原則——「動則有益、多動更好、適度量力、貴在堅持」。
同時,注意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1、運動前要熱身,運動後要拉伸
秋冬季天氣寒冷,人體各器官都處於保護狀態,鍛煉前缺乏熱身容易造成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情況。
2、運動時不保暖,運動後就沖澡
即使是在溫度舒適的室內,開始運動時也要穿長袖,等微微出汗後才可以脫衣。鍛煉完畢也要儘快穿衣保暖。運動後洗冷水浴會因突然刺激,使血管立即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加大, 洗熱水澡則會繼續增加皮膚內的血液流量,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因此要給身體足夠的舒緩期再去洗澡。
一次「揮汗如雨」,時常「躺平擺爛」
鍛煉身體不能一勞永逸,不但要動,還要動的多,要循序漸進,運動強度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體弱者和少年兒童,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規律比強度更重要。
運動口渴猛喝水或忍着不喝
運動前、運動期間、運動後都要及時補水,喝水每次不宜太多,而且水不要太涼。但切忌喝咖啡或巧克力,因為其中所含的咖啡因反而會造成人體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