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再來說一下鬼市的發展歷史;大約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形成的它,在民國年間就迎來了自己的發展高潮期,而隨着時間的再次發展,鬼市也是再次消失在視線中;大約到了20世紀80年代左右,以北京潘家園為代表的鬼市再次出現在人們視線中,鬼市再次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期;而到如今,隨着鬼市文化的不斷發展,其逐漸滲透到了我國各個城市內,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處太原的鬼市。
太原鬼市,又叫作太原南宮古玩市場。前身為府西園的它,在1996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根據資料的記載和知情人的描述,這個市場的總體規模還是比較大的,其整體由長度為100米左右的南北大街和長度在200米左右的東西大街組成;同時,這兩個街道的售賣物品也是不一樣的,南北大街內基本都是以舊書攤為主,整體攤位也是大約有40個左右;而東西大街則是以古玩以及郵幣為主,在這裡你可以收集到很多的珍稀郵票、名家字畫以及青銅瓷器、木器等等;
現在再來說一下鬼市的擺攤時間。基本在周六日內,鬼市都會出現,平時也會出現,但規模體量較小。而且由於季節的不同,鬼市的出攤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夏天的時候,其基本在凌晨三點左右,基本這個點城市早已經安靜下來,大街上幾乎沒人,這些攤主們就開始陸續出現了;而冬天的時候則是大約在五六點;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二者都有一個統一特性,那就是天黑時期,而且隨着太陽升起,鬼市內的攤主也是逐漸散退,鬼市也是就此消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一樣。
或許有人看到這裡的時候就會想,凌晨出攤,是靠什麼東西照明呢?會有路燈嗎?並不是,鬼市內基本都是自帶照明設備,古代的時候基本是以煤油燈為主,而現在的時候則是大部分以手電筒和檯燈為主;但出於一些因素的原因,這些照明設備的燈光十分的昏暗,遠遠看去的時候,就像是飄在路中間的鬼火一般,所以也是有了鬼市的名稱的由來。
在地攤文化不斷興起的今天,鬼市也是逐漸開始被人們接受;而且其的出現,也是為太原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同時,它的出現,也是拯救了很多的人們,不少放不下面子卻家道中落的富家子弟在這裡通過售賣物品得到了金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而一些淘寶者也是在這裡撿漏,實現了自己的發財夢。同時,太原鬼市的受眾群體也是十分廣泛的,據說經常會有北京等地的人們來到這個鬼市尋寶,當然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你對太原鬼市有了解嘛?你知道鬼市內的燈光為什麼都比較昏暗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