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有名的女將軍,大家耳熟能詳的有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等。其實,在明朝末期,有一位女戰神,比這幾位女將更傳奇。
她不但戰功無數,拜將封侯,還是唯一被寫入正史《二十四史》的女將軍。也就是說,她是我國古代唯一有正式國家編製的女中豪傑。
她就是明末傳奇女英雄秦良玉。
明朝崇禎皇帝曾為秦良玉親筆寫下四首詩,稱讚她,「鴛鴦袖裡握兵符,何必將軍是丈夫。」
明朝末期的幾位皇帝都對她推崇備至,數次加封。就連她的老對手張獻忠和清軍,也對她的守地不敢輕易侵犯。
那麼,秦良玉究竟有什麼過人的能力,她又建立了怎樣的功勛,為她留下了如此的英名和殊榮呢?
01良好的家教
1574年,在四川省忠州的秦家,一個苗家女嬰呱呱落地,全家都對這個盼望已久的女孩兒非常喜愛。這個女嬰就是秦良玉。
秦家是書香之家,秦父秦葵是一名書生,滿腹經綸,生性淡泊,為人豁達。
秦良玉上面有兩個哥哥,下面一個弟弟。秦葵對孩子們一視同仁,不管男孩女孩,都是一樣用心教養。這在那個年代是非常難得的。
秦家雖然是苗人,但是他們漢化已久。所以秦良玉從小就和哥哥、弟弟一起熟讀四書五經,通曉文墨。
而且,因為苗人民風彪悍,加上有秦葵的大力支持,秦家孩子們也都熟讀兵法,弓馬嫻熟。他們還喜歡舞槍弄棒,排兵布陣。
特別是秦良玉,雖然是女孩子,卻不愛紅裝愛武裝,文韜武略,樣樣都比兄弟們強很多。
秦葵非常喜歡這個優秀的女兒。但是,他也為女兒惋惜。因為在那個年代,行軍打仗都是男人的事情,女子基本沒有上戰場的機會。
他對秦良玉說:「你要是個男孩子就好了。」
秦良玉聽了父親的話,卻很不服氣地說,只要能給她兵權,她同樣可以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02覓得良緣
秦良玉文武雙全,聲名遠播。遠近的人家都知道秦家有這麼一位出色的女兒,紛紛上門提親。
但是,秦良玉自己很有主見。她的婚事父母說了不算,必須要她親自點頭才行。秦良玉自身優秀,一般的男人自然也看不上。因此,她的婚事遲遲定不下來。
後來,秦良玉自己提出要比武招親。於是她就在家裡擺下了招親擂台。
當時有一位青年才俊,叫馬千乘,是石柱縣土家人土司。他是漢朝名將馬援的後代。
馬千乘對聲名在外的秦良玉十分仰慕。他聽說秦良玉要比武招親,急急忙忙第一時間趕到秦家,前來參加比武。
就像穆桂英和楊宗保那樣,秦良玉和馬千乘在比武擂台上打着打着,就打出感情來了。
事後,馬千乘憑着自己的本領和真誠打動了秦良玉。兩人最終喜結良緣,成就了一段流傳幾百年的愛情佳話。
之後,馬天乘隆重而熱烈地迎娶了秦良玉。秦良玉這一年22歲。婚後,他們夫妻倆非常恩愛和睦。
誰也沒想到,秦良玉傳奇的一生,就從嫁給馬天乘後開始了。
03組建白桿兵
當時的石柱縣屬於山區,不但資源匱乏,而且民風剽悍。朝廷對石柱的管理鞭長莫及。
所以,大明朝廷一般都是任命當地的土司為宣撫使,並授權宣撫使訓練兵馬,以維護當地的社會穩定。
石柱縣人生活條件非常落後,許多地方甚至還過着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在莊稼歉收的大旱年景,時常會有盜匪橫行,出來搶糧食,為害鄉里。
有一年,秦良玉認為將會大旱,就組織人開墾荒地,種植耐旱的玉米。
為了將來保護莊稼,防止被土匪搶劫。在莊稼地里不忙的時候,秦良玉就把大家組織起來練兵,訓練打仗。她還給大家配備了長矛,專門巡迴保護地里的莊稼。
一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的民兵組織就這樣誕生了。
那一年果真發生大旱,只有秦良玉他們的玉米地豐收。
人們很疑惑,就問秦良玉為什麼能未卜先知。秦良玉解釋說,大旱的時候,螞蟻會將洞穴做得很深;而在多雨的季節,螞蟻穴則會做在高處。
秦良玉的這些做法,贏得了當地人的敬重和信任。他們對秦良玉幾乎敬若神明。
於是,有更多的人加入了秦良玉的自衛隊伍,而秦良玉的白桿兵就這樣逐漸成型。這支民兵自衛隊也叫「馬家軍」。
秦良玉的自衛隊為什麼會叫白桿兵呢?原來這和他們使用的武器有關。
白桿兵使用的兵器是長矛,是秦良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軍事才能,獨立創造發明的。長矛的桿是用白木做成的,帶鉤和環,不但威力大,還非常靈活好用。
秦良玉就這樣帶着她的白桿兵,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沙場征戰生涯。
04首戰告捷
1599年,正是萬曆27年,楊應龍在貴州遵義發動叛亂。
當時的朝廷由於腐敗無能,沒有能力平亂,就把這一重任交給了地方武裝。身為土司和宣撫使得馬天乘也收到了參戰詔書。
秦良玉也要求參戰,丈夫馬天乘卻連連說不可不可。那個年代,哪有讓女子帶兵打仗的道理。
但是,馬天乘還是成全了愛妻的心愿。他答應讓秦良玉做一個押糧官。這個官職不需要上戰場拼殺,危險也小得多。
於是,馬天乘和秦良玉夫妻倆就帶領3500名白桿兵前往平亂了。
當時婁山關已被叛將佔領,大軍只能駐紮在這裡,和叛軍展開僵持。
此時,正趕上土家人過年。節日當天,軍中將士整個白天都在喝酒、奏樂,慶祝節日。到了晚上,營中將士已經醉倒一片。
叛軍楊應龍趁機夜襲,打算一舉把白桿兵拿下。
沒想到白桿兵竟然從四面八方圍殺過來,倒在地上裝醉的白桿兵也一下子站起來了。內外夾擊下,白桿兵反把叛軍殺得狼狽逃竄。
白桿兵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楊應龍中軍營。楊應龍本人也兵敗而亡。
原來,秦良玉熟讀兵法,知己知彼,早已胸有韜略。
她預料到,楊應龍會趁着過年派人襲擊。於是,她暗中下令讓大家裝醉,引誘敵軍來襲。同時,她又命令在軍營周圍暗中布下埋伏。楊應龍果然上當。
之後,秦良玉又率軍連續作戰,一鼓作氣徹底平定了這次戰亂。這一年,25歲的秦良玉取得了平生第一次作戰的重大勝利。
總督李化龍特意給秦良玉送去匾額,上書「女中丈夫」,以表彰秦良玉的功績。
05保家衛國
1613年,馬天乘得罪了宦官,遭誣陷入獄,後在獄中被折磨致死。秦良玉和年僅幾歲的兒子成為孤兒寡母。
因為兒子馬祥麟年幼,加之秦良玉文武雙全,又有戰功,朝廷就任命秦良玉繼任了土司一職。
明朝末期,朝廷內憂外患。外有後金一再犯境,內有李自成、張獻忠揭竿而起,各地戰亂不斷。
在這種亂世之中,秦良玉數次率兵勤王、平亂、自衛,征戰沙場,立下戰功無數,威名遠揚。
1621年,受秦良玉派遣,她的兄弟秦邦屏和秦民屏帶領幾千白桿兵,赴遼東戰場參加勤王之戰。不料戰事慘烈,兄長秦邦屏戰死,白桿兵也死了很多。
秦良玉隨後親自帶著兒子馬祥麟,率領三千白桿兵,趕赴遼東,北上抗金。白桿兵英勇善戰,成功抵擋住了金兵的進攻,金兵對秦良玉率領的白桿兵非常忌憚。
朝廷聞報大喜,晉封秦良玉為二品官身誥命夫人。
1630年,崇禎又下令天下勤王。56歲的秦良玉自籌糧草,再次出征,第三次馳援京師。
秦良玉和手下白桿兵拚死血戰,打得清兵大敗而逃,終於解了京師之圍。
聽聞捷報,很少寫詩的崇禎皇帝,親筆為秦良玉寫下了四首詩,嘉許不已。
崇禎皇帝召見秦良玉之後,又賜給她龍鳳袍一件。這是秦良玉一生戎馬生涯中最為顯赫的榮譽。
據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火炬服裝所選的鳳紋就出自這件傳世寶物龍鳳袍。
1644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同時,張獻忠攻陷四川。
雖然秦良玉這時已經七十歲高齡了,但是她堅決拒絕投靠張獻忠政權,還數次將他打敗。
在秦良玉生前,無論是張獻忠還是後來的清軍,都沒能打敗古稀之年的秦良玉。他們始終都不敢靠近秦良玉守衛的石柱半步。
直到秦良玉去世,清軍才逐漸佔據了石柱。
1648年,七十四歲的秦良玉仍然堅持在校場閱兵。閱兵結束後,她突然倒在地上,永遠離開了這個她守護一生的國家。
就在去世前不久,卧病在床的她還答應南明小王朝,準備再次披掛上陣,報效國家。
秦良玉死後,哀榮遍地。無論明朝遺老遺少,還是清朝新貴,都對她十分尊崇。
按照秦良玉生前的安排,在她死後,家人連發48道喪,留下48座墳墓。至今無人知道女將軍究竟葬在哪裡。
一代女戰神就這樣走完了她輝煌壯烈的一生。
秦良玉一生經歷了明末四代皇帝,數次征戰沙場,忠勇雙全,滿門英烈,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戰功。
做為一代名將和民族英雄,秦良玉無愧於「忠貞侯」這個封號,也完全有資格列入明王朝正史。
作者:天高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