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管仲是齊桓公霸業的奠基人,為齊國帶來經濟繁榮,使齊國成為諸侯國盟主,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作為春秋時期最著名的宰相,他成為了後世很多政治家的榜樣。但在這層政治家的榮耀下,他還隱藏着另一個身份——青樓的創始人,本期節目將帶領大家走進管仲的另一面。
1. 搞經濟建設,設立女閭三百座
妓女這個行業出現得比較早,因為食色性是人之本性,自古就是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詩經》中的「游女」一詞據說就是用來形容妓女的。白紙黑字作證,顯然這是個古老的職業。
她們精於裝扮,能歌善舞,擅長媚術,為了錢財,她們既可以賣藝,又可以出賣身體,還能長途跋涉上門服務。
然而這個時候的妓女都是沒有牌照的,不能掛牌營業,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
然而就在她們彷徨無助,人生迷茫的時候,管仲帶着妓院出現了!他真正讓妓女們正大光明出現在人們視野里,成為一個合法的賺錢營生,進而形成了一門獨特生意,並帶動了紅燈區相關產業建設,酒吧餐飲按摩賭場應運而生,創造了在各個城市都火爆的吃喝嫖賭一條龍服務。
按史書記載,管仲發明妓院,也是他的新改革措施,這個風月場所取名叫「女閭」,一上來就設立女閭三百。
影視劇照
可是他為什麼要設立這麼多妓院呢?那當然有他自己的道理了。管仲所做的一切事情圍繞的核心就是——搞錢。為的就是增加國家收入,提高國家綜合實力。
且說管仲在齊國搞了各種改革措施,錢是嘩嘩地流入口袋。但距離管仲的目標還是有些遙遠的,因為管仲的終極設定不是有錢,是利用霸權穩定搞錢的渠道。
所以要稱霸天下,就必須要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說白了還是要錢,要很多很多錢,才能稱大爺。
光靠增加賦稅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土地就那麼多,產出也就那麼多,除非你把老百姓逼得沒發活。可要是那樣只會加重人民的負擔,到時候整出個官逼民反,引起社會動蕩,可就得不償失了。
搞對外貿易呢?齊國靠海,其他諸侯國要吃鹽吃海鮮,只能從齊國這裡進口。但賣鹽搞錢來的太慢,又要曬鹽、又要運鹽,一來一回好幾個月。
怎麼辦?老話說,食色性也,管仲便搞起了風俗業。往來齊國的都是各國的大商人、政要,一個個富得流油,還有,老百姓也有錢了,他們也是消費群體。
於是他趕忙進見齊桓公,讓齊桓公挑選了幾十個年輕貌美的宮女出來。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樓,將這些美貌的女子都納入其中,一番裝修加培訓,這座國家大妓院就這麼正式出爐了。這裏面的總經理叫做老鴇,接客的宮女就稱作為妓女,當然那些跑堂的,後世人們稱之為大茶壺,也可以叫龜公。
這個妓院一開張可了不得,立刻便是門庭若市,生意好得沒法說。你想啊,那些達官貴人們平時就那麼幾個小妾,哪裡見過這種陣仗,在你面前站一溜各色美女,鶯鶯燕燕,環肥燕瘦,眼都挑花來。所以這個生意自然紅火,來往的嫖客們絡繹不絕,銀子也就大把的流入了齊國的國庫之中。
2.做成連鎖,做成產業,做成文化
嘗到了甜頭的管仲一不做二不休,立刻就在整個齊國開設了大大小小的連鎖店,自古以來,青樓只認銀子不認人。管你是當官的還是做生意的,哪怕你就是個搬磚炒菜的打工仔,只要給錢就能進來,進來了你就是大爺,莞式服務。
這下可好,逛妓院立刻風靡一時,成為了當時社會裡非常流行的一項娛樂活動。不僅老少皆宜,而且還沒有階層門第之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頭百姓,都可以來此享樂一番。
俗話說,一業興,百業興,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妓院,它的出現立刻就帶動了很多的相關產業鏈的飛速發展。
你想啊,開妓院得建樓,需要建築材料;建好了得裝修,裏面還要有各種精美的擺設,裝修公司可以發財;再加上技師們打扮打扮,綾羅綢緞外加花粉胭脂,每天人來人往,吃的用的穿的,那得需要多少錢?
妓院搞活了,有了大批人流,不得再來點別的產業?酒吧飯店賭場商業街,算起來,這得帶動多少產業隨之興旺起來?解決了多少就業問題?
影視劇照
讓人想不到的是,很多外國人因為愛上了這個新生的產業,乾脆就直接搬到了齊國來,掙了錢就往妓院跑。這些人當然是各行各業都有,沒有繼承權的公子,國家公務員,製造業的,做餐飲的,搞服裝的,反正是啥人都有。這些人有效地拉動了GDP,讓齊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還有更關鍵的是,妓院可以大量安置那些罪犯女家屬和俘虜來的女奴隸,這些人的吃穿就要耗費大量的財力,這下可好,不僅減輕了齊國的國力負擔,而且還能給國家賺錢,簡直是一舉幾得啊。同時也整頓了那些散落在煙花柳巷的流鶯們,讓她們的工作合法化,得到朝廷的認可和保護,從而丟掉包袱,輕裝上陣。
所以說,管仲的這一招,不僅給齊國賺來了大把的鈔票的武器,而且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和諧,齊國百姓安居樂業。
影視劇照
接下來,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栽了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無數的文人騷客以及名門公子,聽到齊國的美女如雲,都慕名向齊國湧來,如此一來,齊國自然就有了大量的人才。這也是一種軟實力的體現,只不過在今天換成了文化藝術、戲劇電影、流行音樂、服飾穿搭了。
3. 名妓輩出,青樓文化
有了妓院,齊國的技師們自然就找到了組織,再也不用東躲西藏,日晒雨淋,在各種奇奇怪怪的地方做生意了,你說她們能不感謝管仲嗎?
這種生意自然有着極強的生命力,一經發芽,立刻就開枝散葉。別說當時其他諸侯國也來模仿了,後世的人更是將其發揚光大,甚至還形成了所謂的青樓文化。
比起今天充滿了三俗氣息的那種場子,古代的青樓可就高大上多了,人家玩的是文化藝術,詩歌詞話紛紛充斥其中,幾乎有了高雅的感覺。比如唐朝大詩人杜牧就寫道:「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他根本不為自己泡在青樓為恥,甚至還覺得蠻自豪。還有宋朝詞壇巨匠柳永,科舉考不上,懶得整了,便寫下「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不止是文人騷客、大金鏈子土豪喜歡去,皇帝也喜歡,比如宋徽宗。一個皇帝,挺有品位的那種,放着後宮三千佳麗不管,偏要去逛會所。
有青樓,就有名妓,她們用青春、才華和身體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纏綿悱惻的故事。比如蘇小小、李師師、薛濤、梁紅玉、陳圓圓、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秦淮八絕的出世,更是將青樓文化推向了歷史的鼎盛。
然而這一切,都是那個人帶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又怎能忘記了這位挖井人呢?
「祖師爺,我們愛你!謝謝你給了我們如此美妙的人生!」這就是千年來技師們心中最真誠的吶喊,她們在妓院里供奉了管仲的畫像,將管仲稱作自己的祖師爺。不過現在的會所沒文化,什麼都不拜,最多拜個關公——財神爺嘛。
這下子你應該明白為什麼管仲是青樓的祖師爺了吧,不過估計管仲當時也沒想到,自己創造的這門產業,不僅被後人發揚光大。
編輯:涼三
路上讀書,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