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陽消陰長」由熱轉寒的過渡季節,時至秋令,雨水逐漸減少,地氣清肅,金風送爽,天氣轉燥,所以,氣候乾燥是秋季氣候的基本特點之一,機體也最容易引發各種燥症。
秋燥的類型
臨床上秋燥分為「溫燥」「涼燥」兩種類型。溫燥見於初秋暑性未消時,常有心煩口渴、鼻唇乾燥、乾咳無痰、咽喉干痛等癥狀。涼燥一般發生在深秋和初冬,出現咳嗽少痰、咽干鼻燥等,往往伴有惡寒無汗、鼻流清涕等風寒癥狀。但無論是溫燥還是涼燥,均是燥邪為患,津液損傷是其特點。
秋燥還分為外燥、內燥。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會有感冒、咳嗽等癥狀;而內燥是臟腑精虧液耗引起的,例如大病初癒、勞累過度、太過辛熱等,常伴有肺胃陰傷的表現。
秋燥的常見表現
咳嗽
因秋令主肺,肺喜潤而惡燥,因此最易損傷肺臟,燥邪傷肺,肺失潤養,就容易出現燥咳,表現為乾咳少痰,痰不易咯出,甚至出現胸痛、咯血。
眼乾
入秋以來,對於那些整天對着電腦的上班族而言,最明顯的感覺便是眼睛乾澀,且頻繁點眼藥水仍效果欠佳。這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外界因素、飲食及生活作息等因素的影響,包括長期使用電腦、過多攝入辛辣食物等,從而導致經絡失暢、氣血失養、正氣虛衰,給了燥邪可趁之機。
皮膚乾燥
一般來講,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相對濕度是40%~60%,空氣的相對濕度低於30%以下時,人們就會感覺到皮膚乾澀粗糙,需要及時保護皮膚。中醫理論認為肺主皮毛,因此,皮膚的乾燥瘙癢都與肺相關。
鼻出血
秋燥鼻出血是秋季感受燥熱之邪,耗傷肺陰,灼傷肺液,血熱妄行,上循肺竅,從鼻而出,以鼻腔溢血為主要特徵。常伴有鼻燥咽干,口渴,發熱,微惡風寒,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症。
口唇乾裂
一到秋季,我們往往會覺得嘴唇乾的難受,總喜歡拿舌頭舔一舔,還特別容易口渴,嘴唇乾燥脫皮也是常有的事。唇乾主要是陰虛肺燥的表現。應對嘴唇乾燥,除了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外,還建議用一些含有薄荷、維生素E等天然成分的唇膏。因為薄荷可以起到清涼的作用,而維生素E可以起到保濕的效果。需注意的是,敏感膚質者,要選用比較溫和或者極其溫和的唇膏;膚質比較干者,要選用相對比較滋潤的唇膏。
便秘
進入秋季後,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加大,由於空氣濕度降低,天氣乾燥,人體內水分的過度蒸發,而且腸胃功能相對變弱,腸道也會因受燥氣損傷而變得乾澀,許多便秘患者的病情開始加重;一些原本沒有便秘的人,也容易在秋季感到大便乾結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