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台飛機發動機也正是誕生於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它的設計者,就是北洋大學教授、傑出的機械工程和材料專家鄧曰謨。
鄧曰謨,機械工程和材料專家,電機專家,教育家。於1925年設計製造出中國第一台水力發電機;設計製造出中國第一台全能材料試驗機;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飛機發動機;主持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設計及水利機械、礦山機械的研製。在動力機械工程、鋼鐵及輕金屬合金、材料性能試驗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藝,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意義的技術成就。
1934年,北洋工學院成立了「國立北洋大學飛機工程研究會」,南京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專門撥給學校一架德國製造的Fock Wulf飛機,以供研究仿製。當時飛機製造在國內尚屬空白,被說成是「非洋人不可」,而發動機被稱為「飛機的心臟」,工藝異常複雜,自主製造飛機發動機被看作是「異想天開」的舉動。面對挑戰與質疑,鄧曰謨毅然挑起大梁,主持承擔了飛機發動機的試製工作。
鄧曰謨先生承擔了飛機發動機的試製工作
校長李書田惜才愛才,出面找到天津中國銀行經理,解決了研究經費的燃眉之急。鄧曰謨和他的助手們一起,從鑄造合金入手,自己動手冶煉,用了兩年時間,試驗數百次,終於闖過了一道道難關,使鑄造合金在強度、硬度、表面性能方面的技術指標達到了美國標準。接着他們開始逐一鑽研,仿製發動機零件:把發動機件取下一件,仿造一件,首先進行試驗室台架試驗,然後進行實物運轉試驗。鄧曰謨把仿造的機件裝在原機上「開車」試驗,比較其性能差距,並加以改進。最終,整個原機零件都替換成了自製零件,自製發動機在馬力、轉速、穩定性等方面都達到甚至超越了德機水平,試製取得了完全成功,中國第一台飛機發動機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