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2021年12月28日03:49:03 資訊 1977
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

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發表《南風窗》對我的訪問,同時還轉發前天《每日經濟新聞》對我的訪問,這兩篇稿子都比較長,說的是同一件事,是關於央企總部花落何方的事情,也就是說央企總部將在哪些城市建立。

昨天,中國電子總部遷到深圳,大前天,中國船炮在上海舉行奠基禮。央企總部到各大城市成了一道風景線,攪得人心緒不安,有的是心花怒放,有的是望眼欲穿,更多的地方是議論紛紛,我們這個省能不能分到一個央企總部?

前一段時間我提出建議,中國稀土的總部應該放到江西去,現在已經已經到贛州去了。這則消息勾起了很多省的夢想,如果我們省有一家央企總部多好啊。

總的來說,央企總部搬遷,需要考慮國家經濟發展的規劃和總體布局,也要兼顧市場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具體來說,央企總部搬遷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全國統一性,圍繞行政中心,布局在北京、雄安;二是市場性,結合央企自身發展所需,聚焦主業靠近產業前沿,如上海、深圳;三是兼顧國家發展戰略,中西部地區也盡量安排一下,像西安、重慶這些特大城市,還是應該要有央企。

我和南風窗的記者講,中國實施大城市帶動戰略,也可以實現實現大央企帶動戰略。央企的實力很強,有的一家央企趕上好幾個省的經濟總量。人們都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希望自己省有一家央企。前幾天發稿以後,西安市的人就是一片悲涼的心情,整個西北就是一家央企又搬到上海去了,西北不留人呀。

記者提出的這些問題,我就隨口說,就沒有什麼來源,只是一個學者自己的看法。因為過去也搞過區域經濟研究,所以有時候不免要多說幾句。

從央企總部搬遷,其實最早是《21世紀》的高江虹打電話問我這個事,我只是籠統的說幾句。

後來,寫了兩篇文章,我這邊就成了發佈中心了。

市場里媒體是自己找飯吃的,像鳥一樣飛找出去找食吃,而不能像官方媒體,有人餵食,還有人是一邊喂一邊找。

因為市場需要,老百姓需要,只要不違背原則,符合黨的宣傳主張,談談學者的看法,有利於傳播,滿足大家的需要。

下面轉載《南風窗》和《每日經濟新聞》對我的專訪,

附:《南風窗》刊登文章

央企離京加速,誰是贏家?

——訪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

南風窗記者 何小民

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

今年,央企總部外遷終於提速了,此時,離國家提出北京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為核心已過去了7年。

12月6日,中國物流集團正式成立,同時,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稀土集團也將在本月底掛牌成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10家央企重組成立,而央企重組後,向產業前沿集中,也成為了此次央企總部外遷的主流趨勢。

在這一輪的央企總部外遷中,上海(8家)、武漢(3家)無疑是大贏家,上海坐穩了全國央企總部數量第二城、而武漢隨着三峽集團的遷入,其央企數量也擴容到3家,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坐實了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

眾所周知,央企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如果央企遷入地方,不僅能加強央地聯動,提振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對當下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有重要意義。

未來,還有哪些城市能享受央企總部入遷的紅利,地方又該如何發揮央企的帶動作用?為此,南風窗記者專訪了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聽聽他的見解。

央企離京需頂層設計

央企扎堆北京的現狀,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全國有120多家央企,其中,一般經營性中央企業有96家,其中上海8家,東北5家,廣東5家,港澳6家,河北雄安3家,武漢3家,成都1家,其餘均在北京。央企扎堆北京,主要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機構聚集在北京,而很多央企總部本來就是國務院下屬的部委,後來改製成企業後,就順勢留在了北京。當然,因為主管的行政機構在北京,有些後來成立的央企也留在北京,這背後不僅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因素,還有中國人文化習慣。

2014年國家提出北京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為核心,實際上就拉開了央企總部離京的序幕,但為何過去這些年一直進展緩慢?

這個問題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央企離京的內在動力不強。央企在北京的生產部門相對比較少,主要是一級和二級部門,這些部門員工的戶口大部分在北京,因為北京有優厚的教育和醫療條件,這些員工特別是幹部隊伍,不願意離開北京。

二是,央企離京缺乏頂層設計和具體的政策安排。對於央企的發展,政府主導因素比較強,在現行的體制下,政府讓企業自主選擇,外面的條件再好也不一定會去,各個地方即便努力爭取,作用也不大。

再次,中國央企的分佈,更多的是受以前計劃經濟時的行政體制影響,而非市場因素,北京是政治中心,總部和主管機構在北京,央企向上彙報的行政溝通成本會小很多,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央企離京的意願就更低了。

在您看來,央企外遷背後需要綜合考慮哪些因素?哪些類型的央企最有可能外遷?

總的來說,央企總部搬遷,需要考慮國家經濟發展的規劃和總體布局,也要兼顧市場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具體來說,央企總部搬遷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全國統一性,圍繞行政中心,布局在北京、雄安;二是市場性,結合央企自身發展所需,聚焦主業靠近產業前沿,如上海、深圳;三是兼顧國家發展戰略,中西部地區也盡量安排一下,像西安、重慶這些特大城市,還是應該要有央企。

一般來說,科技含量較少,處於充分競爭性市場的一般性央企,外遷的可能性比較大。如,華能、華電等能源類央企研發部門留在未來科學城東區,總部外遷。而承擔大國重器研發任務的央企留在北京。比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發動機集團、兵器工業等。

此外,部分金融企業也可能外遷。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新重組的央企,不少有雙總部,如中國海洋遠運在上海,北京的小中心也有一批人,不排除接下來重組的央企會採取這種模式。

「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高等學校等向雄安新區有序轉移」,已明確寫進了北京十四五規劃。這也被看作是雄安新區將成為這次央企總部新的聚集地的信號,但從目前多個央企公布的外遷計劃來看,這個趨勢還不明顯,您覺得原因有哪些?

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

客觀上來說,雄安還是一塊處女地,很多配套條件不成熟。同時,雄安本身的經濟實力不夠,對央企的資金支持也不夠,需要依賴中央給錢或者央企自己拿錢,資源配置能力不強,對央企的吸引力不夠。

如何改善這個情況,目前恐怕只能以行政命令為主,但也可以看到,已經有中國衛星網絡集團、中國中化公司兩家副部級央企總部入駐了雄安新區。

但是,中國中化這類能源類央企去雄安也是綜合考量後的選擇,因為這類央企早晚要遷出北京,如果晚走的話,可能會被安排去山西、內蒙古等能源產地省,可能還不如雄安,所以,對他們而言,早去雄安還有早主動的優勢,不失為一種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東北要「穩」,上海要「控」

東北作為重要的工業基地,過去有5家央企總部落戶,在這次央企外遷中,東北是否具備承接其他央企的遷入的條件,或者說,這5個央企會有搬離的衝動嗎?

目前,東北地區目前有5家央企總部,不過大多以重工業為主,分別是:總部位於長春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位於齊齊哈爾的一重集團、位於哈爾濱的哈爾濱電氣集團、位於鞍山市的鞍山鋼鐵集團及位於大連的華錄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這5家央企,相互聯繫不強、產業鏈的重組不強,對東北經濟的帶動和輻射能力不強。但這5家央企的技術很雄厚,設備、人才隊伍的優勢也很明顯,對於搬遷這件事,他們應該不敢想,東北肯定不會讓他們走,中央也不支持。

對目前央企的地域分佈,政策應該是,雄安要「保」、上海要「控」、中西部要「驅動」,東北要「穩」,考慮到東北是糧倉,在這波央企外遷中,中糧、中儲糧、中國農業等央企,遷往東北的理由相對充分一些。

從目前這波央企外遷的城市來看,上海是當仁不讓的贏家,目前,上海的央企數量也已達到8家,在您看來,央企紛紛選上海的原因有哪些?這對長三角一體發展有何影響?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中國船舶集團的落戶,將進一步鞏固上海的中心節點和戰略鏈接地位。這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上海作為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區域的龍頭,地處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交匯點,也有重組產業鏈的需求。

從產業鏈布局來看,上海的產業基本聚集在下游,上游和中游的產業比較少,產業鏈配置的局限比較大,這些央企的入駐,如果立足上海,圍繞產業鏈條的上游和下游,組建新的產業鏈,可能把上海的劣勢變成優勢,形成新的優勢,甚至有可能出其不意地冒出一匹黑馬,可以配置整個長三角的資源,這對長三角一體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促使產業鏈布局重新洗牌。

以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為例,作為西安唯一的央企,此次遷入上海,無疑是看中上海是製造業龍頭,頭部企業比較多,上海的人才資源、設備材料和裝機裝備產業鏈的基礎比西安更加雄厚,中國電氣裝備集團過去能利用上海龍頭地位形成強大的產業鏈。

對上海而言,這些頭部企業加標杆城市的組合,既擦亮了「上海製造」的名片,又將助推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當前,隨着中國電氣和中國船舶的入駐,上海就擁有了8家央企總部了,坐穩來中國央企第二總部城市,如何避免上海成為下一個北京?

上海是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地位,地處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交匯點,有着廣大的經濟腹地,同時,它還處在內循環和外循環的交接帶,擁有較發達的外貿經濟,基於這些區位和市場因素,如果讓央企自主選擇,大部分央企都會選擇去上海,員工也樂意去上海。

央企搬遷去上海,無疑遵循了從市場要素出發,同時也滿足了上海重組產業鏈的需求,但在能源、電力、裝備製造等領域,我們的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建議這些領域的央企外遷,以重組為主要驅動,等條件成熟了,才讓過去。

對於央企外遷,還是要有頂層設計,就上海而言,需警惕上海成為第二個北京,我覺得,上海要實行總量控制,我建議,上海的央企總部不要超過10家,且不要全部集中在市區。

啟動大企業帶動戰略

目前搬離北京的央企去向只有4座城市:雄安、上海、深圳、武漢。接下來,哪些城市或區域最有可能成為央企外遷的目的地?它們的外遷有何邏輯或規律?

央企總部外遷去哪,不應該只是看企業意願或者說地方發展需求,而是應該綜合國家的發展戰略、經濟發展趨勢、民族振興多個角度考慮。

共同富裕是我們國家追求的發展目標,但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義,共同富裕首先要共同發展,通過平衡東西部發展來縮小差距就很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央企總部外遷就應該考慮對中西部傾斜,借這個機會調整中西部經濟結構和布局,強化中西部發展力量。

其次,還應該重視大城市、大企業帶動發展戰略。現在,大城市帶動已經實施也有比較好的效果,建議利用這次央企總部遷移,啟動大企業帶動戰略,這對帶動中西部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差距有重要戰略意義,這種意義在未來二三十年里會比較明顯。

具體來說,在西安、重慶應該有央企布局,在拉薩、烏魯木齊也應該央企總部。因為國有企業不光是一個經濟組織,還是一個政治組織。西藏和新疆面積大,地處邊陲,對國家的穩定和各民族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有近百家央企,在西藏和新疆各設一家總部,未嘗不可。同時,將中國旅遊集團總部設在海南,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在山西、陝西、內蒙這三個省區,設置一個能源央企也是情理之中。

最近,有報道稱,中國稀土集團已經批准成立,月底獲獎在江西掛牌,您之前多次建議,將中國稀土集團放在江西,背後有何考量?

稀土既屬於國家的礦產資源、戰略資源,也是國際競爭的重要資源。事實上,我國是稀土資源大國,但沒能掌握稀土定價權。因為長期以來,中國稀土行業存在低層次競爭、無序開採、低價銷售,缺乏核心技術等問題,同時,在稀土的加工方面,我國也往往只是淺加工,或者直接出口稀土原料,導致一些發達國家在獲得中國便宜出口的稀土後,再將其生產成稀土製品,最後高價賣給中國。

目前,中國一共有6家稀土集團公司,此次將五礦稀土、中國鋁業、贛州稀土集團這幾家合併組建成中國稀土集團,整合後,稀土行業集中度提高,不僅可以加強對稀土資源進出口的控制,強化話語權和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科技投入、核心技術突破方面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我傾向於將中國稀土集團放在江西是因為贛州的稀土質量高,素有「稀土王國」「世界鎢都」的稱號,即便在全球範圍來看,贛州的中重稀土也很有競爭力。另外,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江西這個中部省份,也是中國的革命老區,現在的存在感太弱了,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實在該傾斜一下。

央地聯動的意義不容小覷

對遷入城市而言,央企的入駐是機遇也是挑戰,他們該如何應對,您有何建議?

央企總部遷入,對大多數城市而言,是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無論是對當地產業的帶動,產業鏈的重組,還是城市經濟的布局和城市發展空間的拓展,都有重要意義。

吸引央企總部遷入,顯然比城市一般的招商引資更重要,需要遷入城市的市長,主動把握機遇,在央企總部外遷計劃落定前,是市長們一個密集而緊張的公關期。如拜訪有意向的央企和相關部門,做說客等等。同時,市長們也需要積極整合當地的產業資源,藉助央企總部的入駐,重塑產業鏈,這也是一次調整當地城市經濟布局的好機會。

當然,有些城市也會出現央企總部遷出的情況,如這次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從西安遷往上海,西安的市民在網上還是有些埋怨,背後談判細節我們不得而知,但央企總部確定外企的情況下,市長們是不是也可以努力爭取讓央企的生產企業繼續留在當地?

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

央企離京,不僅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之舉,相當於開啟了央企資源在全國區域的新一輪配置,能提振區域經濟,這對當下的區域經濟競爭發展格局會產生什麼影響?

這一輪央企總部外遷對區域經濟競爭發展的影響不小,但不會那麼直接,在未來二三十年之內,將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當然,在央企總部的外遷中,不能每個省都弄一個,還是要堅持以市場經濟效率為主,兼顧公平,這個原則不能動搖,這也符合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有人說,央企在哪,是政企關係和央地關係的縮影,從這個層面來看,此次央企離京潮,有何意義?

這次央企總部外遷,可以通過央企這個紐帶,加強央企與地方企業的聯動,實現產業鏈重組。舉個例子,煤電一體化一直我們煤電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今年煤炭市場行情好,煤炭價格從600多元一頓漲到2000多元一噸,但電力企業就麻煩了,普遍虧損,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在山西、陝西、內蒙等煤炭產地省遷入一個能源央企(如華能、華電,大唐等),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同時,保證關鍵產業鏈上的絕對控制,通過統籌產業鏈上各個企業實現有序競爭,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和良性的經濟循環,也是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

此外,在這波央企總部外遷中,也會涉及到戰略性重組,如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稀土集團的組建,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性重組只是一個點,它背後涉及到經濟布局、結構重組、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如何綜合考慮這些,意義更為重大。

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

附:每日經濟新聞報道

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

央企總部疏解出京加速 落地何處有什麼講究?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5 23:38

李少婷 公司頻道資深記者

◎12月25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正式從北京遷至深圳。而近幾個月來,央企總部疏解出京確實在加速。國企改革專家李錦認為,未來三年左右會是密集遷出期。

◎對央企總部新址的地域選擇上,李錦則談道,要在考慮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重東西平衡。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文多

12月25日,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正式從北京遷至深圳。

當下,距離國家提出北京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為核心已過去了7年。近幾個月來,央企總部疏解出京加速,一些重組新設的央企則直接將總部設在了京外。

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地域選擇上,央企新總部的落地在考慮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重東西平衡,「我認為央企過度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未必合適,對總部落地上海的央企數量要控制,『天花板』應該在10家左右,中西部要『驅動』,東北則要『穩』」。

未來三年左右是央企總部轉移密集期

12月以來,有中國船舶集團總部遷往上海,中國衛星網絡集團、中國中化和中國華能集團在雄安新區的新總部大樓正在選址,中國稀土集團在江西贛州掛牌成立。更早的9月,三峽集團將總部搬遷至武漢,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在上海註冊成立。

從落地節奏上,央企總部遷離北京的腳步似乎陡然加速,但拉長時間線,自2014年2月,國家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重要一環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就在逐步進行,至今已有7年。

「央企集中於北京,主要是因為早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機構聚集在北京,而很多央企總部本來就是國務院下屬的單位,改製成企業後順勢留京。另外,也有主管行政機構集中於首都的文化習慣的影響。」李錦介紹,隨着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央企更多地向市場轉型,集中於首都的必要性降低。此外,首都人口高度密集,呈現「攤大餅式」發展,由中心向四周擴散,是典型的中國傳統都市,而央企總部都集中於二環、三環周圍,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向周圍疏散,是必然的規律。

根據2015年4月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北京將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作為非首都功能疏解。早前,動物園批發市場、大紅門市場等市場的搬遷,都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步驟之一。

雄安新區的成立,使得央企總部向京外疏解有了明確的集中承載地。今年12月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叢亮表示,目前雄安新區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建設同步推進的發展階段。從今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已啟動分期分批向雄安新區疏解。

雄安新區是一個新的選擇,但也不是唯一的承接地,從目前來看,上海、深圳、武漢、贛州等地都有央企遷入。「兩種方式,一種是有利於在全國指揮或組織生產經營,圍繞行政中心,布局在北京、雄安,另一種是按照離市場最近的方式,聚焦主業,靠近產業前沿。」李錦介紹,當前央企遷移或新設總部的邏輯大致為以上兩種。

時間表上,李錦認為,未來三年左右會是密集遷出期。新華社今年7月30日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的專訪也印證了這一時間表:按照總體工作部署,從今年起將以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為重點,分期分批推動相關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批標杆性項目,為深入實施中長期疏解任務奠定基礎。

總部疏解需注重「東西平衡」

從種類上,李錦認為,除了一部分科技、軍工有關的央企總部仍留在北京之外,更多的央企會轉移到雄安——尤其是資源能源型企業,同時,另外的央企會轉移到其他的市場中。

在地域選擇上,李錦認為,應該是同時考慮到國家戰略的部署,配合國家實行現代化強國的整體戰略,考慮到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兼顧到東西的平衡。

當前,總部位於上海的央企數量僅次於位於北京的,李錦認為,應當為上海承接的央企數量設置「天花板」,「需要警惕上海成為第二個北京,上海要實行總量控制,我建議,上海的央企總部不要超過10家,且不要全部集中在市區」。

此外,李錦強調「東西平衡」,他認為,此次央企總部外遷應該考慮對中西部傾斜,啟動大企業帶動戰略,藉機會調整中西部經濟結構和布局,強化中西部發展力量,縮小東西部差距。

而對於東北地區,此輪央企外遷要「穩」。李錦認為,當前總部位於東北的央企數量有5家,以重工業為主,雖然5家企業間相互聯繫不強,但技術基礎雄厚,設備、人才隊伍優勢明顯,應當保持在東北地區。另外,考慮到東北的「糧倉」地位,中糧、中儲糧、中國農業等央企遷入的可能性提升。

央企總部搬離北京,人員安置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央企一級公司人數並不多,二級公司的人數更大,大的有十幾家都集中在北京。」李錦介紹。

而一位不願具名的、就職於位於北京的央企二級公司的員工就介紹,其所在公司二級單位員工在京人數十數倍於總部人數,目前二級單位也已遷離市區,相關工作仍在收尾中。

「不願意離開北京的員工,一部分是留在北京的二級單位或者分中心,比如有央企搬離北京後在北京還設有辦事處,多是服務中心或信息中心……另外,還有一部分可以調離央企到其他單位去。」李錦分析道。

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央企總部離京加速,將去哪些城市? - 天天要聞

推薦閱讀

● 習近平重要講話及高層會議精神解讀

中央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意味深長

李錦解讀:中央經濟會議10大政策與趨勢(企業導讀)

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的思維導圖

學習六中全會公報,重點與新提法的梳理

10個方面解讀李克強剝離國企辦社會批示精神

企業家座談會精神深度解讀

未來10年國家要做的事情,已經亮牌

● 國企改革

新組建的中央企業集團形勢分析與預測

中國稀土為什麼要再次重組?因為賣了白菜價

中國普天從輝煌走向暗淡的教訓值得總結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推進到什麼程度了?

李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必須講清三個階段

● 重大經濟與國企新聞

對央企總部外遷預測

恆大危機處理方案:政府不要管 趕快重組

中國為什麼要講共同富裕?怎樣通過分配改革實現共同富裕?

央企接連出手布局養老產業 應該再快些

疫區火線換將及武漢新書記王忠林印象

中央為何要將動能轉換試驗重任交給山東?

● 李錦調研典型案例與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的弘揚,特別要重視新時代這8年

姜春云:新聞記者的良師益友

回憶胡耀邦對基層改革與記者的支持

紀念「萬元戶」調研報道40周年

沂蒙精神怎樣發揚光大?怎樣走出山東?

萊西會議親歷記(之一)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