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2020年08月30日20:52:05 歷史 1814

唐末諸侯爭霸賽這幕史詩大戲的主線是朱溫與李克用之爭,同時還有些支線劇情,其中之一就是五代十國之一南吳奠基人楊行密的精彩一生。

楊行密在軍事方面的天賦不如李、朱二人,但一生當中先後取得在江南消滅孫儒勢力、在淮南清口之戰大破鼎盛時期朱溫兩次偉大勝利,是唐末五代逐鹿天下群雄之中的佼佼者,可以稱得上李、朱之後的第三號主角。與二人不同,楊行密為人寬厚,關注民生,就如隋末竇建德一樣是受百姓愛戴的統治者。

可惜楊行密去世的早,又不像李克用有個好兒子,辛苦打下的基業被權臣篡奪,只能算是南吳—南唐的奠基人,但畢竟曾經保境安民一方,使江南大部分地區免遭戰火荼毒,這在五代亂世當中也算是很不錯了。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亂世現梟雄】

楊行密是廬州(現安徽合肥)人,窮人家孩子出身,沒爹沒娘的,但有把子力氣,而且能走,「日行三百里」,擔任過廬州官府的通訊員,各地包括蜀中都去過,《新五代史》說還有當過盜賊的不光彩經歷,應該是有些見識。

《資治通鑒》記載,「行密馳射武伎,皆非所長」,就是說楊行密武力值只是一般水平,能有如此成就,其個人魅力、組織能力、待人處事各方面都有過人之處。

黃巢之亂後,名義上繼承黃巢大齊皇帝衣缽的「蔡賊」秦宗權縱橫黃河以南,廬州也被波及。廬州地方官擴編軍隊,楊行密就此從軍,並因作戰勇猛立下戰功,在軍隊中有了一定勢力。之後,楊行密一刀砍了妒忌他的上司,奪了廬州軍權。廬州刺史一看這是個狠人,索性把印信交給楊行密跑掉了,楊行密就這樣當上了廬州刺史。

這是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發生的事情,楊行密32歲。

廬州當時在淮南節度使高駢治下,高駢本來是唐末第一名將,但晚年昏庸糊塗,寵信小人呂用之,楊行密和這個呂用之關係不一般,就輕易有了這麼一份基業。

之後幾年是楊行密打小怪升級階段,不但出兵剿滅了不少周邊盜賊,還擊退了來佔便宜的秦宗權「蔡賊」勢力。廬州在淮南下轄各州的最西方,與淮南節度使治所揚州距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既能利用強大的淮南軍和名將高駢當背後依靠,又有一定的自主權。秦宗權當時雖然實力強大,但並不想招惹高駢的淮南軍,來攻打廬州的並非主力,否則楊行密一州之地數千士兵是守不住的。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廬州)

【從一地刺史到一鎮節度使】

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淮南軍發生內亂,有將領打着誅殺呂用之這個妖人的旗號出兵攻打揚州,並先後有宣歙[shè]觀察使秦彥和從秦宗權勢力中脫離的孫儒兩股外來勢力介入,幾方圍繞揚州城征戰了近一年之久,最後楊行密奪取了幾乎已成廢墟的揚州城。

楊行密本人在軍事方面並非天才,實力也不夠強大,本來不應該能夠在這次三方混戰中取得最後勝利,不過當時楊行密的首席謀士是一個叫袁襲的人,在楊行密發展初期非常重要。此人詭計多端,且心狠手辣,不但在軍事上多次設伏擊敗強敵,對高駢舊部中可能威脅楊行密地位的將領也是毫不留情,楊行密對袁襲言聽計從,因此初期雖然艱苦但仍然能夠涉險過關。

也許是出於袁襲的建議,楊行密還曾經試探投靠朱溫,但朱溫要在淮南駐紮士兵並委任官員,被楊行密拒絕,雙方險些撕破臉。朱溫當時實力也不算強,而且對淮南鞭長莫及,就退了一步,還送了個人情上表推薦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留後)。

於是,在高駢和呂用之這兩個原本淮南領頭人死去後,出身淮南體系的楊行密既佔了揚州,又有皇帝任命的節度使頭銜,就得到了高駢大部分舊部的認可,一躍從地方官變成一方勢力領袖。

後來雖然在孫儒大軍來攻時主動放棄了揚州城,但楊行密實力大漲,僅從揚州獲得的金銀財寶輜重就多達數千車。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揚州)

【一得一失,楊行密的新基業】

為了避免和孫儒在淮南硬碰硬,楊行密在袁襲建議下沒有西進江西,而是渡過長江攻打宣州(現安徽宣城),之前宣歙觀察使秦彥率軍北上和搶奪揚州失敗,這塊地盤軍力相對薄弱。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楊行密渡江南征,先後攻佔了宣州、池州(現安徽池州)。

佔領宣州之後,楊行密有了一大收穫和一大損失,收穫是得到了朝廷的宣歙觀察使任命,繼之前淮南節度使位置得而復失後再次成為大唐帝國的封疆大吏,損失是袁襲病亡,楊行密為此痛哭,「天不欲成吾大功邪,何為折吾股肱也!吾好寬,而襲每勸我以殺,此其所以不壽與!

楊行密性格寬厚,正好與心黑腸毒的袁襲互補,袁襲之死確實是楊行密的重大損失,幸好楊行密仍然保持願意聽取手下意見的好習慣,這也是楊行密能夠繼續發展的基礎。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宣州)

【江南滅孫儒】

但孫儒沒有給楊行密這個時間,佔領揚州後孫儒的目標也是江南。

這時孫儒已經接受了朱溫的招降,同樣被任命為大唐淮南節度使,不但攻佔了楊行密的老巢廬州,還出兵江南,佔領了浙西地區的潤州(現江蘇鎮江)、蘇州(現江蘇許州,向許女士致敬)、常州。

楊行密攻佔宣州時,當時的宣歙觀察使趙鍠是朱溫的朋友,朱溫來信向楊行密索要趙鍠,楊行密在袁襲建議下殺了趙鍠,還把人頭送給了朱溫。但這並沒有影響朱溫對楊行密的態度,孫儒和朱溫勢力接壤,而且實力相對強大,無論是從遠交近攻的角度考慮,還是聯弱抗強的角度考慮,朱溫都要支持楊行密藉此削弱孫儒。

於是,從唐昭宗大順元年(890年)起,一直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五月,朱溫在北,楊行密在南,兩家聯合攻打孫儒,楊行密與孫儒在浙西的爭奪非常激烈,不少楊行密的將領戰死。當然,朱溫主力一直在北方戰場,南方這邊對孫儒的攻擊是牽制性的。

孫儒也看出來這一點,準備先解決楊行密。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孫儒調集了全部兵馬,在揚州放了一把大火,裹挾揚州百姓渡江南下,這些百姓中老弱者就是孫儒的軍糧。楊行密秘密派遣部隊潛入揚州,撲滅了余火,還發放糧食賑濟災民,這個舉動讓楊行密在江淮地區聲望值大增。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孫儒本來就是流寇出身,根本沒有經營地方的意識,走到哪裡劫掠到哪裡,「旌旗輜重亘百餘里」,後面不留根據地。但這樣也能爆發強大的戰鬥力,打得楊行密一路後退,即將兵臨宣州城下。

通過與手下將領召開民主生活會討論,楊行密定了兩條對策,一是不與孫儒硬拼,固守城池,輕騎精銳抄其後路、斷其糧道,二是把孫儒劫掠來的百姓送回淮南,既能收攏人心又能讓孫儒軍猶豫是否要重回淮南。

果然有效果,孫儒這邊大軍兵圍宣州,楊行密軍卻偷襲拿下了浙西的常州和潤州,孫儒雖然不建設根據地,但仍然需要這些城市提供糧食和物資,這下糧道斷絕,又在宣州附近得不到補給,自然就無法持續。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五月,孫儒軍又染上了瘟疫,楊行密冒着大雨出兵攻打,大破孫儒軍,孫儒被擒殺。

此戰之後,孫儒原本從北方帶來的士兵成了楊行密的補充力量,只有一部分在孫儒部將馬殷等人率領下逃到了江西,後來馬殷開創了十國之一的南楚。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潤州——江蘇鎮江)

【割據江淮】

擊敗孫儒後,楊行密眼前豁然開朗,揚州成了無主之地,宣歙是自己的地盤,浙西也有一部分城池被自己佔領。於是,楊行密立刻趁淮南空虛佔了揚州,成了名正言順的淮南節度使,其他地方也沒有放棄,分別由自己手下將領鎮守,有了一個足以爭霸天下的基業。

雖然這些原本富庶甲天下的地方經過幾年戰亂也是殘破不堪,再無當年揚一益二的繁盛,但周邊沒有強大勢力,北方的盟友朱溫又在忙於徵戰山東,楊行密得到了幾年平靜的發展時機。

楊行密首先整合手下力量,從孫儒帶過來的北人當中挑選精銳五千人,建立了一支「黑雲都」,重賞加上武裝到牙齒,戰鬥力很強,是楊行密手中的大殺器。

在內政方面,楊行密接受手下建議,沒有在茶鹽這些百姓必需品上做文章,而是通過招撫流散、輕徭薄賦、加強農桑、廣泛貿易來恢復力量,楊行密也能做到寬厚待人、同甘共苦,短短几年時間,江淮再次恢復了當年的繁華。

在軍事方面,不但收復了原本被孫儒佔領的廬州、舒州等淮南城市,還佔據了江南的歙州、江西的黃州等地,包括徐泗地區的泗州也歸順了楊行密,這也是楊行密和朱溫同盟關係破裂的開始。

朱溫之前幫助楊行密是為了避免在北方征戰時背後有人搗亂,對楊行密一直比較友好。徐州泗州離朱溫的汴州更近,而且朱溫也在這裡多次用兵,早已把泗州視為囊中之物,相當於楊行密率先破壞了雙方的同盟關係。朱溫對此表示不滿,並扣下了楊行密到汴州貿易的萬餘斤茶葉,給了楊行密一個警告。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威震江南】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楊行密率先發難,上表朝廷要討伐朱溫,這是雙方正式處於敵對狀態的開始。不過朱溫忙着河北戰事,楊行密在江南也有麻煩,雙方只是在淮南的壽州城下打了一仗,楊行密手下大將朱延壽先攻佔了壽州城,朱溫很快派遣數萬兵馬來攻,被朱延壽擊敗,雙方戰線繼續恢復穩定。

楊行密身後是佔領浙東的董昌,以及浙西的錢繆。董昌莫名其妙的在越州稱帝,錢繆本來是董昌部將,卻堅持要武力討伐董昌,楊行密卻要出兵救援董昌,於是楊行密就和錢繆展開了大戰,戰火燒遍了兩浙。

這是楊行密一個難以琢磨的決策,如果是垂涎浙東之地,楊行密控制的宣歙地區與浙東接壤,完全可以打着討伐的名義直接出兵攻打。而且唐末的形勢,哪怕毫無理由出兵也不會遭到譴責。

而且在出兵兩浙的同時,楊行密還分兵攻打湖北的鄂州(現湖北武昌)和江西,到了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楊行密在各處戰場上都取得了進展,浙江、江西、湖北三地都有城市被淮南軍佔領,逼迫三方都向朱溫求援,已經逃到湖南的原孫儒舊部馬殷更是避楊行密不及,楊行密威震江南。

但朱溫的主力都在北方,正和李克用在魏博打得激烈,自然不會與楊行密大戰,只是象徵性的派了萬餘軍隊南下渡過淮河,朱溫對領軍將領的命令是「便宜從事」,意思是說有便宜就占,沒便宜就躲,體現一個存在就達到目的。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淮河)

【清口破朱溫】

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朱溫在北方戰場取得突破,不但李克用開始一蹶不振,還攻佔了山東天平軍和泰寧軍的地盤,泰寧軍節度使朱瑾以及來援助的李克用手下將領史儼、李承嗣率殘部一併投了楊行密。之前楊行密的淮南勢力缺乏優秀的騎兵將領,這次是極大的補充,「軍聲大振」。

同時,李克用也非常看重那兩員將領,派人找到楊行密拉關係,南北兩強也有共同對付朱溫的共識,結成了戰略聯盟。

緩過手來的朱溫開始加強對楊行密勢力的重視,在從江淮到河南再到湖北的廣大地區與楊行密勢力爭奪,並派出三路大軍齊攻淮南,「淮南震恐」。與此同時,錢繆在楊行密身後也取得了勝利,不但在前一年攻佔越州擒殺了董昌,還把楊行密軍攆出了兩浙。

這是楊行密勢力生死存亡的一刻。

楊行密身為唐末五代第三個主角人物,自然不僅僅是朱溫的陪襯。也許上天註定不能讓朱溫發展的太快,所以需要一個重要人物執行劇情殺。之前李克用最鼎盛時期毫無理由的敗在一個二流人物幽州劉仁恭手中,就是標準的劇情殺,否則當時李克用無人能擋。

此戰就是唐末五代著名戰役清口之戰,也是楊行密淮南勢力的立國之戰,楊行密大勝朱溫。

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十一月,朱溫軍大將龐師古率領的東路七萬大軍被楊行密軍用淮河水水淹七軍,龐師古被陣斬。西路葛從周軍得知東路戰敗後退兵,被淮南軍一路追殺,好不容易才逃過淮河,損失慘重。朱溫在中路,知道東西兩路都敗了,只得也退回汴州。

楊行密還給朱溫寫信,龐師古、葛從周都不是我的對手,你朱溫來決戰吧,我在淮河等着你!

之前投靠楊行密的朱瑾和李承嗣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但幫助楊行密下決心先破龐師古東路軍,朱瑾率領騎兵突破敵陣,取得了這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行密由是遂保據江、淮之間,全忠不能與之爭。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圖謀兩浙】

暫時化解北方朱溫問題之後,楊行密以換回被俘淮南軍將領為代價與已經佔據兩浙的錢繆談和,準備東和錢繆,北拒朱溫,西取鄂州,把勢力範圍向西擴張。雖然清口一戰楊行密取勝,但畢竟朱溫天下已有十之七八,還是北方壓力更大一些。

但楊行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兩浙的企圖,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八月,楊行密得到一個錯誤情報說是錢繆死了,這時朱溫又去了關中與李茂貞爭奪唐昭宗,北方無戰事,楊行密立刻派兵攻打杭州,結果發現是個烏龍事件,杭州又城池堅固無法攻克,只得接受錢繆拿錢買和平。

楊行密和錢繆都不是嗜殺之人,連帶雙方將領也都很克制,在兩浙境內,楊行密軍不但派人守護錢繆的祖墳,還讓俘虜的兩浙大將與家裡通信,後來楊行密退兵,雙方還互相交換了被俘將領。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錢王射潮)

【內亂】

之後,發生在錢繆和楊行密內部的叛亂讓兩個勢力都內耗嚴重。

先是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錢繆內部兵變,史稱徐許之亂,錢繆險些丟了杭州城。這些兵變將領勾結了楊行密手下鎮守宣州的大將田頵[jūn],田頵和楊行密是發小,更是從楊行密起兵就一直追隨的嫡系,立下不少功勞。但此人與楊行密在對外擴張方面意見不一致,認為楊行密過於保守,早有自立的想法。

錢繆派自己的兒子聯絡楊行密,一方面是提醒楊行密田頵有野心,另一方面想通過聯姻讓楊行密控制田頵不要參與錢繆勢力的內亂。

楊行密接受了錢繆的要求,田頵已經出兵杭州,在楊行密嚴令下才勉強退兵。不過田頵從錢繆那裡勒索了大量犒軍錢財,還要錢繆送兒子為質子,錢繆手下叛亂的徐許二將也跟着田頵回了宣州。

田頵謀劃已久,不但聯繫了朱溫,還勾結了楊行密夫人的兄弟朱延壽。楊行密假裝目盲,要把位置讓給朱延壽,卻趁機殺了朱延壽兄弟,自己的夫人自然也就不要了,解決了身邊的問題。

唐昭宗天復三年(903年),田頵終於忍耐不住,起兵反叛,楊行密付出不小的代價才平定叛亂。當田頵的人頭到揚州時,楊行密痛哭不已。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朱溫再攻淮南】

這時朱溫剛剛把唐昭宗送到洛陽,已經進入挾天子令諸侯階段,但楊行密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當楊行密繼續攻打鄂州時,朱溫派人緩和關係,希望楊行密放棄西進計劃,楊行密毫不客氣的回答說,如果你把皇帝送回長安,我就退兵與你談和。

朱溫為了在楊行密和錢繆之間製造矛盾,就給錢繆加封為吳王。之前唐昭宗在李茂貞等人控制下,曾經在鳳翔給楊行密加封為吳王,並讓楊行密討伐朱溫。朱溫控制唐昭宗之後,以唐昭宗名義下詔書說之前的任命都不算數,相當於取消了楊行密的吳王封爵。這次又給錢繆加封吳王,明顯是在挑撥楊行密和錢繆二人之間關係。果然,雖然兩個勢力之間沒有爆發大戰,但總有小摩擦和邊境城市將領叛逃的事情發生。

唐昭宗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終於攻佔了鄂州,包括來援助的朱溫軍都被楊行密送到揚州砍了腦袋,楊行密的地盤又擴大了一塊。

朱溫忍無可忍,不能再坐視楊行密在南方擴張了,這時北方各勢力基本上都臣服於朱溫,就派遣大將楊師厚南征,自己大軍在後。短短兩個月,朱溫就就拿下了趙匡凝、趙匡明兄弟佔據的荊襄和荊南兩鎮,兄弟倆仿效當年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各侍一主,一個投了蜀中王建,一個投了淮南楊行密。

朱溫「出師未逾月,平兩大鎮,闢地數千里」,之後不顧士兵疲憊,轉頭向東攻打楊行密。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臨死前又騙過朱溫一次】

但與以往楊行密拒敵於國門之外不同,這次楊行密竟然只是固守城池,還趕上連日冬雨,朱溫軍沒有準備冬衣,士兵逃亡很多。想要圍城,周邊又找不到合適的木料修建營寨,朱溫只得渡過淮河北返,又被楊行密軍抄了後路損失不小。

之所以江淮軍只是固守城池,是因為楊行密已經病重瀕死。

朱溫在荊襄、荊南大戰的時候,楊行密就已經病重,要把自己的長子楊渥召回揚州接替位置。當時有手下反對,說楊渥此人「輕易信讒,喜擊球飲酒,非保家之主」,建議楊行密把位置交給有才能的人。但大多數人支持楊行密把位置傳給楊氏子孫,畢竟父死子繼是當時的傳統,楊行密才放心的把兒子召回揚州。

當年十月,朱溫從襄州出發攻打淮南,楊行密的兒子楊渥到了揚州城,楊行密任命楊渥為淮南留後。

十一月,朱溫退兵渡過淮河回了汴州。同月,楊行密去世,享年54歲,楊渥繼任淮南節度使。

也就是說,如果朱溫再停留數日就能知道楊行密去世的消息,而失去最高統帥的淮南軍,可能同仇敵愾戰鬥慾望旺盛,但也有可能是人心惶惶失去戰鬥意志。

這是朱溫離統一天下最近的一次,一旦拿下江淮,整個南方就可以傳檄而定,李存勖再厲害十倍也翻不了盤,楊行密臨死又騙過朱溫一次。

唐末五代南吳奠基人楊行密,江南滅孫儒,清口破朱溫,第三個主角 - 天天要聞

(馬球圖)

楊渥果然是個敗家兒子,被權臣徐溫控制,之後二任傀儡吳王也沒能收回權力,楊行密這個南吳政權的奠基人,不但自己一天都沒當過皇帝,自己的後代也都是傀儡。徐溫的義子徐知誥接受了末代吳國皇帝的禪位,並恢複本姓李,還找了一個李唐宗室當祖先,改國號為唐,也就是十國之一的南唐,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南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着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