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2024年05月20日17:55:04 歷史 1355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文|冼顏

編輯|t


引言

網絡科技發達了,很多以前只有權貴才能查閱的史書資料被公開共享,於是就有些人總是喜歡研究一下古人的那些私密事。現代意義的Y字形絎縫內褲直到1935年才在美國面世,而內褲的普及已經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事了。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早期男士內褲廣告)

有人便以此為依據,稱古代人沒有內衣褲,甚至頗有優越感地嘲笑說古代人「襠下真空」裸奔了幾千年。但仔細研究一下古今中外的內衣歷史就會發現,這只是現代人被灌輸了商業產品概念後的想當然而已。

一、古人真的「襠下裸奔」了幾千年嗎?

中國的服飾有很多文字記載,漢唐以後的出土文物尤為豐富,即便是內衣褲這種非常隱私的衣物,也有一些可供研究的素材。當然,這也讓我們能看到祖宗從「襠下裸奔」到「穿着得襠」的完整過程。

周易》里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左傳》里把「裳」解釋為「下飾也」;《說文解字》也說「衣,所以蔽體者也。上曰衣,下曰裳」。

最早的「衣」是指遮擋上身的服裝,而「裳」則是遮擋下身的服裝。不過受限於當時的裁剪和縫紉技術,這時候的「裳」類似於現在的裙子,但並不能就因此說先秦的人們是「襠下裸奔」。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上衣下裳)

河南省三門峽的虢國墓地中出土過一件麻織合襠短褲,它的主人虢仲生活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由於年代久遠和保存條件苛刻,先秦出土的服飾文物並不多,這件合襠短褲應該是已經出土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商周內衣褲。

不過也足以說明,哪怕合襠褲在當時並不普及,但起碼有一部分祖宗已經穿上了合襠褲。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 麻織合襠短褲)

到了春秋時期,人們普遍穿着一種用帶子系在腰間的褲管,類似於現在的女士弔帶襪也就是「紈絝子弟」里的「絝」,也叫脛衣。

而一般認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穿有襠衣物的,是戰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為了方便騎馬作戰,軍隊中開始普及一種包襠褲。

到秦漢時,這種包襠褲成了勞動人民普遍穿着的犢鼻褌;霍光為了提防漢昭帝到處「留種」,把這種有襠褲引入宮廷,讓宮人「皆為窮絝」。其後的唐朝宋朝,合襠褲和開襠褲可謂勢均力敵。

而元明清三代,封建禮制日漸嚴苛,而且驢、馬、騾子作為交通工具開始普及,合襠褲慢慢佔據上風。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脛衣示意圖)

這樣說來,即便不算現在仍然是「襠下真空」的蘇格蘭人,歷史上古代人也「襠下裸奔」了幾千年。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蘇格蘭裙)

二、古人比我們想像得更專業

在現代人看來,不管是跑跳行走還是坐卧起居,無襠服飾都非常不方便,那為什麼古人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裏,對「襠部需求」卻沒那麼高?其實這與經濟條件和人們的出行方式有關。

漢朝之前,貴族出行都是乘坐車輦,極少有分腿跨坐這種姿勢,當時的漢服樣式也以比較緊的裙幅為主;日本和服最早就是學習漢朝服飾,所以和服的裙幅也是以一布為限。

普通勞動人民更沒有騎騾馬的條件,直到宋朝民間才有用騾馬拉車的現象,而騾馬作為騎行的交通工具則要一直等到明朝了。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東漢襦裙示意圖)

而且,古人為了防止走光的措施非常專業全面。上面提到,先秦時裁剪縫紉技術受限,只能以無襠的下裳為主。但是其實當時的服飾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簡陋,相反,先秦的服飾已經有堪稱繁瑣的規定。

我們從留存的圖畫和雕像里能看出,先秦的下裳普遍很長,尤其是以戰國袍為代表的女性服裝,基本都是拖地的,這就很大程度上能保證裙底安全。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復原先秦戰國袍)

男士為了防止下裳被風吹起,會使用斧頭形的長條「蔽膝」來壓住。也是為了防止走光,直到漢朝,人們的坐姿仍然以跪坐為主。

我們現代人習慣的雙腿向前張開坐姿,在當時被稱為箕踞,這種像簸箕一樣坐着被認為是非常粗魯的,甚至是一種侮辱人的行為。《史記》記載,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後,「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商代玉人斧形蔽膝)

三、用現代的思維,嘲笑古代人的穿着?

得益於網絡將很多史料共享後,人們的關注點總是奇奇怪怪的。很多人因為古人沒有現代意義的內衣褲,就萎縮地腦補古代開襠褲長時間盛行,是因為「王公貴族興之所至,醬醬釀釀很方便」,實屬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中國曆朝歷代都是有專門的車輿衣服法令的,通過規定本朝冠服制度,來與以往朝代相區分。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唐朝算中國歷史上男女關係最為「開放」的時期,皇帝和貴族可以娶再婚婦,武則天大大方方和女兒討論自己的男寵。

而這時候的《唐會要·輿服上》等典籍,甚至對頭巾、腰帶的顏色和布料都做了規定:

「天子袍衫稍用赤、黃……親王及三品、二品、王后服大科綾羅,色用紫,飾以玉。五品以上服小科綾羅,色用朱,飾以金。六品以上服絲布交梭雙紃綾,色用黃。六品、七品服用綠,飾以銀。八品、九品服用青,飾以鍮石。勛官之服,隨其品而加佩刀、礪、紛、帨。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絹拖布,色用黃白,飾以鐵銅……」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唐朝服飾復原圖)

從內到外,從衣服到配飾,繁複異常,真的不是一件開襠褲、合襠褲的差別。

更何況,古代人正式場合穿着很正式,休閑場合穿着也很「休閑」,我們現在有的各種衣服式樣,其實在古代早就出現過。

比如弔帶露背式的「抱腹」,抹胸式的「袔子」,掛脖式的「抹胸」等等。

為啥有人嘲笑古代開襠褲?古代人的內衣褲,比你想像得更講究 - 天天要聞

(唐代袔子)

還有些觀點以現代內衣褲作為「文明」的代表,嘲笑古人開檔、合襠演變是粗俗野蠻的,其實同樣沒有必要。

現代商業營銷興起之後,往往喜歡給新產品冠上一種獨特的「意義」,從而將其和以往的產品區別開,用獨特性來創造需求。

但其實在古代服飾中,內裙、小衣、褻褲等本身就是當時的內衣。就像如果因為一句「鑽石恆久遠」,就嘲笑古代夫妻的聘禮、彩禮中沒有鑽石就是沒有誠意,除了表現出自己的無知,沒有任何意義。

參考資料:

古漢語中「衣」和「裳」的意義有明顯區別.千陽政法,2018-01-02

唐代服飾從頭到腳都體現出「貴氣」.中安在線,2018-05-10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