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
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
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
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了4個團、約1.2萬餘人的兵力。9月24日,駐紮在山西大同靈丘縣冉庄村的八路軍第115師接到命令,連夜趕往西北16千米外的平型關喬溝,準備予以敵人伏擊。
八路軍巧施「口袋」陣迎敵
接到八路軍總部的作戰命令後,23日上午,第115師指揮員擬定了作戰方案,並對這場伏擊戰作了具體部署。整個伏擊部隊在平型關東南側喬溝里的山地上進行,八路軍因地制宜擺開專打一字長蛇陣的陣型:第685團執行的是「攔頭」作戰,第686團執行的是「斬腰」作戰,第687團執行的是「斷尾」作戰,第688團作為預備隊,以便隨時支援,而師屬獨立團和騎兵營分別向平型關東北和東面開進,主要執行打援任務,配合主力部隊作戰。於是,一個大口袋紮好了,靜待敵軍「落袋」。
25日7時許,設伏部隊第685團首先發現敵軍,由100餘輛汽車組成的車隊由西向東鑽進了八路軍的伏擊圈。不久,又有一支攜帶着被服糧秣、由200餘輛大車組成的日軍運輸部隊闖入了八路軍的設伏陣地。7時30分左右,日軍已全部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區。於是,伴隨着信號彈騰空而起,埋伏已久的八路軍戰士們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第687團5連連長曾賢生率全連戰士向敵衝殺,首先用手榴彈炸毀敵人最後一輛汽車,敵人退路被截斷,至此,「口袋」被牢牢紮緊。第115師選擇日軍戰鬥力相對薄弱的對手,也是對於日軍最為關鍵的補給線發動作戰,與古代作戰斷敵糧道的策略如出一轍。
「攔頭」「斬腰」「斷尾」齊上陣
激戰開始,八路軍所有武器一齊對準敵陣,喊殺聲、槍炮聲響徹山谷,日軍頓時被打得人仰馬翻,亂作一團。但是,在短暫的混亂之後日軍很快恢復了指揮,並依託汽車等掩體向八路軍陣地瘋狂掃射。隨着戰鬥的進行,八路軍武器射程短、彈藥少的劣勢逐漸暴露出來。為了避免更大的犧牲,八路軍指戰員決定發起衝鋒,戰士們沖入敵陣與日軍展開激烈的白刃肉搏戰。戰鬥進行得極其慘烈,很多連隊傷亡過半,依然在與日軍頑強拼殺。
在八路軍的英勇衝擊下,日軍被截為三段。於是,執行「攔頭」作戰任務的第685團,將日軍的前路部隊困在核心,兩面衝擊,很快就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執行「斬腰」作戰任務的第686團儘管死傷慘重,但卻愈戰愈勇。日軍指揮官在清醒之後意圖搶奪喬溝的制高點——老爺廟,可八路軍指揮員顯然看透了日軍的陰謀,於是兩軍開始了拼搶。日軍第五師團還派出數架飛機在空中助戰,但八路軍仍寸步不讓。老爺廟爭奪之戰十分慘烈,140餘人的第686團3營9連官兵大部分犧牲,而老爺廟高地仍然被八路軍牢牢控制着。執行「斷尾」作戰任務的是第687團,該團在封鎖住「口袋」的同時,還從後部對日軍進行攻擊,不但消滅了不少試圖回竄的日軍,還有力地支援了友軍。
日軍師團長坂垣征四郎為了解救平型關之危,急令在蔚縣、淶源的日軍向平型關增援。但增援之敵剛到達靈丘以北和以東地區,就遭到八路軍擔負打援任務的獨立團、騎兵營的狙擊,損失慘重。執行「斬腰」任務的第686團遂集中全力,將被圍於小寨村至老爺廟的敵人全部殲滅,而這也是「攔頭」「斬腰」「斷尾」三大任務中最晚結束的戰鬥。拼殺聲一直持續到15時左右才逐漸沉寂。最終,除了極少數日軍得以逃竄之外,八路軍幾乎全殲了來犯之敵。
抗戰以來的首場大勝
從25日清晨到下午,經過6個多小時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整個平型關大捷,八路軍將士以簡陋的裝備和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大敗敵軍。戰鬥殲敵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數門九二式步兵炮以及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擲彈筒20多個,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雖然殲敵數字只是一方面,但是平型關大捷的意義在於它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第一次大勝,是不容爭辯的「首戰大捷」!
此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抗戰的希望所在。
責任編輯|趙青雲
運營編輯|趙青雲
質量審核 | 王維嘉 李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