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臨終前說出一個名字,女兒調查後發現秘密:父母都是紅色特工

2025年07月05日01:22:07 歷史 1434

1998年寒冬,北京順義病榻上的老人史洪全彌留之際,突然掙扎着吐出三個字:「張士傑……」女兒史慶雲含淚未解其意。

四年後,當她在舊物中發現蠟封藥瓶里的紅綢布,又拆開母親縫製的棉襖夾層,那些發黃的紙卷竟拼出一個震撼真相——自己襁褓中便成「八分區最小情報員」,而素未謀面的親生父母,是晉察冀軍區以生命守護機密的地下尖兵。

老人臨終前說出一個名字,女兒調查後發現秘密:父母都是紅色特工 - 天天要聞

蠟封藥瓶:紅綢布上的生死契約

2002年整理父母遺物時,史慶雲在角落發現一個異常的藥瓶——瓶口竟用蠟嚴密封存。撬開封蠟,瓶內蜷縮着褪色紅綢布,上面墨跡斑駁:「今有子城哥把張義存密保小名小雲生日1942年4月16日4時46分 張士傑 史子城 定不面。」「定不面」三字旁,兩枚暗紅指印如凝固的血淚。

丈夫張玉森猛然想起岳父醉酒時曾嘟囔:「我本名史子城……」史慶雲如遭雷擊:原來養育自己半生的「父母」,竟藏着如此沉重的秘密。

老人臨終前說出一個名字,女兒調查後發現秘密:父母都是紅色特工 - 天天要聞

棉襖密碼:碎紙拼圖的烽火記憶

真相的鑰匙在2006年意外現身。捐贈舊衣時,史慶雲抖開母親1976年縫的棉襖,夾層倏然飄落一卷字條——竟是1948年兒童團名單。

她與丈夫剪開棉衣,數百碎紙片如雪花散落。拼合後驚現多份證明書,其中戎冠秀親筆寫道:「代號素雲(本名李淑敏)1942年8月送情報犧牲,遺女小云為八分區情報員。」

署名處密密麻麻按着李二姐、邢竹林等十餘枚指印。

老人臨終前說出一個名字,女兒調查後發現秘密:父母都是紅色特工 - 天天要聞

血色素云:情報線上的「飄飛雲彩」

泛黃紙卷揭開生母的壯烈一生。山西靈丘姑娘李淑敏20歲被賣作童養媳,逃至河北山洞時被晉察冀情報員李玉平(代號5號)所救。婦救會主任戎冠秀為她更名「素雲」:「你像雲彩飄送情報。」

1941年春,素雲遭偽軍追捕時被情報員張士傑(本名李景春)救下,兩人結為革命伴侶。

1942年4月女兒小雲出生後,素雲常將情報藏於嬰孩髮髻、鞋底。

同年8月,她送情報途經平山王子村遇日軍,將女兒塞進草叢後引開追兵。當婦救會主任劉三妹找到她時,身中兩槍三刀的素雲雙目圓睜,至死望着孩子方向。

虎頭鞋裡的情報由劉三妹送達,而襁褓中的小雲被戎冠秀抱回撫養,自此成為「吃着軍糧的小情報員」。

老人臨終前說出一個名字,女兒調查後發現秘密:父母都是紅色特工 - 天天要聞

「定不面」的誓言:情報員父親的隱忍

素雲犧牲後,張士傑強忍悲痛繼續潛伏。1945年抗戰勝利,李玉平赴山西前將三歲的小雲交還父親,信中叮囑:「軍齡從1945年算起,長大後送她參軍。」

彼時張士傑接到新任務,將女兒託付給地下黨員史子城夫婦(後改名史洪全、張君)。

在邢竹林醫生見證下,雙方立下「定不面」契約——為保護孩子與組織,生父永不認親。1946年春,張士傑曾偷偷回村遠望女兒,對戰友邢竹林哽咽道:「真想抱抱她!」

解放後調京工作的他化名張建國,恪守當年承諾。

1955年戎冠秀親赴史家勸小雲參軍被婉拒,留下撫養費時那句「小雲是烈士後代,我們需養她至18歲」,成為史慶雲記憶里最早的謎團。

老人臨終前說出一個名字,女兒調查後發現秘密:父母都是紅色特工 - 天天要聞

六十年相認:病床前的淚眼凝望

2007年春,史慶雲循着棉襖中「邢竹林」的線索找到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在部隊干休所,92歲的邢老顫抖着握住她的手:「你爸張建國還活着!」

病床前,中風失語的張建國看到女兒紙條上「代號張士傑、代號素雲,八分區小情報員小雲」時,渾濁雙眼驟然涌淚,含糊喚出:「小雲……閨女!」六十年骨肉分離終得相擁。

2011年民政部追認素云為革命烈士,史慶雲捧着證書跪在石家莊烈士陵園。兩尊銅像靜靜並立——素雲永遠年輕的目光,與戎冠秀慈祥的皺紋,共同凝望着她們以生命守護的山河。

老人臨終前說出一個名字,女兒調查後發現秘密:父母都是紅色特工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晉察冀革命根據地史料叢書》(中共黨史出版社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史》(解放軍出版社
《戎冠秀傳》(河北人民出版社
《隱蔽戰線春秋書系·情報卷》(金城出版社
石家莊烈士陵園素雲烈士生平陳列
北京市順義區檔案館史慶雲口述檔案
邢竹林醫生訪談實錄(2007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 - 天天要聞

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

「路易·艾黎中國情」網上主題宣傳活動!王文元行紀之二: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1943年,路易·艾黎的西行。在山丹,他發現了一片世外桃源。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 天天要聞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來源:史入人心黃河積石峽附近,考古人員的手鏟下,一件形制古樸的石制工具重見天日。經檢測,這件被淤泥包裹了四千年的工具,正是上古治水所用的「耒耜」。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河南禹州瓦店遺址,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與祭祀區正靜靜訴說著王權初立的威嚴。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蔣志格齊王榑 按《明外史本傳》:齊王榑,太祖第七子。母達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十五年(公元1382年)就藩青州。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命王率護衛及山東徐、邳諸軍從燕王北征。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復率護衛騎士出開平。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田秀琴老人16歲時繼承父親遺志,走上抗日道路。本報記者 孫穎攝「父親說,『我去引開敵人』,就再也沒回來!」96歲的田秀琴老人,回憶起83年前父親引開「掃蕩」隊伍犧牲的壯舉,依舊難掩激動。出生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的她,16歲時選擇繼承父親遺志,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 天天要聞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目前,歐洲多地被「熱穹頂」籠罩,高溫從地中海蔓延至英國、德國等國。截至6月30日,法國96個行政區中84個發佈橙色高溫預警,16個進入紅色警戒。酷熱使埃菲爾鐵塔鋼結構受熱膨脹,塔體短暫向受光側偏斜,夏季熱脹可位移約20公分,冬季冷縮縮回10公分,晝夜溫差下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