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直新聞報道,7月2日,韓聯社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政府近期通過外交渠道向韓國政府詢問李在明總統能否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對此,中方是否能夠確認相關信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方將隆重舉行紀念活動。上周國新辦也舉行了記者會,介紹了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我們也就此同各方保持着溝通。

李在明(資料圖)
近期,韓國外交消息人士向韓聯社透露,中方通過外交渠道詢問韓國總統李在明能否出席即將在北京舉行的 9・3 抗日戰爭勝利 80 周年紀念活動。與此同時,兩國外交部官員就 10 月底將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展開討論,中方正式向李在明發出了 9・3 閱兵的邀請。此次邀請背後,實則暗含外交 「禮尚往來」 的深意。9・3 閱兵恰在 APEC 峰會之前,若李在明能夠接受邀請訪華,無疑將為中方出席韓國 APEC 峰會營造良好氛圍,推動中韓關係重回正軌。
韓國總統參加中國重大閱兵式有先例可循。10年前,時任韓國總統朴槿惠就應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出席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曾被譽為中韓關係友好的象徵。李在明能否成行,或許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韓國國內形勢的影響。在尹錫悅當政時期,中韓關係降至冰點,那時「親美媚日」成為主流。若李在明單獨成行,恐被解讀為「親華疏美」,衝擊韓國強調的美韓同盟根基。另一方面,對於李在明來說,深化中韓合作,推動中韓關係向好發展,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李在明剛在6月10日與中國高層領導人通話,承諾「高度重視韓中關係」, 若此時拒絕閱兵邀請,恐被解讀為缺乏誠意;若接受,則可能激怒美國。2024年上半年,中國占韓國進口總額的22.1%,其中60%的鋰電池原料、50%的半導體中間品來自中國。同期韓國對華出口佔比18.9%,與對美出口19.3%幾乎持平。 但韓國經濟正陷入危機,2025年第一季度GDP負增長0.1%,李在明用「絕望」形容現狀。若汽車、半導體、化妝品三大支柱產業對華出口持續萎縮,韓國恐面臨「產業崩盤」。

韓國製造業(資料圖)
韓國媒體指出,「增長」原本是韓國保守派的核心話語,而李在明作為進步黨派的領袖,開始推行「公正增長」路線,意味着韓國即將迎來大的變化。最明顯的一點在於,李在明可能會通過加大對富人徵稅的方式,向財閥開刀,控制韓國貧富差距,改變「大集團綁架經濟」的模式。李在明揚言終結特權,建立人人守序的常識社會,這對一些人而言可能並不是好事。
韓國政局現在還不穩,李在明就想把經濟牌打到極致,力推半導體產業保護法,讓三星30%的產能留在本土。美國罵他破壞芯片四方聯盟,可擋不住韓國企業的現實選擇三星西安工廠每月25萬片晶圓的產能,要是沒了中國市場,全球供應鏈都得崩。所以與其說李在明親華,不如說他是為了活下去。面對韓國現在的經濟困境,李在明的走鋼絲外交就是一場豪賭,輸贏還不好說,

港口碼頭(資料圖)
美中之間,韓國永遠是那個被動棋子,李在明眼前的選擇,實際上決定了韓國外交的走向,是繼續攀附美國,還是獨立一點尋求平衡?但現實是,特朗普的陰影太重,逼得李在明只能縮着,畢竟一出格就可能引發「新地震」。回過頭看,中方的邀請函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中美角力的殘酷現實。長遠看,中美博弈在東亞,這類宮心計只會更頻,小國如韓國永遠是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