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2025年05月06日08:10:22 歷史 7111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 天天要聞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 天天要聞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 天天要聞

「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秦立海

「延安五老」是延安時期毛澤東對徐特立、吳玉章、謝覺哉、董必武和林伯渠五位德高望重革命老人的尊稱,並一直沿用至今。「延安五老」之所以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正如毛澤東所言,主要不是因為人老可貴,而是因為精神可貴。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地為黨和人民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充分展現了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良作風。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 天天要聞

《延安五老》 中國畫 1981年 吳山明 作(圖源:中國美術學院)

堅定不移、知行合一的理想信念

思想作風是黨的作風建設的基礎和靈魂。「延安五老」親身經歷了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並在個人思想認識上經歷了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正是這種雙重轉變,使「延安五老」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特別執着和堅定,並為此奮鬥終身、矢志不渝,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1921年入黨的林伯渠曾多次提到,他是「感於國內廣大勞苦群眾之受壓迫與受十月革命之影響」而參加中國共產黨的,「這不僅是一個人的經驗,在革命隊伍里是不缺少這樣的人的」。吳玉章就是「這樣的人」,他曾結合個人經歷回憶,當時中國革命實踐的發展使其感覺到舊民主主義道路走不通,通過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教育,「必須走俄國人的道路,這種思想在我頭腦中日益強烈、日益明確了」,後於1925年春入黨。50歲的徐特立更是在大革命失敗後的1927年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而且取的態度是十分積極的」。這與當時不少共產黨員在白色恐怖下脫黨、退黨甚至叛黨的行為形成了鮮明對照。這種堅定不移、知行合一的理想信念,是「延安五老」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經過反覆比較和推求後作出的鄭重選擇,經受了血與火的嚴峻考驗。

人民至上、勤政為民的公僕本色

「延安五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做「人民的勤務員」為榮。延安時期,身為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強調:「我們各級政權的負責人員,都是廣大人民的勤務員,不是高居在上的官僚。」為了解邊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林伯渠經常拄着拐杖跋山涉水,深入基層走家串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成為群眾心目中和藹可親的「林老頭」。新中國成立後,謝覺哉教育子女將來「能做個好的人民勤務員」。他稱自己做的是「焦官」(湖南方言,指「不掙錢的官」),並表示「起得早來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董必武也對群眾說:「我是當勤務員的,人民的勤務員嘛」,並對家人講,做行政工作並不是做官,假使參加革命而以解決個人利益為目的,那是絕對錯誤的。吳玉章不但自己一生勤政為民,而且特別叮囑擔任縣長的侄子要「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隨時注意人民疾苦,使人民各得其所」。由此可見,「甘為民仆恥為官」是「延安五老」一生的生動寫照。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革命傳統

「延安五老」無論是在工作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是全黨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典範。抗戰時期,董必武長期在國統區做統戰工作,要求工作人員每花一分錢,都要想到解放區人民的艱苦生活,想到敵占區人民逃荒要飯的慘景。董必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許浪費一張紙,一把牙刷、一條毛巾都非用到不能再用的時候才更換」,甚至曾為六角錢的伙食費對不上賬而作檢討。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筆下的林伯渠「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紅星帽的帽檐軟垂,慈藹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鏡,一隻腿架已經斷了,是用一根繩子系在耳朵上的」,艱苦樸素的形象躍然紙上。大生產運動期間,林伯渠帶頭開荒種地,並制定了個人生產節約計劃。謝覺哉1937年到蘭州做統戰工作時買了一雙皮鞋,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接待外賓,才買第二雙皮鞋。謝覺哉擔任內務部長時,有人提出建辦公大樓,他卻認為房子只要不塌、不漏就可以住人,維修一下就可以了。「延安五老」始終保持着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成為全黨學習的楷模。

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

延安時期,林伯渠作為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工作十分繁忙,但邊區政府開會,他幾乎每次都是第一個簽到。有一次,辦公廳黨支部開會沒有通知他,他卻自我檢討並提出「不要取消我參加黨日活動的資格」,強調自己是一個普通黨員,沒有什麼特殊可講。董必武不但嚴於律己、盡職盡責,而且堅持原則、廉潔奉公。為此,他曾寫「通函」告訴求其辦事的親友,不應通過領導幹部個人關係辦私事,因為在國家機關工作的人,「除了法律規定的職權外,任何人沒有特權」。對於徐特立,毛澤東曾稱讚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徐特立收到人大代表補助費,當即將錢退回,並讓秘書回信解釋道:「我每月有薪金,人民代表應該為人民辦事,不能增加人民的負擔,以後不要再給我寄這筆補助費了。」1958年吳玉章回到家鄉蔡家堰,看到當地教育依然落後,就將自己的舊宅捐贈給當地政府辦了一所師範學校。吳玉章還嚴格要求家人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因為是幹部後代就驕傲自滿」。由此可見,「延安五老」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兩袖清風,令人肅然起敬。

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

「延安五老」不僅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範,更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全黨學習楷模。謝覺哉強調,領導幹部學習要「有的放矢」,即要「弄到箭——學會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一件事;看清靶——研究現狀、研究歷史——是一件事;學會射——瞄準靶、手法穩——是又一件事」。唯有如此,才能「拿馬列主義的箭,射中國革命諸問題的靶」。謝覺哉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堪稱楷模。徐特立青年時期制定了一份「十年破產讀書計劃」,不惜變賣家產購書學習,43歲時與青年學生一起赴法勤工儉學,51歲時又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70歲時還在制訂十年、二十年的學習計劃,被謝覺哉譽為「我黨全體同志學習與學問成功的旗幟」。吳玉章一生「馬列為師範,門徒改學風」,不但自己堅持學習,而且教書育人,希望青年學生刻苦學習國家所需要的本領,在什麼崗位上,就決心鑽研什麼,努力成為「德才兼備的人」。董必武一生都在踐行「學習修身」「學習為民」的理念。他常對人講:「有學而不能者,未有不學而能者」,並把「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作為自己的學習信條。董必武晚年還在刻苦學習外語,並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學要有恆,尤要專心」。「延安五老」皆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全黨榜樣,這種終身學習精神令人感動和敬仰。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 天天要聞



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5月2日第5版

作者:秦立海
配圖: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莫斯科舉行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 天天要聞

莫斯科舉行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途中有機會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驚 - 天天要聞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途中有機會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驚

當我們談論起古代犯罪的人,大家都會想到的一個場景就是被關在一個籠子里,然後有眾多的官兵押往刑場或者是發配至某個地方。不過在官兵押送發配地方的路上時,其實是有機會可以逃跑的,畢竟古代交通不便,不論走往哪裡都需要靠人力,最快的也就是通過牛馬運輸
趙心童,中國首位、亞洲首位! - 天天要聞

趙心童,中國首位、亞洲首位!

北京時間5月6日,斯諾克世錦賽決賽第四階段比賽結束,中國選手趙心童總比分18比12戰勝馬克・威廉姆斯奪得冠軍,成為中國首位,也是亞洲首位斯諾克世錦賽冠軍,創造了斯諾克運動的歷史。趙心童以17比8的比分領先威廉姆斯,拿到賽點結束第三階段。第四階段伊始,威廉姆斯找回狀態,先後打出單桿101分、96分、73分,連下四城將...
城市歷史之浙江省金華市 - 天天要聞

城市歷史之浙江省金華市

秦時:  置烏傷縣,治所在今義烏市。  烏傷縣屬會稽郡。  西漢時期:  烏傷縣屬揚州會稽郡。  新朝時期:  改烏傷縣為烏孝縣,東漢復舊名。  東漢時期:  東漢初平三年(192年):  析烏傷縣置長山縣,治所在今金華市。
黃夢飛:我的出身——往事回憶錄(一) - 天天要聞

黃夢飛:我的出身——往事回憶錄(一)

引子#本文摘自《績溪文史資料》第一輯(1985年6月),作者黃夢飛,原標題《往事回憶錄(輯要)》正文一、家庭環境我家祖居績溪縣東北鄉的叢山中,離城四十里,村名石金山,世代以務農燒炭為業。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 天天要聞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秦立海「延安五老」是延安時期毛澤東對徐特立、吳玉章、謝覺哉、董必武和林伯渠五位德高望重革命老人的尊稱,並一直沿用至今。「延安五老」之所以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正如毛澤東所言,主要不是因為人老可貴,而是因為精神可貴。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地為黨和人民忘...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 天天要聞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今年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和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對那段歷史的回顧,又把我帶回到學童時代的場景——那時我正在金堂城廂鎮陳氏私立崇本小學讀書,早期的民族魂教育就從這時開始接受。在全面抗日戰爭8年中,作為一個四川人是很光榮的,四川人愛國熱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