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2025年05月06日08:10:19 歷史 2752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 天天要聞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 天天要聞

早期的民族魂教育

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

陳道康

 今年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和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對那段歷史的回顧,又把我帶回到學童時代的場景——那時我正在金堂城廂鎮陳氏私立崇本小學讀書,早期的民族魂教育就從這時開始接受。在全面抗日戰爭8中,作為一個四川人是很光榮的,四川人愛國熱情很高,出兵多,出錢多,出糧多,當時有無川不成軍的美談。四川人頭戴斗笠,足蹬草鞋,扛槍上戰場,英勇無比,所以四川各地抗日英雄紀念碑也很多。金堂的抗日英雄紀念碑,就在原縣城城廂鎮金剛公園內。每逢清明時節前去瞻仰的人也很多。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 天天要聞

四川及成都對抗戰勝利的巨大貢獻(蓬州閑士攝於成都市烈士陵園)

 我們在崇本小學讀書,老師教我們朗讀:軍號吹,軍號吹,軍旗隨風飛,看我抗日小軍隊,個個很精銳,今夜要上前線,殺敵救國危,那怕粉身碎骨願作戰場鬼,不得勝利,誓不生回!那朗讀聲慷慨激昂,催人淚下,是中民族不會亡的吶喊聲!老師又教我們唱氣壯山河的抗日救亡歌曲《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天籟聲聲,唱響了校園。學生們又去社會上教唱,真是氣壯山河。


 學校每周的朝會,全校學生都要聽老師講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和全國抗日救亡的形勢,把全民族團結奮戰的激情,上升到民族魂的高度,讓學生們時刻準備聽從祖國的召喚,去與日寇侵略者作殊死的博斗。真是群情振奮。

 日本侵略軍的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燒光),激起學生的無比憤怒,各校師生組織講演會,寫聲討檄文和詩詞,表支持抗戰到底的決心,一起同仇敵愾,傾注了滿腔的熱忱。學生們還給前方將士寫慰問信我曾在信上寫道:英勇的抗日救亡將士們,你們離別了親愛的父母和妻兒,開赴抗日前線去消滅日寇侵略者,為國家盡大忠,為民族盡大孝,這不僅是你和全家的光榮,也是全民族的光榮!由於你們的浴血奮戰,維護了全民族的尊嚴,使我們還能在學校讀書,我們學生誓作你們的堅強後盾,隨時準備開赴抗日前線,和你們一起並肩殺敵立功,消滅日寇侵略者!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 天天要聞

抗日宣傳隊在三台縣城街頭宣講抗日救亡(圖源:綿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

 由於民族魂教育不斷深入和廣泛開展,我們在學童時期就懂得此路不通,去找毛澤東!(去延安)的革命內涵。西安事變與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使我們更加深信: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軍民,是全民族抗日救亡的希望和主心骨。當時在教育界擁護抗戰,親近共產黨已是人心所向。那時延安、成都、金堂,常有共產黨地下聯絡活動,為延安輸送革命志士,或在國民黨川軍軍閥中作抗日統一戰線工作,這些被傳為歷史佳話。

 我們崇本小學的蘇青平老師是地下活動的共產黨員,他教我們唱解放區的革命歌曲,把解放區呀好地方改兩個字,即山那邊呀好地方」,在課堂上教唱,實際上是傳播解放區的福音,大家都心領神會。歌中唱道:山那邊呀好地方,窮人富人都一樣,你要吃飯得耕種呀,沒人跟你當牛羊。又通過學生們在社會上傳唱,在工農大眾中引起了思考,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早期的民族魂教育,使我們受益終生,並立志從戎報國。我響應毛主席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偉大號召19518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為參戰人員,戴上了軍功章。脫下戎裝後,也自強不息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 天天要聞

《抗美援朝——浴血榮光》(油畫)梁昊鵬 作(圖源:光明日報)

 民族魂的教育在金堂是很有成果的,到處可見的標語是——「好鐵要打釘,好男要當兵!國亂顯忠區,茅屋出將軍!我的堂兄長、叔叔和鄰居,相邀投筆從戎的,在國內國外抗日戰場浴血奮戰有的還寄回了立功喜

 中華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在國難當頭,為國家盡大忠,為民族盡大孝是第一位的,用自己的血肉築起了新的長城!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迫使日本於19458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 天天要聞

1945年9月2日,日方代表登上「密蘇里號」美軍軍艦,簽署投降書(圖源:央視軍事)

 通過戰爭的洗禮,我深深地懂得和平的可貴,也更清楚地認識到,民族魂的傳統教育是愛國主義的升華、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同時又是每一個炎黃子孫必須具備的高尚情操。一旦侵略戰爭爆發才能迅速組織起來給促略者以慘痛教訓。前事不忘後世之師,讓民族魂的傳統教育發揚光大!

 最後,以一首詞結束本文:

憶秦娥·警鐘在耳


盧溝月,

八年抗倭何其烈。

何其烈,

太陽旗下,

華人鮮血!


東鄰拜鬼沒停歇,

警鐘在耳爭飛躍。

爭飛躍,

不忘歷史,

獻身勛業!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方誌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陳道康(1933年生,四川省金堂縣人。抗美援朝參戰人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配圖:方誌四川
視源:湖南全民國防教育視頻號 方誌四川視頻號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 天天要聞

【紅色記憶】「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延安五老」身上的優良作風秦立海「延安五老」是延安時期毛澤東對徐特立、吳玉章、謝覺哉、董必武和林伯渠五位德高望重革命老人的尊稱,並一直沿用至今。「延安五老」之所以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正如毛澤東所言,主要不是因為人老可貴,而是因為精神可貴。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地為黨和人民忘...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 天天要聞

【記憶】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喪鐘陳道康 今年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和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對那段歷史的回顧,又把我帶回到學童時代的場景——那時我正在金堂城廂鎮陳氏私立崇本小學讀書,早期的民族魂教育就從這時開始接受。在全面抗日戰爭8年中,作為一個四川人是很光榮的,四川人愛國熱情很...
簡說福州軍區福建建設兵團,特殊時代的拓荒史詩 - 天天要聞

簡說福州軍區福建建設兵團,特殊時代的拓荒史詩

1969年12月組建福州軍區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共4個師21個團,9萬餘人。兵團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和駐福州辦事組,三大部下設有18個業務處,兵團機關駐沙縣城關,1970年9月遷至南平市,陸軍第31軍副軍長彭飛為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部
【荷蘭】國王和王后解放日造訪平民街區 - 天天要聞

【荷蘭】國王和王后解放日造訪平民街區

沒有穿着盛裝的正式晚宴,餐桌上擺滿了胡蘿蔔、鬆餅和黃瓜。周一上午,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和王后馬克西瑪出席了在海牙達科他劇院(Theater Dakota)舉行的自由餐會。 在孩子們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