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麼

2025年03月28日03:03:05 歷史 1385

中國的科舉考試起源於隋朝,經過後世王朝的不斷完善。到明清時期,形成了一套固定制度。以及防止作弊和人才選拔機制!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一共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科舉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躋身上層官僚階層的通道之一。這種考試從隋朝開始到清朝末年結束,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選拔了大量知識分子。尤其以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製度最為完善! 科舉考試通過難度,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等級!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童子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一關。在中國古代 ,有很多書院。這些書院由當地鄉紳資助。主要招收本地子弟。也有外地學子,因為仰慕書院的山長才名。前來求學!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在他們覺得自己儲備一定知識後,便會參加由當地所在縣、或者州府主持的童子試。這種考試由當地知縣、以及所在州府的縣治單位知縣主持。當地教諭、訓導、督學等主持教育的官員負責監考閱卷!通過考試資格的人被稱為童生!

獲得童生資格的人便會向第二關院試奔進。院試是由州府正堂官員主持。院試分為歲試和科試。通過院試的人被稱之為秀才!只有通過科試、並成績優異的秀才,才能被推薦去考鄉試。

鄉試是在一個省的省城,由中央任命的學證大人和主考大人主持。駐紮省城的巡撫總督也會來到考場監考。通過鄉試的學子,可以獲得舉人資格!由於中央給予各省的舉人名額有限,所以競爭更加激烈!一旦考過,可以充當低級官吏、以及知縣等官員。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會試是全國舉子前往國家京城,參加由禮部舉辦的考試。這場考試一般在當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因為發生在春天 ,所以稱之為春闈!通過這場考試,並在正榜上附名的人,被稱之為進士。可以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六部九卿監考的殿試。沒有在正榜上附名的人進入國子監繼續深造。參加下一回會試!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殿試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最高等級。第一等只有三個名額:分為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等被稱之為進士出身。第三等被稱之為同進士出身

由於科舉關係到王朝穩定、官員選拔。所以,一旦有考題泄露、科場舞弊的案件發生。主考官和監考官員都會被殺!牽連家屬 !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安徽種田區up主,靠天吃飯,逆襲成地主後塌房 - 天天要聞

安徽種田區up主,靠天吃飯,逆襲成地主後塌房

賽珍珠是唯一同時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的女作家,堪稱文學界的「雙料頂流」。更魔幻的是,這位「頂流」是個美國人,卻靠寫中國農民的故事封神。她出生三個月就被傳教士父母帶到中國,一住就是近40年。
從開天闢地到三皇五帝:中國上古帝王大系簡表 - 天天要聞

從開天闢地到三皇五帝:中國上古帝王大系簡表

綜合古籍記載來看,古人認為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最早統治世界的帝王是混沌氏。混沌氏處於天地初分混沌初始時期,是世界最早的統治者。混沌氏後裔成為伏羲王朝的十七世帝王之一。混沌氏之後是初三皇:初天皇、初地皇和初人皇。初三皇的歷史久遠縹緲,已經只存在
河南襄城枯井發現近百「烈士」遺骸? - 天天要聞

河南襄城枯井發現近百「烈士」遺骸?

河南許昌襄城縣挖掘現場被收殮的骸骨。 受訪者供圖 出土的刀鞘、彈殼等遺物。 受訪者供圖「河南一枯井發現近百名烈士遺骸」的消息引發各界關注。南都記者注意到,相關信息最早由微博賬號「英魂回家」發佈,該微博認證為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英魂回家項目所屬。4月1日,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秘書長余浩回應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