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2024年05月13日07:15:15 歷史 1768

序言

馬援(前14年-49年),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開國功臣,漢明帝明德皇后馬氏之父。

馬援一生戰功卓著,幫助漢光武帝劉秀平定隴西,擊破隴右羌族,安定西北邊疆。

東漢建立後,馬援於前41年受封伏波將軍,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二征姐妹叛亂,對南越地區實施漢化改革,安定嶺南。

後馬援以近花甲之年北上征討烏桓,穩固塞北邊疆,為安定國家統一和民族融合做出傑出貢獻。

同時他行軍所過,經常為郡縣修治城郭,穿渠灌溉,造福利百姓,雖然為人低調,但其功績口碑不亞於史上那些知名度高的元勛將領。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著名的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典故均出自馬援,其一生忠義的英雄氣概感染無數後輩,被後世尊稱為馬伏波

出身官宦,輾轉投奔明主劉秀

馬援是戰國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後裔,馬姓是馬服簡化而來。

馬援家族世代在朝為官,其曾祖父、祖父均為漢武帝、漢宣帝兩朝中樞近臣。

出生在如此顯赫的名門望族,馬援受家庭文化熏陶,自幼胸懷大志,不喜詩書禮樂,更傾向於塞外邊疆的開拓角逐。

馬援長大後以門蔭身份當了郡督郵,彼時王莽篡漢,天下大亂,各地豪強地主大行土地兼并,勢力膨脹。

馬援深感王莽政權不能長久,在一次押送囚犯到司命府的路途中,將重刑犯偷偷釋放,自己則逃往北地郡甘肅慶陽一帶)畜養牛羊。

當然,對於馬援的這段經歷,史書記載粗略,放着督郵不做,竟去牧羊,於理不通。

在小編看來,很大程度解釋是馬援心懷異志,借私放重刑犯之名,將這些亡命徒為己所用,所謂的放牧不過是圈地割據,成為一方地主豪強。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從他後來的經歷也能證明這一點,隨後的幾年不斷有人趕來依附他,手下積攢幾百戶人家供他役使,他的馬牛羊幾千頭,穀物數萬斛,儼然成為隴漢地區豪強。

公元22年,中原局勢更加動蕩,各地地主武裝和農民流寇起兵反莽,公元23年王莽被殺,新朝覆滅。

一年後,馬援逃至涼州(甘肅武威)避難,當時的中原已亂成一鍋粥,各地武裝勢力互相攻訐,身處西北的馬援冷靜觀望,等待時機。

公元25年,劉秀在洛陽建立東漢,崛起為中原強大的政治勢力,馬援趁機搞了個政治投機。

他讓哥哥馬員到洛陽投奔劉秀,自己則留在涼州,暫時投靠隴右割據勢力隗囂,不久馬援憑藉強大的宗族勢力和出色的能力受到隗囂器重,並被任命為綏德將軍,參與決策。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同年,公孫述在蜀地稱帝,由於馬援與其為故舊老友,隗囂便派其前往探聽虛實。

馬援本以為會和以往一樣握手言歡,但公孫述卻擺起譜,不僅沒有熱情接待,反而打發他出宮住賓館。

在之後的相處中,公孫述許以官職,馬援的隨從認為禮遇不錯,都願意留下來,只有馬援認為公孫述只是裝腔作勢,毅然返回隴右,並將公孫述比作井底之蛙。

公元28年,馬援攜帶隗囂的書信到洛陽面見劉秀,兩人見面相談甚歡,彼此惺惺相惜,劉秀佩服馬援膽識韜略,馬援則敬慕劉秀寬宏大量,有漢高祖之風。

回到隴西後,隗囂詢問起劉秀為人,馬援自然稱讚一番,隨後又問比高帝劉邦怎樣?馬援的回答很有意思:

「不如,高帝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為;而當今陛下喜愛政事,處理政務能恰如其分,又不喜歡飲酒。」

隗囂心裏不爽,這麼看劉秀倒是倒勝過高帝了。但不管怎麼說,隗囂還是相信馬援,他同意歸漢,並再派馬援攜其長子隗恂到洛陽去做人質。

孰不知馬援早已和劉秀暗通款曲,而馬援也在劉秀的支持下開始了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運籌帷幄,堆米成山,平定隴西

馬援赴洛陽不久,隗囂便與劉秀決裂,試圖割據隴西自立。

馬援在二者的鬥爭中選擇站在劉秀一邊,他利用在隴西經營多年的人脈,暗中寫信給隗囂的一些高級將領,分化瓦解隴西集團。

公元32年,劉秀西征隗囂,眾多將領認為隴西地形不明,勝負難卜,不宜深入險阻,劉秀也猶豫不定。

正當東漢諸將一籌莫展時,馬援趕到,給劉秀和他的將領們吃了一顆定心丸,首先,經過這段時間的離間勸降,隗囂的將領早已分崩離析,根本沒有太大戰鬥力。

至於地形不熟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說著,馬援在劉秀面前用米堆成隴西的山谷溝壑。

然後指點山川形勢,標示進軍往來道路,其中的曲折深隱無不畢現,一目了然。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在馬援對局勢的透徹分析下,劉秀大軍勢如破竹,同時涼州牧竇融率河西五郡(指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數萬軍隊與劉秀合併,夾擊隗囂。

而隗囂集團也正如馬援的預料,十萬餘部眾不戰而降,隗囂本人雖成功逃離,但一手的好牌打稀爛,最終鬱鬱而終。

反而是馬援「堆米為山」成為此戰取勝的關鍵因素,也成為戰爭史上的創舉。

公元33年,馬援被授予太中大夫,統領軍隊駐守長安,雖然隗囂被消滅,但西北邊陲仍不太平。

隴右的塞外羌族利用中原戰亂,防務空虛,不斷侵擾邊境,燒殺搶掠,隴西多地被羌人佔領。

面對西北邊患,很多大臣推舉馬援平叛,由於馬援經營隴西多年,頗有勢力和人脈,再加上能力出眾,東漢朝中沒有人比他更合適。

公元35年,劉秀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率軍攻打羌族,這是馬援第一次獨自領兵出征,其結果也沒讓劉秀失望。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馬援深知兵貴神速,派步騎三千發動奇襲,在臨洮擊敗先零羌,斬首八百餘人,俘獲牛羊一萬餘頭。

此後先零羌集合數萬部眾在要道關隘阻擋漢軍,馬援沒有選擇正面強攻,而是暗中抄小路襲擊羌人營地。

在接下來的幾場戰鬥中,馬援經常以正面佯攻,另派精銳騎兵繞到羌人背後發動偷襲,馬援本人更是身先士卒,重創先零羌,將其趕回塞外,保住隴西邊境安全。

公元37年,參狼羌殺死官吏,發動叛亂,馬援點兵四千人前往平叛。

由於羌人佔據山頭,馬援在山下駐紮,斷其水源,控制草場,掐斷羌人與外界聯繫,只等羌人糧草耗盡,以逸待勞。

經過數日拉鋸,羌人水草乏絕,陷入困境,一部分趁亂逃往塞外,另一部分選擇投降,至此,整個隴右地區全部被平定。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馬援在隴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並施,使得隴西兵戈漸稀。

起初,由於隴西常年戰亂,離漢廷道途遙遠,再加上氣候環境惡劣,民風彪悍,洛陽朝廷很多大臣建議放棄經營金城以西(青海西寧等湟水地區)。

只有馬援目光長遠,認識到維護邊疆安全的重要意義,因此上疏反對。

同時他鼓勵百姓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提拔羌族豪強楊封等人,通過他們說服塞外羌人與塞內羌族結好,共同開發邊疆,從此隴西和平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平定交趾二征叛亂,付波將軍威名遠揚

公元41年,馬援被徵召入朝,任虎賁中郎將,不過安逸生活沒過多久,西南邊疆狼煙再起,交趾郡(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一帶)女子征側、征貳舉兵造反,公開與東漢朝廷決裂。

交趾郡與中央王朝淵源已久,早在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曾調兵南下滅亡南越國,在此建立交趾、南海等七個郡。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受特殊的地緣、文化等因素影響,西漢朝廷只派遣漢人郡守管轄,縣以下仍由越人管理,且只需向中央繳納貢物即可。

到東漢建立後,情況有所轉變,朝廷不斷向當地推行漢律,普及漢人習俗,這些行為遭到越人的反感抵制。

不久劉秀又改變只交貢物的傳統,派官吏徵稅,再加上駐守的漢人官僚對越人百姓壓迫過重,這一系列事件的疊加激化矛盾。

征氏姐妹憤然起兵,趕走漢人官僚,佔領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等地紛紛響應,征側自立為征王。

公元42年,年近花甲的馬援再次臨危受命,劉秀任命其為伏波將軍,率大小樓船兩千多艘,戰士兩萬多人向交趾殺去。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伏波意為降伏波濤,可見劉秀對其寄予厚望,而馬援也不負所望,他沿海開進,隨山開路,克服南方悶熱潮濕的惡劣氣候,長驅直入千餘里。

在浪泊(越南仙山)大破征氏姐妹軍隊,斬首數千人,降者萬餘人,此後馬援乘勝追擊,深入越北腹地,打到禁溪(越南安樂縣)一帶,數次擊敗叛軍。

43年初,馬援斬殺征氏姐妹,傳首洛陽,威震南疆,此後繼續進擊征側餘黨,從無功一直打到巨風,斬俘五千多人,整整一年徹底平定嶺南。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馬援駐守交趾,對越地進行漢化改革,推行漢法,廢黜越律,奏請朝廷在廣袤無人管理的地區設縣。

同時組織人力修治城郭,開渠引水,灌溉田地,極大的開發越南北部,使該地區與內地進一步融合。

直到44年,馬援才班師凱旋迴朝,並受到劉秀的褒揚和豐厚賞賜。

也許馬援天生就是為邊疆而戰,回京一個多月,北部的匈奴、烏桓又來進犯,馬援自願請求率兵出征,領三千騎兵巡行雁門、代郡上谷等地,驅逐烏桓。

公元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劉秀派軍征剿,結果全軍覆沒,馬援時年六十二歲,請命南征,劉秀考慮其年邁,未置可否。

馬援竟急得當面向劉秀請戰,甚至當場披甲持矛,飛身上馬,一時鬚髮飄飄,神采飛揚,被周圍大臣稱之為老當益壯。

公元49年,馬援率四萬大軍南征,多次大敗蠻兵,將其驅至叢林,然而馬援年事已高,再加上南方多疾病瘴氣,很快感染疾病,不久病逝于軍中。

由於馬援性格正直,不依附權貴,在他死後,有人乘機誣陷馬援。

劉秀大怒,追收馬援新息侯印綬,馬援的屍體運回,不敢操辦,只買了城西幾畝地草草埋葬,他的賓朋故舊,也不敢弔唁,狀況十分凄涼。

馬援:低調且戰功卓著的東漢名將,為後世萬代稱頌的伏波將軍 - 天天要聞

直到漢明帝時期,馬援的女兒被立為皇后,朝廷才為其平反,建築祠堂,在唐宋時配享武廟,為後人敬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